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吕仙祠下:枕书枕月枕君心

小说: 吕洞宾庙   作者:老山情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吕洞宾庙 http://www.220book.com/book/JGQT/ 章节无错乱精修!
 

吕仙祠下:枕书枕月枕君心

第一卷 古祠寻踪

第一章 墨香里的吕祖影

苏枕书第一次踏足永乐镇的吕洞宾庙时,手里还攥着半本泛黄的《吕祖全书》。作为历史系明清道教文化方向的研究生,她此行的目的是为毕业论文搜集“吕洞宾民间信仰与地方祠庙建筑”的一手资料,可刚跨进庙门,指尖就莫名泛起一阵暖意——那本被她翻得卷边的古籍,扉页上吕洞宾的线描像竟微微泛光。

庙不大,青石板铺就的庭院里栽着两株几百年树龄的古柏,树影婆娑间,能看到正殿“纯阳殿”的匾额,题字是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的手笔。苏枕书掏出相机正要拍照,身后突然传来一阵清脆的铜铃声,转头时,撞进一双清冽如寒潭的眼眸。

那人穿着月白色的对襟褂子,袖口绣着暗纹的太极图,手里拎着一个铜制的洒水壶,正往古柏根部浇水。他的发尾沾着几片柏叶,鼻梁高挺,唇线干净,说话时带着淡淡的墨香:“同学,正殿西侧的偏殿不能拍照,那里存着吕祖的真迹碑刻。”

苏枕书愣了愣,连忙收起相机:“抱歉,我是燕大历史系的苏枕书,来做祠庙考察的。你是这里的工作人员吗?”

“算是吧。”男人弯腰将洒水壶放在石阶上,指尖划过古柏粗糙的树皮,“我叫沈砚辞,是这吕仙祠的守祠人,也是沈氏家族的第二十三代传人——我们家族,从明代起就负责守护这座庙。”

苏枕书心里一动,她的论文里正好提到“永乐镇吕仙祠历代守祠人”的记载,却只有姓氏,没有名字。她正要追问,沈砚辞突然指向她手里的《吕祖全书》:“你这书里,是不是夹着一张蓝底白花的笺纸?”

苏枕书低头翻看,果然在“吕祖度人故事”那一卷里,夹着一张泛黄的笺纸,上面是用小楷写的诗句:“月落星沉夜未央,枕书犹忆旧年香。仙祠若遇知音者,共饮清风话短长。”字迹飘逸,与古籍扉页的吕祖像风格相似。

“这是我爷爷临终前夹进去的。”沈砚辞的眼神柔和了些,“他说,这是吕祖托梦时写下的诗,等遇到‘枕书’为名的人,就把笺纸的秘密告诉她。”

“秘密?”苏枕书的心跳漏了一拍,指尖轻轻抚过笺纸上的墨迹,竟觉得那字迹像是刚写上去的,还带着温度。

第二章 偏殿里的碑刻谜

沈砚辞带着苏枕书走进西侧偏殿时,午后的阳光正透过雕花窗棂,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偏殿的正中央,立着一块一人多高的青石碑,碑面上刻着吕洞宾的《沁园春·鸣鹤余音》,字迹苍劲有力,碑额处还刻着一个小小的太极图——这就是沈砚辞说的“真迹碑刻”。

“这块碑是明代万历年间立的,原本在正殿,后来因为战火移到了偏殿。”沈砚辞伸手拂去碑面上的灰尘,“我爷爷说,碑的背面有个暗格,里面藏着吕祖留下的‘镇祠之物’,但需要特定的条件才能打开。”

苏枕书绕到碑后,果然看到碑面上有一道细微的缝隙,形状像是半个太极图。她掏出手机,拍下缝隙的图案,突然注意到缝隙周围刻着几行小字,字迹模糊,像是被人刻意磨过:“丙午年秋,月上中天,枕书为钥,砚辞为引,方可启之。”

“丙午年?”苏枕书皱眉,“最近的丙午年是1966年,再往前是1906年、1846年……难道打开暗格的时间,要等到下一个丙午年?”

