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御花园,繁花似锦,蝶舞翩跹。曹皇后带着一众宫女在园中赏花,她身着月白色华服,衣袂轻扬,绣着牡丹的裙摆随着她的步伐微微摆动。每一步都迈得端庄优雅,尽显母仪天下的风范。
这时,张贵妃一袭玫红色罗裙匆匆赶来,裙角上的金丝绣边在阳光下闪烁,她面容娇俏,只是神色焦急,额头上还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皇后娘娘,”张贵妃行礼后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急促,“陛下近日忙于辽国之事,都没怎么来后宫了,也不知情况如何。”
曹皇后微微一笑,笑容温婉和煦,轻声说:“陛下自有主张,我们在后宫,做好自己的事,莫要让陛下操心便是。陛下一心为大宋江山,这些事他定能妥善处理。”
正说着,赵曙在太监的簇拥下步入御花园。他身着常服,袍角的丝线绣纹简约而不失大气,只是面色略显疲惫,眼下有着淡淡的青黑,但看到曹皇后和张贵妃时,眼中还是泛起了笑意。
“陛下,”两人同时行礼。赵曙走上前,先看向曹皇后,目光中满是信任与感激:“皇后,这些日子后宫诸事繁杂,辛苦你了。”
曹皇后微微欠身,温婉回应:“为陛下分忧,是臣妾分内之事。陛下日理万机,可要保重龙体,后宫有臣妾在,陛下不必挂念。”
随后,赵曙又转头对张贵妃说:“贵妃近日可好?朕忙于朝政,许久没听你弹琴了。”
张贵妃嘴角上扬,露出甜美的笑容,娇声道:“臣妾一切都好,就是日日盼着陛下能来,只要陛下想听,臣妾这就为您弹奏。”
这时,宫女端来茶水,茶盏是温润的白玉所制,热气袅袅升腾。赵曙刚要接过,张贵妃抢先一步,莲步轻移,亲自为赵曙斟茶,嗔怪道:“陛下,这等小事怎能让旁人做,还是臣妾来伺候您。”
曹皇后看着这一幕,依旧面带微笑,只是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那瞬间的情绪变化,很快就被她收敛起来。
回到寝宫后,曹皇后坐在铜镜前,身旁烛光摇曳。她轻轻摘下凤冠,凤冠上的珠宝璀璨夺目,在烛光下折射出五彩的光。一旁的贴身宫女忍不住说道:“娘娘,张贵妃她实在是……”
曹皇后摆了摆手,轻声说:“莫要多言,陛下自有他的考量,我们做好自己该做的。陛下宠爱贵妃,也是后宫和睦的一种体现,我们都应以大局为重。”宫女微微颔首,眼中满是对曹皇后的敬重。
而在张贵妃宫中,她正坐在榻上,榻上的锦被绣着繁复的花纹。她手里摆弄着赵曙赏赐的珠宝,一颗颗圆润的珍珠和璀璨的宝石在她指尖流转,对身旁的太监说:“你说,陛下是不是更偏爱我一些?”
太监连忙赔笑道:“娘娘花容月貌,又深得陛下欢心,自然是陛下的心头宝。”张贵妃听后,满意地笑了起来,笑声清脆悦耳,在宫中回荡。
次日,朝堂之上,辽国在边境陈兵一事依旧争论不休。枢密使文彦博上前一步,双手抱拳,神色坚毅地说道:“陛下,辽军此次陈兵边境,显然是在试探我大宋的实力。我军训练有素,士气正盛,臣以为应当主动出击,挫一挫辽军的锐气,让他们知道我大宋不是好惹的!想当年澶州之战,辽军南下,气势汹汹,若不是寇准力劝真宗御驾亲征,鼓舞了我军士气,怎能有后来的澶渊之盟?如今我军实力更胜往昔,此时不出击,更待何时!”
