三亚国际会议中心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眼的阳光,陈风站在演讲台上,背后大屏幕正播放着"深海卫士号"传回的最新画面。纳米机器人在三千米海底构建的生态修复网,如同蓝色星河般在漆黑的海水中闪烁。
"这套系统将在下个月正式移交联合国环境署。"陈风调整着耳麦,无名指上的戒指微微发烫。台下突然站起个戴金丝眼镜的记者,胸前别着北斗七星造型的领针:"陈先生是否承认,您父亲曾是北斗盟的叛逃科学家?"
会场瞬间安静得能听见空调出风声。陈风望向观众席第一排,母亲攥着药瓶的手指节发白,林悦正快速敲击平板调取资料。他深吸一口气,戒指的蓝光透过衬衫口袋隐约可见。
"我父亲陈明远,确实是星轨计划的核心研究员。"陈风点击遥控器,屏幕切换成泛黄的老照片——年轻时的父亲站在"深海长城"监测站的金属铭牌前,身后是十二个培养舱,"但他背叛的不是科学,而是那些想把清洁能源技术改造成采矿武器的败类。"
大屏幕突然闪烁,实时连线画面强行切入。舅舅满脸血污地出现在镜头里,背后是剧烈摇晃的舱室:"他们重启了七号实验室...火山能量..."通讯戛然而止,坐标显示位置正在南海争议海域。
会议被迫中断。军方首升机接走陈风时,林悦塞给他一个加密硬盘:"北斗盟的采矿船伪装成科考船,这是声呐扫描图。"硬盘贴上戒指的瞬间,全息投影在舱内展开——六艘改装船正围绕海底火山排成北斗七星阵型。
"他们想用火山能量激活休眠的纳米机器人。"海军大校指着三维模型里跳动的红点,"这些是二战时期沉没的铀矿运输船。"
当首升机降落在"南海号"航母甲板时,夕阳己将海面染成血色。陈风在作战室见到了父亲当年的同事吴院士,老人颤抖的手指着海图:"七号实验室的冷却系统只能维持48小时,一旦铀矿接触火山能量..."
深夜的指挥舱里,陈风着父亲留下的笔记本。泛黄的纸页间突然飘落一张照片,背景里的监测站墙上刻着串坐标。当他将坐标输入系统,声呐图立刻显示出异常——海底火山侧面竟藏着人工开凿的隧道。
"我下去。"陈风抓起潜水服。林悦刚要阻拦,航母突然剧烈摇晃。警报声中,大校盯着雷达屏脸色骤变:"他们的采矿船释放了无人潜航器!"
下潜过程如同坠入墨水瓶。当"蛟龙号"抵达三千米深度时,舷窗外突然闪过诡异的蓝光。隧道入口处,十二个培养舱正在海水中缓缓旋转,舱体表面的北斗盟徽记己经锈蚀剥落。
"这是...父亲的备用实验室?"陈风触碰舱壁的瞬间,戒指突然爆发强光。休眠的纳米机器人苏醒了,如银色鱼群涌向隧道深处。耳机里传来吴院士的惊呼:"它们在修复破损的冷却管!"
突然,六个黑影从暗处袭来。采矿艇的机械臂狠狠砸向"蛟龙号",陈风紧急闪避时撞在舱壁上。鲜血从额头流进眼睛的刹那,他看清了对方艇身的编号——正是三年前父亲失踪时乘坐的科考船。
"他们还活着!"林悦的声音混着电流杂音,"检测到生命体征!"陈风启动戒指的通讯模式,父亲虚弱的面容突然出现在屏幕里。他身后是布满仪器的舱室,几个瘦骨嶙峋的身影正在操作台前忙碌。
"小风...听我说..."父亲的声音时断时续,"冷却系统...密码是你生日..."
爆炸的冲击波将"蛟龙号"掀翻。陈风挣扎着爬向控制台,纳米机器人正以他的戒指为核心,在海底织就巨大的蓝色光网。当最后一个密码键按下,火山口喷出的不是岩浆,而是数以亿计的纳米修复单元。
海面升起蓝色极光的那夜,全世界都看到了首播画面:六艘偷采铀矿的"科考船"被军方控制,十二名被困海底三年的科学家获救。陈风搀扶着父亲走上甲板时,老人腕间的囚徒编号在探照灯下格外刺目。
新闻发布会选择在"深海长城"监测站举行。当陈风展示纳米机器人修复珊瑚礁的影像时,父亲悄悄塞给他一块芯片:"这是星轨计划的全部资料,现在它是你的了。"
戒指在阳光下闪烁着温和的蓝光。陈风望向远处巡逻的海警船,那里有关押着赵刚和北斗盟高层的特制舱室。母亲走过来为他披上外套,海风吹散了父亲的呢喃:"当年我们给这套系统起名'长城',就是希望它像长城一样守护..."
林悦的惊呼打断了回忆。她指着正在首播的联合国会议——各国代表全票通过了《深海资源保护公约》。画面切回演播室时,主持人背后的资料图上,陈氏环保的LOGO与联合国徽章并列。
夜深了,陈风独自站在甲板上。戒指投影出的全息地球仪里,无数蓝点正在深海闪烁。他知道,这些光亮会像父亲期待的那样,永远守护着这片蔚蓝。
(http://www.220book.com/book/J5R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