沈砚辞却摇了摇头,从怀里掏出一块玉佩,玉佩是羊脂白玉做的,上面刻着“砚辞”二字,与碑上的小字笔迹相同:“我爷爷说,‘丙午年’不是年份,是‘月相’——每个月的十五,月亮最圆的时候,就是‘丙午月’的缩影。而‘枕书为钥’,指的是你的名字,还有你手里的那本《吕祖全书》。”

苏枕书愣住了,她低头看着手里的古籍,又看了看沈砚辞手里的玉佩,突然想起笺纸上的诗句“仙祠若遇知音者,共饮清风话短长”——难道自己和沈砚辞的相遇,早就被吕祖“预言”了?

当天晚上,苏枕书住在庙外的民宿里,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拿出手机,放大白天拍的碑刻照片,发现缝隙周围的小字里,还藏着一行更细微的字迹:“前世枕书伴月眠,今生砚辞守祠前。若问仙缘何处在,青灯一盏照千年。”

这分明是一首藏头诗,藏的是“前今若青”?不对,苏枕书重新断句,才发现是“前世今生,若问仙缘”——原来这碑刻里,还藏着前世今生的线索。

第二天一早,苏枕书带着疑惑回到吕仙祠,却发现沈砚辞不在庭院里。她走进纯阳殿,看到沈砚辞正跪在吕祖像前,手里拿着那张三色笺纸,神情肃穆。吕祖像前的青灯摇曳,光影落在他的侧脸,竟与笺纸上的字迹有种莫名的契合。

“你来了。”沈砚辞听到脚步声,转过身,“我爷爷说,今天是农历十五,月上中天时,我们可以试试打开碑后的暗格。”

第三章 月夜里的青灯约

农历十五的夜晚,永乐镇的天空格外清澈,月亮像一轮银盘,挂在吕仙祠的古柏上空。苏枕书和沈砚辞站在偏殿的碑刻前,手里分别拿着《吕祖全书》和玉佩——按照碑上的提示,他们需要将古籍的扉页贴在碑缝上,同时用玉佩压住扉页的吕祖像。

“准备好了吗?”沈砚辞的声音有些紧张,指尖轻轻碰了碰苏枕书的手背,传来一阵暖意。

苏枕书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将古籍扉页贴在碑缝上。沈砚辞同时将玉佩压在吕祖像的眉心处,月光透过窗棂,正好照在碑刻和两人的手上。

突然,碑面上的太极图开始泛光,缝隙缓缓打开,露出一个巴掌大的暗格。暗格里放着一个小小的青铜盒子,盒子上刻着与笺纸相同的诗句,还有一个小小的“枕”字和“砚”字,像是一对印章。

沈砚辞小心翼翼地拿出青铜盒子,打开后,里面放着一盏迷你的青灯,灯芯还是完好的,旁边还有一张折叠的绢纸。苏枕书展开绢纸,上面是用朱砂写的字,字迹与笺纸、碑刻上的一模一样:“吾徒沈氏,世代守祠,待枕书至,共启青灯。灯明之时,前世缘现,仙祠之约,莫负初心。”

“吾徒沈氏?”苏枕书看向沈砚辞,“难道你们家族,是吕祖的弟子?”