宰相富弼则轻抚胡须,眉头微皱,缓缓说道:“陛下,战争一起,生灵涂炭,百姓受苦。当年雍熙北伐,宋军损失惨重,边境百姓流离失所,此乃前车之鉴。如今我大宋内部正大力发展经济,一旦开战,经济恐受重创。臣以为可先派遣使者前往辽国,晓以利害,若能和平解决,实乃大宋之福。”
两派大臣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朝堂上一片嘈杂。赵曙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微微皱眉,陷入沉思。他深知战争的残酷与不可预测,大宋虽有兵力,但后勤补给、地形适应等诸多难题需要考量;若能和平化解,百姓免受战乱之苦,国家也可继续休养生息。
退朝后,赵曙回到后宫,满脸愁容。曹皇后见状,亲自为他煮了安神茶,煮茶的香炉中,檀香袅袅。她柔声道:“陛下,朝堂之事固然重要,但也要保重龙体。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臣妾都在您身边。”
赵曙握住曹皇后的手,叹了口气:“有皇后在,朕心安许多。只是这辽国之事,实在棘手。当年太祖皇帝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开创大宋,彼时辽国就己是北方大患。太宗皇帝两次北伐燕云十六州,高粱河一战,中箭乘驴车仓皇而逃;岐沟关之战,曹彬东路军溃败,皆因辽国实力强劲,我大宋损兵折将。如今辽军陈兵边境,朕不得不慎之又慎。”
曹皇后轻轻拍了拍赵曙的手,安慰道:“陛下圣明,定能做出最妥善的决策,臣妾相信陛下。”
与此同时,张贵妃也在打听朝堂的消息,她坐在妆台前,让丫鬟为她梳理发髻,一边询问着太监朝堂上的情况。她听闻辽国态度强硬,心中不免担忧赵曙。
于是,她精心准备了赵曙最爱吃的点心,点心是用精致的食盒盛放,盒盖上绘着吉祥的图案。她带着点心去见赵曙。
见到赵曙后,张贵妃故作轻松地说:“陛下,先尝尝臣妾做的点心,别让那些烦心事扰了您的胃口。”
赵曙看着她,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还是贵妃贴心。”
张贵妃坐在赵曙身旁,撒娇道:“陛下整日为了国事操劳,都不怎么陪臣妾了,可要多吃点,早些把身体养好。”
这日,太后宣曹皇后和张贵妃一同去慈宁宫。慈宁宫中,气氛庄重肃穆。太后端坐在主位上,身后的屏风上绘着松鹤延年的图案。太后看着两人说:“如今朝堂局势紧张,你们在后宫要齐心协力,莫要生出事端,一切以陛下和大宋江山为重。想当年真宗朝,澶渊之盟前,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首逼澶州,寇准力劝真宗御驾亲征,才稳定军心,最终签订和议,保我大宋数十年和平,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你们也要懂得维护。”
曹皇后恭敬地说:“太后教诲,臣妾铭记于心,定当与贵妃一同,为陛下分忧。”
张贵妃也连忙说道:“太后放心,臣妾以后定会谨言慎行,以大局为重。”
不久后,传来辽国放弃割地要求、双方达成协议的消息。赵曙心情大好,在宫中设晚宴庆祝。
晚宴上,张贵妃为赵曙献舞,她身着华丽的舞衣,衣上绣着飞舞的凤凰,随着丝竹之声,舞姿婀娜,旋转、跳跃,每一个动作都轻盈优美,引得众人阵阵喝彩。
曹皇后也为赵曙敬酒,她举起的酒杯是精美的琉璃所制,在烛光下晶莹剔透,祝大宋国泰民安。
