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宋砚扯下黑衣首领的面巾时,眼前的面容让他瞳孔骤缩——竟然是苏州城新任知府陈鸿文!那张平日里总是挂着温和笑意的脸,此刻因痛苦和不甘而扭曲,鬓角的汗水混着血渍往下淌,眼中却仍有未熄灭的阴狠。
“陈大人?”林清风握紧剑柄的手微微发颤,“你身为朝廷命官,为何勾结江湖势力,觊觎一块玉佩?”
陈鸿文咳出一口血,忽然仰头大笑:“玉佩?宋砚,你以为那是区区一块宝玉?七十年前,你祖父祖母卷入的玄鳞卫之乱,不过是这盘大棋的边角料罢了。”他挣扎着抬起手指向玉佩,喉间发出沙哑的咯咯声,“这上面刻的是‘玄鳞密图’,藏着当年太子私铸的百万军饷下落......”
宋砚如遭雷击。他忽然想起祖父书房里那本《玄鳞卫密事》中提到的“惊龙宝藏”,当时只当是旧朝秘闻,没想到竟与手中玉佩息息相关。陈鸿文见他神色变化,眼中闪过一丝得逞的狡黠:“太子余党潜伏多年,就等这张图重整旗鼓......你以为扳倒一个权贵就天下太平了?笑话!”
话音未落,陈鸿文突然发力,从袖中甩出三枚毒镖。宋砚本能侧身避开,却见寒光首取林清风咽喉。千钧一发之际,一道黑影如鬼魅般掠过——管家老周扑上前去,毒镖深深扎进他的左肩。
“老周!”宋砚惊呼着扶住摇摇欲坠的身影。老周却扯出染血的嘴角,从怀中掏出半块褪色的平安符:“公子......这是老爷临终前让我交给你的......他说,若有一日涉及玄鳞卫,便去城西城隍庙的古银杏树下......”话未说完,便晕死过去。
陈鸿文趁机滚入旁边的山涧,等众人追到崖边时,只看到湍急的水流中漂着几片血花。宋砚攥紧手中的平安符,指甲几乎掐进掌心。他忽然想起七十年前祖父在破庙断壁上写的诗,想起祖母玉莲藏密信的香囊,原来这对贫贱夫妻的传奇背后,始终悬着一把名为“权力”的刀。
回到栖凤堂,宋砚在老周的指引下找到城隍庙的古银杏树。树根处果然埋着一个铁盒,里面是泛黄的书信和一幅残缺的地图。他展开书信,祖父宋云龙的字迹力透纸背:“吾孙亲启:玄鳞之乱未了,惊龙宝藏实为祸端。若后世子孙卷入,切记以百姓安危为先,莫让传奇成悲歌。”
地图边缘赫然印着半枚玄鳞纹——与陈鸿文腰间玉佩的纹路分毫不差。宋砚突然明白,为什么七十年前祖母总把密信藏在香囊里,为什么祖父晚年常对着护城河长叹。他们早己看透,所谓“传奇”不过是史书里的墨点,而真正重要的,是万家灯火下的烟火人间。
三日后,宋砚带着玉佩独自来到苏州府衙。陈鸿文的副手看着他递来的密图,脸色瞬间惨白:“你......你可知这东西会掀起多大的风波?”
“所以我选择交给朝廷。”宋砚将玉佩推向前,“但有一个条件:请向全城百姓宣告,宋氏献图只为平息战乱,别无他求。”
府衙外的百姓听说此事,竟自发聚集在栖凤堂前。当公差宣读朝廷嘉奖诏书时,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醉仙楼的说书人连夜改了话本,将“宋氏献图”的故事添进《乞丐小娘子》的终章,说到“曾孙宋砚捧玉入朝,换得姑苏十年安”时,台下茶客纷纷击节叫好。
老周的伤渐渐好转,他看着庭院里追逐嬉戏的重孙们,忽然指着紫藤架上的红绸:“公子,你看,当年老爷夫人系的祈愿带,如今都成了孩子们的玩具。”宋砚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夕阳的余晖穿过花叶,在孩子们的笑脸上织出金色的网——那是比任何宝藏都珍贵的光。
深夜,宋砚独自坐在祖父的书房里,将地图和密信投入火盆。跳动的火光中,他仿佛看见七十年前的破庙里,那个小乞丐正把热粥递给书生,檐角的雨珠坠在青石板上,溅起的不是血沫,而是人间的烟火。
“祖父,祖母,”他对着摇曳的烛火轻声说,“传奇终会落幕,但有些东西,永远不会变。”
窗外,护城河的水依旧潺潺流淌,载着姑苏城的明月,流向新的黎明。而关于乞丐小娘子的故事,终将在一代又一代的说书声中,成为刻进岁月里的,永不褪色的温柔。
(待续)
(http://www.220book.com/book/JD3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