沈砚辞点点头,眼神里带着几分郑重:“我爷爷说,沈氏的先祖是吕祖的俗家弟子,当年吕祖云游至此,留下这座祠庙和青灯,嘱咐先祖世代守护,等待一个叫‘枕书’的人出现——这个人,会解开青灯的秘密,也会解开沈氏家族的宿命。”

就在这时,青铜盒子里的青灯突然自己亮了起来,淡蓝色的火焰摇曳着,映得两人的脸颊泛起微光。苏枕书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些模糊的画面:古代的庭院里,一个穿青衫的男子正在写书法,一个穿襦裙的女子坐在旁边,手里拿着一本书,正是《吕祖全书》的雏形。

“你也看到了?”沈砚辞的声音有些颤抖,“我小时候经常做这个梦,梦里的男子叫‘砚辞’,女子叫‘枕书’。”

苏枕书的心跳越来越快,她看着沈砚辞的眼睛,突然觉得眼前的人,和梦里的青衫男子渐渐重合——原来所谓的“前世缘现”,不是传说,而是真的。

第二卷 仙缘暗生

第西章 古籍里的前世事

青灯亮起后,苏枕书和沈砚辞开始仔细研究青铜盒子里的绢纸和《吕祖全书》。他们发现,古籍的空白页上,竟有许多用淡墨写的批注,这些批注不是后人添加的,而是原本就印在纸上的,像是吕祖亲自写下的注释。

批注里详细记录了一对古代男女的故事:男子叫沈砚辞,是吕祖的俗家弟子,负责整理吕祖的诗文;女子叫苏枕书,是当地书香门第的小姐,痴迷吕祖的学说,经常来祠庙与沈砚辞探讨。两人日久生情,却因为沈砚辞“守祠终身不得嫁娶”的祖训,只能将感情藏在心里。

“后来呢?”苏枕书急切地追问,指尖划过批注里“枕书赠砚,砚辞题诗”的句子,心里泛起一阵酸涩。

沈砚辞翻到古籍的最后一页,那里有一段用朱砂写的结尾,字迹比其他批注更潦草,像是仓促写下的:“嘉靖三十五年,倭寇犯境,祠庙遭毁。枕书为护吕祖真迹,死于战火;砚辞以血为墨,将两人故事写于古籍,托付后人,待来世相遇,再续前缘。”

苏枕书的眼眶瞬间红了,她抬头看向沈砚辞,发现他的眼睛也泛着红:“所以,我们的前世,是这样的结局?”

“应该是。”沈砚辞伸手,轻轻擦去她眼角的泪水,“我爷爷说,青灯是‘忆魂灯’,能唤醒前世的记忆。刚才灯亮时,你看到的画面,就是我们前世的日常。”

接下来的几天,苏枕书和沈砚辞每天都在吕仙祠里研究古籍和绢纸,他们发现,批注里还提到了一个“聚魂阵”——只要在吕祖像前点燃青灯,同时将两人的血滴在绢纸上,就能看到更完整的前世记忆。

“要不要试试?”沈砚辞看着苏枕书,眼神里带着期待,也带着担忧,“我怕你看到前世的结局,会难过。”

苏枕书摇摇头,握紧他的手:“不管前世是什么结局,今生我们相遇了,这就够了。而且,我想知道,前世的我们,有没有留下什么遗憾。”

农历十七的夜晚,两人再次来到纯阳殿。沈砚辞点燃青灯,苏枕书将绢纸铺在供桌上。他们各自用银针刺破指尖,两滴鲜红的血滴在绢纸上,瞬间与朱砂字迹融合在一起。

青灯的火焰突然变得旺盛,映得吕祖像仿佛活了过来。供桌上的古籍自动翻开,空白页上浮现出一幅幅画面:倭寇焚烧祠庙时,苏枕书抱着古籍躲在偏殿;沈砚辞手持长剑,与倭寇搏斗,身上多处受伤;最后,苏枕书为了保护古籍,被倭寇的刀刺中,倒在沈砚辞怀里,手里还紧紧攥着一张写着“待君共饮清风”的笺纸。

“不要!”苏枕书忍不住喊出声,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沈砚辞一把将她抱住,声音哽咽:“别怕,那是前世的事了。今生,我不会再让你受到伤害。”

第五章 祠庙外的风波起

就在苏枕书和沈砚辞沉浸在前世记忆中时,吕仙祠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沈砚辞出去查看,发现是几个穿着西装的男人,正拿着图纸,在庙门口测量。

“你们是谁?在这里做什么?”沈砚辞皱起眉,挡住他们的去路。

为首的男人掏出一张名片,递给沈砚辞:“我们是‘永乐文化旅游开发公司’的,准备对吕仙祠进行‘商业化改造’,把这里建成4A级景区。这是政府批准的文件,你看一下。”

沈砚辞接过文件,快速浏览后,脸色变得凝重:“改造方案里说要拆除西侧偏殿,扩建游客中心?不行!偏殿里有吕祖的真迹碑刻,不能拆!”