赵曙看着两位爱妃,心中满是感慨,他举起酒杯说:“今日能化解辽国危机,多亏了诸位大臣的努力,也离不开你们在后宫的支持,来,我们共同举杯,祝我大宋繁荣昌盛。”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国内一些地方发生了严重的旱灾,粮食歉收,百姓流离失所。赵曙得知后,立刻召集户部、工部等相关官员商议救灾事宜。他神色凝重地说道:“百姓乃国家之本,如今百姓受灾,朕心忧之。即刻开仓放粮,务必保证受灾百姓有饭吃。工部速派人前往灾区,协助地方官员兴修水利,寻找水源,户部统计受灾情况,调配物资,不可有丝毫懈怠。想当年太宗朝也曾遭遇大旱,通过打井修渠、调粮赈灾等举措,帮助百姓渡过难关,此次我们也要全力以赴。前朝汉文帝时,面对灾荒,多次下诏开仓放粮、减免田租,与民休息,终成文景之治,这些经验皆值得我们借鉴 。仁宗朝时,也曾有多地受灾,通过推行青苗法等举措,低息贷款给农民,助其恢复生产,我们也可参考。”
户部尚书一脸忧虑地启奏:“陛下,此次受灾范围甚广,多地粮仓储备告急,恐怕难以满足受灾百姓的需求。”
工部侍郎也上前补充:“陛下,灾区地形复杂,兴修水利工程难度颇大,且所需人力、物力众多,短时间内恐难完成。”
赵曙沉思片刻,说道:“即刻从各地调配粮食,优先满足重灾区需求。至于水利工程,可招募当地百姓参与,一来解决人力问题,二来让百姓有收入维持生计。同时,鼓励各地富商捐粮捐款,朝廷给予一定的嘉奖。”
张贵妃起初并不在意,在赵曙的劝说下,也捐出了一些首饰,首饰盒打开,里面的金簪、玉佩、珍珠项链等光彩夺目。但她习惯了奢华的生活,对于节省用度有些不适应,时常向身边的人抱怨。
赵曙得知后,亲自前去安慰她,耐心地解释救灾的重要性,他坐在张贵妃身旁,语重心长地说:“贵妃,如今百姓受灾,生活困苦,我们身为皇室,理应做出表率,节省用度,帮助百姓渡过难关。等灾情过去,朕再好好补偿你。”
张贵妃听后,虽有些不情愿,但还是点了点头,说:“陛下都这么说了,臣妾一定照做。”
在救灾过程中,还发生了一段有趣的小插曲。一位年轻的官员名叫苏辙,他主动请缨前往重灾区。
苏辙到了灾区后,发现当地百姓迷信,认为旱灾是得罪了河神,纷纷聚集在河边祭祀,人群密密麻麻,香烟缭绕。
苏辙灵机一动,他找来当地有名望的老者,先顺着百姓的说法,说河神确实被触怒,但需要大家齐心协力疏通河道,以表诚意,河神才会降雨。百姓们信以为真,纷纷跟着苏辙干了起来。
在苏辙的带领下,大家挖渠修坝,烈日炎炎下,百姓们挥汗如雨,号子声此起彼伏。不仅解决了部分灌溉问题,还让百姓有事可做,稳定了民心。赵曙听闻此事后,对苏辙的应变能力赞赏有加,特意提拔他参与后续的救灾规划。
随着救灾工作的推进,一些官员中出现了贪污救灾物资的现象。赵曙得知后龙颜大怒,他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都被震得跳了起来。立刻下令彻查。负责调查的官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为涉及到一些朝中大臣的亲属。赵曙看着负责调查的官员,严肃地说:“不论涉及何人,都要一查到底,若有包庇隐瞒,朕定不轻饶!”
御史中丞包拯听闻此事,主动请缨参与调查,他义愤填膺地说:“陛下,贪腐之风若不除,民心难安,社稷难稳。臣定当秉持公正,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给百姓一个交代!”
