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归途千重:叩响记忆深处的家门
第一节 午夜梦回:尘封己久的思念破土
1985年深秋的纽约,夜雨敲打着长岛别墅的落地窗。哪怀林在书房整理文件时,无意中翻出泛黄的家书。陈淑芬娟秀的字迹在台灯下洇开:"孩子会叫爹了,总对着照片亲你的脸..."他攥着信纸的手微微发颤,二十年来刻意深埋的思念如潮水决堤。周婉晴轻推门扉,见丈夫背对月光伫立,肩头微微起伏,将毛毯轻轻披在他身上:"该回家看看了。"
第二节 隐秘探路:暗潮涌动下的寻亲前奏
回国投资项目步入正轨后,李怀林以"考察地方文化产业"为由,派遣得力助手先行打探北京的消息。三个月后,一份标着"机密"的报告摆在案头:西合院在动荡期间被充公,后落实政策归还,但原住户大多离散;陈淑芬带着孩子搬至城郊,父亲因劳累过度早逝,母亲与奶奶在两年前相继离世...
攥着报告的指节发白,他连夜订下飞往北京的机票。登机前,他在洗手间反复练习微笑,却始终无法抚平镜中人眼底的怆然。西装内袋里装着三样东西:全家福照片、女儿思华画的"给爷爷奶奶的画",以及用红绸包着的两枚银镯——那是周婉晴执意让他带给陈淑芬的见面礼。
第三节 胡同徘徊:脚步丈量三十年光阴
北京火车站的大钟敲响清晨六点,李怀林提着简单行李,在站前广场驻足良久。记忆里绿皮火车的汽笛声与眼前的人潮车流重叠,恍惚间竟不知身在何处。他雇了辆三轮车,循着模糊的记忆驶向西合院。
青石板路依旧蜿蜒,只是路旁的槐树粗了几圈。停在斑驳的朱漆门前,他的手悬在门环上方迟迟不敢落下。隔壁王婶颤巍巍打开门:"这不是怀林吗?"老人浑浊的眼中涌出泪水,"淑芬这些年...不容易啊。"
第西节 推门相见:时光凝滞的刹那
穿过熟悉又陌生的院子,北屋门帘被掀开,陈淑芬端着水盆的手猛然颤抖。二十载岁月在她眼角刻下细纹,鬓角也染了霜,却仍一眼认出那个无数次出现在梦里的身影。水盆"哐当"落地,溅起的水花打湿了两人的裤脚。
"淑芬..."李怀林喉头哽咽。陈淑芬后退半步,指尖死死抠住门框:"你还知道回来?"话音未落,里屋冲出个青年,浓眉大眼与李怀林七分相似:"妈,谁来了?"当少年看清来客面容,手中的书本"啪"地掉在地上——他书桌上,那张边角卷起的全家福照片正对着门口。
第五节 泪洒长谈:被时光掩埋的岁月
暮色渐浓时,三人围坐在八仙桌前。陈淑芬默默添了双碗筷,又将凉透的饭菜重新热了一遍。少年名叫李建国,今年二十岁,在机床厂当学徒。他骄傲地说起自己设计的零件获了奖,却在看到父亲泛红的眼眶时突然噤声。
陈淑芬说起这些年:被抄家时藏起全家福的惊险,独自抚养孩子的艰辛,还有老人们临终前念叨的牵挂。"我以为你...再也不会回来了。"她低头擦拭眼角,腕间褪色的红绳晃得李怀林心口发疼——那是他离家前系在她手上的平安结。
第六节 月光承诺:两个家庭的悄然交汇
深夜,西合院的葡萄架下,周婉晴带着三个孩子悄然现身。她微笑着向陈淑芬伸出手:"姐姐,威廉总说对不起你。"思华抱着礼物扑进陈淑芬怀里:"阿姨,这是我给你画的!"建国局促地站在一旁,被弟弟妹妹拉着问东问西。
李怀林望着月光下的两家人,终于卸下所有防备。他握住两个女人的手:"以后,我们一起把这个家撑起来。"远处传来零星的蛐蛐声,三十年前离家的少年,此刻终于在西合院里找到了完整的自己。
(http://www.220book.com/book/JJ3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