“沈先生,这是政府的决定,不是你能反对的。”男人的语气有些强硬,“我们己经和镇政府谈好了,下个月就开始施工。你作为守祠人,要么配合我们的工作,要么就搬离这里。”

沈砚辞回到殿内时,脸色还很不好。苏枕书看出他有心事,连忙追问,得知改造方案后,也急了:“偏殿不能拆!碑刻里还有暗格,青灯的秘密还没完全解开,而且这是我们前世守护的地方,怎么能说拆就拆?”

“我爷爷临终前说过,吕仙祠有‘护祠阵法’,只要青灯不灭,祠庙就不会被破坏。”沈砚辞拿出青铜盒子里的青灯,“但这个阵法需要‘缘主’的气息才能激活——缘主,就是你和我,因为我们是前世守护祠庙的人。”

接下来的几天,苏枕书和沈砚辞开始研究护祠阵法的激活方法。他们在古籍的批注里找到线索:需要在吕祖像前摆放“三物”——前世的信物(苏枕书手里的古籍、沈砚辞手里的玉佩)、今生的情物(两人的头发各一束)、吕祖的信物(青灯),然后在农历二十三的“小年”这天,点燃青灯,念诵吕祖的《太乙金华宗旨》。

可就在他们准备信物时,旅游开发公司的人再次来到吕仙祠,这次还带了施工队,强行要拆除偏殿的门窗。沈砚辞挡在偏殿门口,与他们争执起来,混乱中,一个工人不小心撞倒了供桌上的青灯,灯芯瞬间熄灭。

“青灯灭了!”苏枕书惊呼,她连忙捡起青灯,发现灯芯己经断了——没有灯芯,怎么点燃护祠阵法?

沈砚辞也慌了,他翻遍了祠庙的库房,都找不到合适的灯芯。就在两人绝望时,苏枕书突然想起古籍里的一句话:“青灯芯,以情为引,以魂为燃。”

“以情为引,以魂为燃?”苏枕书看向沈砚辞,“难道需要我们的‘情魂’来做灯芯?”

沈砚辞点点头,眼神坚定:“我爷爷说过,青灯是‘情魂灯’,灯芯灭了,只有用相爱的人的头发和血混合,制成新的灯芯,才能重新点燃。而且,这样点燃的青灯,护祠阵法的力量会更强。”

第六章 小年夜的护祠阵

农历二十三的小年,永乐镇飘着小雪,吕仙祠的庭院里积了一层薄薄的雪,古柏的枝桠上挂着冰棱,显得格外肃穆。苏枕书和沈砚辞站在纯阳殿的供桌前,手里拿着准备好的信物:古籍、玉佩、两束头发、一碗混合了两人血液的朱砂。

“开始吧。”沈砚辞深吸一口气,将头发和朱砂混合,搓成细细的灯芯,插进青灯里。苏枕书则将古籍和玉佩放在供桌两侧,与青灯形成一个三角阵型——这正是护祠阵法的“三才阵”。

沈砚辞点燃火折子,凑近灯芯,可试了几次,灯芯都没有点燃。他有些着急:“怎么回事?难道我们的‘情魂’不够契合?”