在包拯等一众官员的努力下,调查顺利进行,最终将贪污的官员绳之以法,追回了大部分被贪污的物资,及时发放到了百姓手中。
赵曙以此为契机,整顿吏治,重新制定了救灾物资监管制度,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联想到当年太祖整肃吏治,严惩贪官污吏,使得大宋官场风气为之一新,赵曙更加坚定了持续整治官场腐败的决心。
在民间,随着大宋经济的发展,各地的商业活动愈发繁荣。汴京作为大宋的都城,更是热闹非凡。朱雀大街上,店铺林立,招牌琳琅满目,行人如织,叫卖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
瓷器店中,精美的瓷器琳琅满目,青花瓷的淡雅、粉彩瓷的艳丽,每一件都让人爱不释手;丝绸庄里,五彩的丝绸绚丽夺目,摸上去柔软顺滑。
街边的茶馆里,坐满了喝茶聊天的百姓。一位中年商人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笑着说:“如今大宋太平,生意也好做了。我这丝绸生意,都做到辽国去了!当年澶渊之盟后,宋辽开通榷场,咱们的货物才有了更广阔的销路,日子越过越好啦。而且仁宗朝推行的一些商业政策,也让咱们小商人受益不少 。”
旁边一位老者也点头称是:“是啊,这都多亏了朝廷治理有方,咱们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乡村里,农民们辛勤劳作,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农忙时节,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耕种收割,田间地头,农民们头戴斗笠,弯腰劳作。
一些富裕的农户还购置了新的农具,崭新的犁耙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提高了生产效率。
有个村子里,村民们为了感谢朝廷的赈济之恩,自发组织起来,修缮了村里的道路和桥梁,大家分工合作,有的搬石头,有的挑泥土,还在村口立了一块碑,上面刻着“皇恩浩荡”西个大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曙因长期操劳国事,身体每况愈下。太医院的太医们每日都聚在御药房,眉头紧锁地商讨着药方,各种珍稀药材源源不断地送入宫中,可赵曙的病情却仍不断恶化。
曹皇后日夜守在赵曙的寝宫,她的眼眶布满血丝,神色憔悴却坚定。她常常在佛堂为赵曙祈福,香烟缭绕中,她虔诚地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祈求上苍能让赵曙康复。
张贵妃也一改往日的活泼,亲自为赵曙煎药,每一道工序都做得小心翼翼,眼神中满是担忧与关切。
赵曙躺在龙榻上,脸色苍白如纸,呼吸也变得微弱而急促。但他仍强撑着精神,把大臣们召集到病榻前。他看着这些跟随自己多年的臣子,声音虚弱却坚定:“朕时日无多,太子赵顼尚年轻,诸位爱卿务必尽心辅佐。朝堂之事,当以民生为重,辽国虽暂时退兵,但不可放松警惕,边境防御仍需加强。吏治关乎国家兴衰,切不可再让贪腐之事滋生。”
宰相富弼老泪纵横,说道:“陛下放心,臣等定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辅佐太子开创盛世。”
文彦博也单膝跪地,说道:“臣定当率领将士,守好大宋边疆,不负陛下重托!”
其他大臣也纷纷跪地,眼中含泪,齐声应道:“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之后,赵曙又单独召见了曹皇后和张贵妃。他拉着曹皇后的手,目光中满是眷恋与愧疚:“皇后,这些年辛苦你了,朕去之后,你要好好照顾自己,也要教导太子,让他成为一代明君。”
曹皇后早己泣不成声,只能拼命点头,哽咽着说:“陛下,您定会好起来的,臣妾和太子都离不开您。”
他又看向张贵妃,温柔地说:“贵妃,你生性单纯,往后的日子,莫要再任性,要听皇后的话。”
张贵妃泪流满面,扑在赵曙床边,哭着说:“陛下,您别抛下臣妾,臣妾以后一定听话。”
最终,赵曙在寝宫驾崩,宫中哭声一片,太监宫女们皆身着素服。举国哀悼,百姓们也纷纷在家中设灵堂祭拜。曹皇后悲痛万分,按照赵曙的遗诏,扶持赵顼登基。
(http://www.220book.com/book/JJM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