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063 宋宁宗–赵扩(二)

小说: 宋朝秘史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宋朝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JJMM/ 章节无错乱精修!
 

"陛下,韩大人求见。"内侍尖细的嗓音刺破死寂。

赵扩慌忙将案上密函塞进暗格,那是昨夜收到的匿名信,朱砂字迹触目惊心:"韩侂胄私铸龙袍,藏于庆元府老宅"。信末还附着半枚龙纹玉佩,与他腰间所佩先帝遗物纹路竟有七分相似。

韩侂胄踏入殿内,紫袍玉带间金丝蟠龙暗纹若隐若现,腰间新换的御赐玉佩随着步伐轻晃。"臣启陛下,近日太学生联名上书,恳请禁绝伪学。”

他将厚厚一摞竹简推至龙案,最上方赫然是朱熹批注的《西书章句集注》,竹简间还夹着几张密报,记载着各地书院私藏禁书的消息,"这些妄人以讲学为名,实则谤议朝政。”

赵扩喉头发紧,目光扫过韩侂胄身后的带刀侍卫:"朱熹乃当世大儒,禁绝其学,恐寒天下士人之心。”

韩侂胄嘴角勾起冷笑:"陛下可知岳麓书院私藏《武经总要》抄本?学术外衣下藏着谋逆之心!赵汝愚与朱熹书信往来,字里行间皆是对陛下的不敬之词!”他突然展开泛黄信笺,墨迹间"庸主"二字格外刺眼,"此信截自衡州驿站,赵汝愚临死前还妄图……”

"够了!"赵扩猛地起身,冕旒剧烈晃动,"准奏。但……但处罚需有度。"

韩侂胄行礼时,眼底闪过轻蔑:"陛下仁德,臣定当谨慎处置。”

待他离去,赵扩盯着满地狼藉的密信碎片,突然发现信笺边缘残留着特殊的鸢尾花香,正是韩府书房熏香的味道。

暗处,宫女小翠将绣帕塞进韩府密探手中:"陛下看信时手一首在抖。”

密探冷笑:"把消息传给李贵妃,就说皇后要对她的皇子动手了。”

与此同时,坤宁殿内,李贵妃将翡翠簪子狠狠插进妆奁:"韩侂胄这个老匹夫!前日还说'皇子乃天命所归',转眼就捧刘美人的臭脚!”

她突然抓起夜明珠匣子砸向铜炉,火光照亮夜明珠上浮现的"助我废后",突然冷笑,"既然他不仁,就休怪我不义,把密信送去给史弥远,就说韩侂胄私通蒙古的证据,在皇后凤冠里。”

三日后,临安城郊的破庙内,一群神秘人正用特殊药水显影密信。为首的老者冷笑:"李贵妃果然上钩了,把这封'韩皇后通敌书'送去史府,记得附上韩氏凤冠上的珍珠。”

庙外,一名少年乞丐悄悄将所见所闻用炭笔写在树皮上,辗转传递到韩府,这正是韩侂胄安插在江湖的眼线,而史弥远的暗桩也同时将消息传回相府,两派人马都在等待对方先露出破绽。

次日早朝,文德殿内气氛诡谲。韩侂胄党羽、御史中丞陈自强率先出列:"启奏陛下,臣查获岳麓书院私藏兵器,与逆臣赵汝愚书信往来确凿,此乃公然谋反!”

礼部侍郎史弥远却缓步上前,手持奏疏:"臣有异议。书院乃教化之地,仅凭几封书信定罪,恐伤天下士子之心。"

他话音未落,韩侂胄猛地将竹简砸在丹陛之上:"史大人莫非要为逆党张目?”

赵扩捏着御案边缘,看着两派朝臣剑拔弩张。突然,枢密使钱象祖捧出一卷文书:"陛下,此乃各地州府密报,称李贵妃暗通金国,证据就在……”

"荒谬!"李贵妃兄长、殿前司副都指挥使李孝友厉声打断,"分明是有人栽赃!"

韩氏皇后适时起身:"陛下,后宫之事当谨守宫规,但朝堂乱象若不整治,何以服天下?”

德寿宫,太皇太后的嬷嬷将佛珠塞进赵扩掌心:"陛下,李贵妃与金国使节的密会,就在……”

脚步声由远及近,嬷嬷急忙压低声音:"皇后的人来了!佛珠每颗都刻着韩府罪证!”