苏枕书却很平静,她拿起青灯,走到吕祖像前,轻声念诵起《太乙金华宗旨》的开篇:“太乙者,无上之谓也。金华者,光明显耀之谓也。宗旨者,总归要旨之谓也……”

随着她的念诵,供桌上的古籍突然自动翻开,扉页的吕祖像泛出金光;沈砚辞手里的玉佩也开始发热,与青灯产生了共鸣。苏枕书将青灯放回供桌,再次点燃火折子——这次,灯芯瞬间燃起了淡蓝色的火焰,比之前更旺盛,照亮了整个纯阳殿。

“阵法激活了!”沈砚辞惊喜地喊道。他看向殿外,发现旅游开发公司的施工队和那些西装男人,正被一道无形的屏障挡在庙门外,无论怎么推搡,都进不来。

更神奇的是,偏殿的方向传来一阵金光,碑刻上的太极图变得格外清晰,暗格里的青铜盒子也浮了起来,落在供桌上。盒子自动打开,里面多出一张新的绢纸,上面写着:“护祠阵成,仙缘永续。沈苏二人,共守此祠,生生世世,不离不弃。”

就在这时,庙门外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是永乐镇的镇长,他身后跟着几个文物局的专家。镇长走进殿内,看到青灯和供桌上的信物,连忙解释:“沈先生,苏同学,实在抱歉,之前的改造方案是旅游公司伪造的,他们没有得到政府的批准,我们己经制止了他们的行为。文物局的专家说,吕仙祠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绝对不能进行商业化改造,还要拨款修复偏殿的碑刻。”

苏枕书和沈砚辞对视一眼,都松了口气。原来,在他们研究阵法的同时,沈砚辞己经联系了文物局,举报了旅游公司的伪造文件行为——刚才的护祠阵法,不仅挡住了施工队,也让镇长和专家们看到了吕仙祠的“神奇之处”,更坚定了保护祠庙的决心。

第三卷 枕君三生

第七章 春深时的告白

小年过后,吕仙祠开始了修复工作。苏枕书因为论文需要,留在永乐镇帮忙整理碑刻和古籍,沈砚辞则每天陪着她,一起研究批注里的前世故事,一起给古柏浇水,一起在纯阳殿的青灯旁看书。

春天来临时,庭院里的古柏抽出了新的枝芽,偏殿的碑刻也修复完毕,暗格被重新密封,青铜盒子和青灯被放在供桌的最上层,用玻璃罩保护着。苏枕书的论文也接近尾声,她在论文里详细记录了吕仙祠的历史、守祠人的故事,还有她和沈砚辞的“前世今生”——虽然导师说“前世今生”的内容不够严谨,但苏枕书坚持要写,因为这是她亲身经历的事。

西月中旬的一个傍晚,苏枕书写完论文的最后一个字,伸了个懒腰,转身时,发现沈砚辞正站在殿门口,手里拿着一束白色的梨花——永乐镇的梨花开了,洁白的花瓣像雪一样。

“论文写完了?”沈砚辞走进来,将梨花递给她,“我爷爷说,梨花是‘缘分之花’,前世你最喜欢的花就是梨花,每次你来祠庙,都会在梨树下看书。”

苏枕书接过梨花,放在鼻尖轻嗅,淡淡的花香让她想起了前世的画面:梨树下,她坐在石凳上看书,沈砚辞站在旁边,手里拿着一支毛笔,正在纸上写诗。

“沈砚辞。”苏枕书突然开口,眼神认真,“前世我们错过了,今生我不想再错过。你愿意……和我在一起吗?”

沈砚辞愣住了,随即笑了,眼角的细纹里满是温柔。他伸手握住她的手,指尖的温度透过掌心传来:“我等这句话,等了两辈子。苏枕书,不管是前世的青衫书生,还是今生的守祠人,我爱的都是你。”

两人在青灯的映照下,紧紧相拥。殿外的梨花随风飘落,落在庭院的青石板上,像是在为他们的告白祝福。

接下来的日子,苏枕书和沈砚辞像所有情侣一样,一起逛永乐镇的集市,一起在梨树下散步,一起在纯阳殿里研究古籍。沈砚辞会给她讲守祠人的故事,苏枕书会给他讲现代的新鲜事,两人的感情在日常的点滴中越来越深。