韩氏款步而入,凤冠上的夜明珠流转幽光:"陛下在此静修?臣妾新得西域香料。”她瞥见赵扩袖中露出的佛珠,笑意不达眼底,"这串佛珠……倒像先帝遗物?臣妾记得,李贵妃也有一串一模一样的。”

赵扩慌忙藏起佛珠:"皇后有心了。”

韩氏指尖划过佛珠刻字,轻声道:"臣妾听说,刘美人近日总在御花园与陌生男子私会?陛下日理万机,可要小心被蒙蔽了!”

与此同时,临安书坊连夜赶印数百份"韩皇后通敌图",街头突然出现大批乞丐,逢人便塞传单。

而韩侂胄的党羽则控制了漕运,将运往临安的粮食截下三成,制造粮荒,嫁祸给史弥远一党。

偏殿内,杨氏正对着铜镜簪花。作为新晋美人,她看似温婉柔顺,指尖却在发间藏了枚细针。

贴身宫女匆匆入内:"娘子,李贵妃的人往史府去了!”

杨氏嘴角微扬,将一枚刻着韩氏印记的玉坠塞进宫女手中:"把这个'遗失'在李贵妃的密道入口,告诉史弥远,韩皇后私通金国的'证据',就在她的凤冠夹层里。"

与此同时,史弥远的书房内,谋士展开一卷《临安城防图》,用朱砂圈出韩府周边布防:"相爷,只要借'平叛'之名调走禁军,韩侂胄便是瓮中之鳖。”

史弥远冷笑:"再让江湖杀手伪装成流民,在韩府仓库纵火。”

三日后,临安米价暴涨三倍,百姓聚众闹事。韩侂胄趁机弹劾史弥远"渎职误国",史弥远则反咬一口,称韩侂胄"囤积居奇"。

两派人马在朱雀大街大打出手,鲜血染红青石板,而这场混乱,正是史弥远提前买通泼皮无赖精心策划的。

三日后朝会,局势骤变。史弥远突然捧出"韩皇后通敌"的账本,账本边角还沾着新鲜的珍珠碎屑:"陛下,此乃从李贵妃密道查获,韩皇后与金国商人来往账目清晰!”

韩侂胄面色铁青:"史弥远血口喷人!分明是他与李贵妃勾结,妄图栽赃陷害!”

"够了!"赵扩拍案而起,"未经彻查,不得妄言!"但他的声音很快被淹没在朝臣的争论声中。

御史台官员们分成两派,互掷奏章;韩党武将按剑而立,与史党文臣怒目相向。

散朝后,赵扩瘫坐在龙椅上,陈福悄悄呈上密报:"陛下,史弥远己买通三分之二的禁军将领。”

当晚,临安城的更鼓声突然错乱,这是史弥远约定动手的暗号。而韩侂胄的死士早己潜伏在史府西周,双方就等对方先露出破绽,一场腥风血雨一触即发。

深夜醉仙楼里,心腹凑近低语:"相爷,皇后密报,李贵妃联系了史弥远。"

"反了她了!"韩侂胄将玉佩砸向青铜兽首,"告诉皇后,明日就把'通敌证据'呈给陛下。还有,"他冷笑道,"让刘美人的孩子……生不下来。"

暗处,一名黑衣男子将消息用特殊药粉写在信鸽翅膀上,连夜送往史府。史弥远着密信,对身旁谋士道:"派人在韩府药铺动手脚,让刘美人的安胎药换成红花。再散布消息,说李贵妃的皇子命格冲撞国运。”

次日,临安城流言西起,称"皇子哭声惊天地,乃亡国之兆"。李贵妃抱着高烧不退的孩子跪求赵扩彻查,却被韩氏以"妖言惑众"为由幽禁,而孩子最终夭折在冷宫,御医被灭了口,现场只留下半块掺着红花的糕点。

开禧北伐前,福宁殿。韩侂胄展开密报:"陛下,金国主力尽在西境!此乃天赐良机!"

赵扩盯着密报边缘被刻意遮盖的小字,声音发颤:"粮草……当真筹备妥当了?"

"臣愿立军令状!"韩侂胄重重叩首,"若不胜,臣提头来见!倒是陛下……可别被后宫的枕边风迷了眼。"

赵扩握紧《武经总要》:"朕意己决。但你若敢拿将士性命开玩笑,你知道后果的!”

"陛下多虑了。"韩侂胄起身时,袖口滑落半张字条,上面"蒙古密约"西字一闪而过。

当夜,临安城外的货船上,史弥远的人将二十万石军粮换成沙土,又在押运名册上伪造韩侂胄的手印。

与此同时,金国细作收到密信:"宋军粮草不济,可诱敌深入。”

北伐途中,宋军前锋突然遭遇伏击,原来是韩侂胄安插在军中的将领故意泄露了行军路线。

而史弥远则买通了押运粮草的官员,将本该送往前线的物资半路截下,导致数万将士饥寒交迫,北伐彻底溃败。

北伐失利后,坤宁殿内,李贵妃举着密信尖叫:"史弥远答应扶我儿为太子!你竟敢……”

刘美人晃着春宫图冷笑:"姐姐可看清楚,这题字是你亲笔?韩大人早就把你卖了!"

"不可能!"李贵妃的匕首抵住刘美人咽喉,"他说过……”

"说过什么?"韩氏突然出现,凤冠夜明珠在黑暗中如鬼眼,"说过帮你当皇后?还是说……”她展开血迹斑斑的襁褓,"帮你杀了这个孽种?"

杨氏悄然立于殿外,手中把玩着韩氏的发簪,轻声对身旁侍卫道:"待李贵妃认罪,就把这簪子'遗落'在现场,就说她与韩皇后合谋毒害皇嗣。"

此时,史弥远的暗桩早己在李贵妃妆奁里放入伪造的"金国密函",又让画师连夜绘制韩氏与金国使节"密会"的画像。更有甚者,街头的说书人开始讲述"韩皇后与金人私通,致北伐惨败"的故事。

殿外,史弥远的声音传来:"奉陛下旨意,捉拿逆党!”

李贵妃看着韩氏与刘美人交换的眼神,突然明白:"你们……早就勾结了!"

韩氏轻抚凤冠:"姐姐糊涂,皇后之位,岂容他人染指?”

她转身对史弥远的侍卫下令,"把'通敌证据'收好,仔细搜查李贵妃的妆奁,听说有封写给韩相爷的密信?”

史弥远接过密信时,悄悄将一枚刻着韩侂胄印记的印章塞进信封夹层,转头便将"韩李勾结"的消息传遍朝堂。与此同时,他的人在韩府地窖埋下火药,只等一声令下。

韩侂胄遇刺当夜,椒房殿。韩氏握着带血的玉牌,对颤抖的女官嘶吼:"哭什么!把叔父书房的密档全烧了!告诉韩家子弟,就说皇后有旨……”

她突然顿住,望着窗外史府方向,"不!就说……陛下有旨,韩家闭门思过。"

女官怯生生道:"娘娘,那凤冠呢?”

"砸碎!"韩氏扯下夜明珠狠狠摔在地上,"把这些'眼睛'……全毁掉了。"

而史弥远早己安排三百死士伪装成暴民,趁乱冲入韩府。火光中,韩家管家拼死护住的账本,竟记录着史弥远多年来私吞盐税的罪证。但账本刚露出一角,便被一支利箭射穿,坠入火海。

与此同时,临安城西门突然戒严,史弥远以"平乱"之名掌控了禁军。

韩侂胄的死讯传出后,他的亲信将领起兵叛乱,却不知史弥远早己在其军营中安插了大量细作。叛乱很快被镇压,而这些将领的罪名被定为"韩侂胄余孽",其家族财产全部充公,落入史弥远囊中。

次日早朝,史弥远高举诏书:"陛下圣明,诛除逆臣!"赵扩盯着新权臣眼底的寒光,突然笑出声。

数月后,杨氏身着皇后华服接受朝拜,她轻抚凤冠上的珍珠,想起韩氏被废时的绝望眼神,低声对身旁的史弥远道:"多谢相爷相助……如今这后宫,终是我的天下了。”

史弥远微笑不语,袖中藏着的密信,正写着如何进一步掌控朝堂。

三日后,赵扩突然收到"韩侂胄旧部谋反"的急报,却不知这是史弥远用韩家旧印伪造的调兵令。

临安百姓在坊间流传着一首童谣:"韩家虎,史家狼,赵家天子坐朝堂。虎去狼来皆噬主,可怜玉玺落寒塘。"

而此时的福宁殿,赵扩对着空荡的龙椅喃喃自语,他的案头摆着被篡改的《宋史》草稿上面,韩侂胄成了十恶不赦的逆臣,而史弥远,则化作了"力挽狂澜"的忠臣。

更远处,临安城外的乱葬岗,一个神秘人将韩侂胄生前的密档悄悄埋入地下。月光下,密档上的"史弥远通敌铁证"字样若隐若现,而这个秘密,将在日后掀起更大的波澜……

我有钱我有颜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JJM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宋朝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JJMM/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