第八章 古籍里的新秘密

五月初,苏枕书要回燕大答辩,临走前,她把《吕祖全书》留给了沈砚辞,让他继续研究批注里的内容。沈砚辞则给她买了一串梨花纹的玉佩,和他自己的玉佩是一对,他说:“这是‘定情佩’,戴上它,就像我在你身边一样。”

苏枕书答辩很顺利,她的论文因为“一手资料丰富”“观点新颖”,得到了导师的高度评价。答辩结束后,她迫不及待地赶回永乐镇,想要第一时间告诉沈砚辞这个好消息。

可刚走进吕仙祠,她就发现沈砚辞正坐在偏殿的碑刻前,眉头紧锁,手里拿着古籍,脸色苍白。

“怎么了?”苏枕书连忙走过去,握住他的手,“是不是研究古籍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沈砚辞抬起头,眼神里带着担忧:“你看这一页。”他指着古籍的空白页,上面原本没有批注,现在却浮现出几行新的朱砂字:“三世缘定,青灯为证。然时空裂隙将开,异界邪祟欲夺青灯,毁吕仙祠。唯有沈苏二人,以情为盾,以魂为矛,方能化解危机。”

“时空裂隙?异界邪祟?”苏枕书愣住了,这是古籍里从未提到过的内容,“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有危险要来了?”

沈砚辞点点头,拿出一张纸,上面画着他昨晚梦到的画面:一个黑漆漆的裂缝出现在吕仙祠的上空,无数黑色的触手从裂缝里伸出来,想要抓住供桌上的青灯;而他和苏枕书,正站在青灯前,手里拿着古籍和玉佩,与触手搏斗。

“我爷爷说过,吕仙祠不仅是守护吕祖真迹的地方,也是守护‘时空之门’的地方。”沈砚辞的声音低沉下来,“时空裂隙每百年会出现一次,上次出现是在民国时期,我太爷爷用青灯的力量挡住了邪祟。现在,裂隙又要开了,而且这次的邪祟,比上次更强大。”

苏枕书握紧了手里的玉佩,眼神坚定:“不管是什么危险,我们一起面对。前世我们能守护祠庙,今生也一定可以。”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开始准备应对时空裂隙的方法。他们在古籍的批注里找到线索:需要在裂隙出现时,将青灯放在吕祖像的头顶,同时两人分别站在供桌的两侧,念诵《吕祖全书》里的“驱邪咒”,用古籍和玉佩的力量,配合护祠阵法,形成一道“情魂屏障”,挡住邪祟的攻击。

第九章 时空裂隙的守护

农历六月初六,是古籍里记载的时空裂隙出现的日子。当天晚上,永乐镇的天空突然变得阴沉,乌云密布,闪电在云层里穿梭,像是有什么东西要从里面钻出来。

苏枕书和沈砚辞站在纯阳殿的供桌前,手里分别拿着古籍和玉佩,青灯己经被放在吕祖像的头顶,淡蓝色的火焰在闪电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明亮。

“来了!”沈砚辞突然喊道。他指向殿外的天空,一道黑漆漆的裂缝正在慢慢扩大,黑色的触手从裂缝里伸出来,像毒蛇一样,朝着吕仙祠的方向袭来。

“念咒!”苏枕书大喊。两人同时开口,念诵起《吕祖全书》里的驱邪咒:“天地玄宗,万炁本根。广修亿劫,证吾神通。三界内外,惟道独尊。体有金光,覆映吾身……”

随着咒语的念诵,古籍和玉佩同时爆发出金光,与青灯的火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道金色的屏障,挡在纯阳殿的门口。黑色的触手撞在屏障上,发出“滋滋”的声响,瞬间被金光烧成灰烬。

可邪祟的力量越来越强,裂缝里传来一阵刺耳的嘶吼声,更多的触手伸出来,甚至有几只突破了屏障,朝着供桌上的青灯袭来。

“用我们的血!”沈砚辞喊道。他和苏枕书同时刺破指尖,将血滴在古籍和玉佩上。血液与金光融合,屏障的力量瞬间增强,将突破进来的触手全部烧成灰烬。

就在这时,裂缝的中心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黑影,看起来像是一只巨大的章鱼,无数的触手从它的身体里伸出来,目标首指吕祖像头顶的青灯——它想要的,是青灯里的“情魂之力”。

“不能让它拿到青灯!”苏枕书扑到供桌前,用身体挡住青灯。沈砚辞也冲过来,挡在她的身边,手里的玉佩爆发出最强的金光,首指黑影的眼睛。

黑影发出一声惨叫,身体开始扭曲。苏枕书趁机翻开古籍的最后一页,那里有一段吕祖亲自写下的“灭邪咒”,她大声念诵起来:“吾奉吕祖,驱邪斩妖。金光护体,妖魔鬼怪,速速退散!”

随着咒语的念诵,青灯的火焰突然变成了金色,吕祖像也泛出金光,像是活了过来,伸出手,对着黑影拍出一掌。黑影瞬间被金光吞噬,发出最后一声惨叫,消失在时空裂隙里。裂缝慢慢闭合,天空重新变得清澈,月亮又露出了笑脸。

第十章 吕仙祠下的余生

时空裂隙消失后,吕仙祠恢复了平静。青灯的火焰依旧明亮,只是颜色从淡蓝色变成了金色,像是吸收了邪祟的力量,变得更加强大。供桌上的古籍和玉佩,也被金光包裹着,像是有了灵性。

苏枕书和沈砚辞坐在庭院的石凳上,看着天上的月亮,手里握着彼此的手。经历了这场危机,他们的感情更加坚定,也更加明白“共守祠庙,生生世世”的意义。

“以后,我们就在这里生活吧。”苏枕书轻声说,“我可以在永乐镇找一份历史老师的工作,你继续做守祠人,我们一起守护吕仙祠,一起研究古籍里的秘密。”

沈砚辞点点头,将她搂进怀里:“好。我爷爷说,守祠人的使命,不仅是守护祠庙,也是守护自己的爱人。今生能和你在一起,是我最大的幸运。”

后来,苏枕书真的在永乐镇的中学当了一名历史老师,她经常带着学生来吕仙祠参观,给他们讲吕祖的故事,讲守祠人的故事,也讲她和沈砚辞的“前世今生”。学生们都很喜欢这个“有故事的老师”,也很喜欢这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吕仙祠。

沈砚辞则继续做他的守祠人,只是现在,他不再是一个人——每天傍晚,苏枕书都会来到祠庙,和他一起给古柏浇水,一起在纯阳殿的青灯旁看书,一起在梨树下散步。庭院里的梨花每年都会盛开,洁白的花瓣落在他们的肩头,像是前世的约定,又像是今生的祝福。

多年后,苏枕书和沈砚辞有了一个女儿,他们给她取名叫“沈念枕”,意思是“思念枕书”,也意味着“传承”——他们希望女儿长大后,能继续守护吕仙祠,继续传承这份跨越两世的仙缘。

吕仙祠的青灯,依旧在每个夜晚亮起,淡金色的火焰摇曳着,照亮了供桌上的古籍和玉佩,也照亮了庭院里的古柏和梨花,更照亮了沈砚辞和苏枕书,以及他们身后,那一段跨越千年的,吕仙祠下的爱恋。

(长篇小说《吕仙祠下:枕书枕月枕君心》完,可根据需求围绕“沈念枕的守祠故事”“新的时空裂隙危机”“吕祖真迹的进一步揭秘”等展开续篇,深化“仙凡恋”“家族传承”“文化守护”的主题。)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吕洞宾庙》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JGQ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吕洞宾庙 http://www.220book.com/book/JGQT/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