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068 宋度宗–赵禥(一)

小说: 宋朝秘史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宋朝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JJMM/ 章节无错乱精修!
 宋朝秘史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宋朝秘史最新章节随便看!

宋度宗赵禥作为宋理宗的皇侄,因宋理宗子嗣皆早夭而成为皇储人选。然而,这位七岁方能言语、且"言多谬误"的皇嗣,先天体弱智迟的缺陷本难以承继大统。

彼时,权臣丁大全在福宁殿密会杨淑妃,烛火摇曳中压低声音:"陛下龙体抱恙,皇嗣人选关乎社稷。赵禥乃皇室正统,若立为储君,娘娘便是定策之功。”

杨淑妃轻抚鎏金护甲,嘴角勾起冷笑:"丁大人需保我族永享富贵。"

丁大全凑近半步,烛光照得他眼白泛起血丝:"蒙古那边己备好金帛万两,只要赵禥登基......”

杨淑妃猛然按住妆台:"莫要多言!事成之后,你我共管内库。"二人相视大笑,却不知这番对话,正将南宋推向万劫不复。

此时丁大全早与蒙古密使约定,待赵禥即位便散布"天命己改"的流言,同时唆使江湖帮派在临安制造骚乱,为献城铺路。

全皇后出身名门,其父全昭孙曾任庆元知府,家族在朝堂本有一定势力。咸淳三年,贾似道在太师府设下家宴,将全昭孙灌得酩酊大醉,拍着他的肩膀笑道:"令爱贤良淑德,若与陛下联姻,全府世代荣华可期。”

全昭孙酒意上头,拱手应道:"全凭师臣安排!”

待全氏入宫后,椒房殿内宫灯昏黄,贾似道的心腹宫女翠袖突然跪地,声泪俱下:"皇后娘娘有所不知,选秀时多少人弹劾全府,若非师臣力保,恐怕在劫难逃!”

全皇后疑惑:"为何现在才说?”

翠袖伏地痛哭:"师臣严令保密,可奴婢实在不忍娘娘蒙在鼓里!”

窗外梧桐叶沙沙作响,却不知贾似道同时命人伪造全昭孙与金国往来的密信。

半月后,当全皇后为家族求情时,贾似道甩出证据冷笑道:"皇后可知通敌是何罪?念在你贤德,全府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咸淳十年,宋度宗即位,面对内忧外患的危局,毫无治国理政能力与魄力的他,很快便落入了贾似道精心设计的权力陷阱。

临安皇宫的垂拱殿内,每日早朝都上演着荒诞的权力闹剧。贾似道往往在群臣奏事时姗姗来迟,身着华丽锦袍缓步而入,宋度宗竟需起身相迎,满朝文武皆要屏息行礼。

当边关急报传来,贾似道慢悠悠摇着折扇:"陛下勿忧,臣己布下天罗地网。”

宋度宗搓着手赔笑:"全赖师臣,朕愿增拨内帑为西湖游船添置歌舞。”

谏议大夫赵时赏突然出列:"北境烽火连天,陛下怎能歌舞升平?”贾似道的党羽马廷鸾,猛踩他脚背,疼得他踉跄跪地。

贾似道挑眉冷笑:"赵大人昨夜可是去了襄阳商会?"

赵时赏脸色骤变,他不知贾似道早己用易容术假扮成自己,在商会与蒙古使者演了出密会戏码,现场证据皆被暗藏的暗卫记录。

后宫深处,御花园的太湖石后,贾似道的密探正窃听着淑妃与德妃的对话。"听说皇后娘娘在暗中搜集太师罪证?”淑妃压低声音。

德妃嗤笑:"她不过是垂死挣扎,前日太医院新来的医正,可是太师的远房侄儿。”

密探将消息连夜传至半闲堂,贾似道把玩着密信冷笑:"既然想找死,就别怪我心狠。”

三日后,德妃宫中突然走水,所有侍女被指纵火灭口,尽数杖毙。

后宫之中,权谋暗流同样翻涌。全皇后在坤宁宫批改宫务,突然听闻小皇子啼哭不止。乳母战战兢兢禀道:"娘娘,太医说皇子染上时疫了!”

全皇后心下一沉,却见贾似道安插的贴身侍女巧云眼神闪烁。深夜,她悄悄摸到太医院,竟撞见院正与贾似道的亲信密语:"师臣吩咐,用药只需延缓!”

"只需延缓病情?"全皇后突然现身,声音发颤。

院正慌乱后退:"皇后娘娘误会!”

亲信则冷笑着亮出袖中匕首:"娘娘私闯禁地,可是要谋反?

贾似道次日不仅散布谣言,更让画师绘制皇后魇镇皇子的春宫图,命市井无赖在街头传阅,彻底坐实全皇后罪名。

宋度宗的寝殿内,太监总管王公公捧着西域进贡的鸦片膏谄媚道:"陛下,这福寿膏可比寻常丹药灵验百倍,太师特意嘱咐,说能助陛下安神。”

宋度宗眼神迷离地接过烟枪,咳嗽着说:"告诉师臣,朕要赐他……赐他黄金万两!”

此后,宋度宗愈发昏聩,朝政彻底落入贾似道之手,而王公公则在贾似道授意下,将国库的奇珍异宝源源不断运往半闲堂。

退朝后,政事堂内暗流涌动。监察御史陈文龙在廊道拦住贾似道:"前线将士浴血,太师却在此粉饰太平!”

贾似道眯起眼睛,森然道:"陈大人可知,祸从口出?”

当晚,半闲堂内烛火如血,贾似道把玩着西域进贡的琉璃盏,刑部尚书沈炎狞笑道:"太师放心,明日大理寺便会收到陈文龙通敌的铁证。”

贾似道转动琉璃盏:"记得让蒙古密使在城郊露个面,戏要做足。”

他早命人在陈文龙府邸地窖藏好"通敌金锭",又买通陈文龙的书童,让其在公文中掺入蒙古文字。

三日后,陈文龙被杖责时,贾似道举起伪造的密信对宋度宗叹道:"臣苦心护国,却有人妄图陷陛下于不义!”

在官场的权力泥潭中,贾似道的党羽如同附骨之疽般侵蚀着朝廷命脉。尚书省深夜灯火通明,户部侍郎张锐正满头大汗地修改账本,贾似道的心腹吴坚突然踹门而入:"张大人这账本,怎么和太师府的记录对不上?”

张锐颤抖着递上银票:"小人愿……愿捐出三年俸禄。”

吴坚将银票撕成碎片,冷笑道:"晚了!明日御史台就会收到你贪污救灾粮的呈文。”

吏部铨选现场,新晋进士们排成长龙。管事斜睨着一名寒门学子:"可有太师引荐信?”

学子摇头,管事立刻将其名册扔到地上:"无信者,定为乱党余孽!”

而另一边,贾似道的侄子贾明远衣着华贵,连考核都未参加,便被授予肥差。有官员小声议论,次日便被冠以"妖言惑众"之罪,全家发配岭南。

贾似道更创立"朝堂黑名单"制度,命人绘制百官关系图谱。他指着图上某个节点对亲信说:"这个通判和陈文龙来往密切,先调去夔州,再安排人在途中制造意外。”

与此同时,他决定在六部全面推行一项名为“连坐法”的政策。根据这项法令,一旦有一个人胆敢忤逆上级或者违背朝廷法令,那么与他同属一个部门的所有官员都将受到牵连。

有一次,工部侍郎公然反对增加园林预算的提议。他认为这样的开支不仅会加重百姓的负担,还可能导致朝堂财政的紧张。然而,他的反对意见并没有得到采纳,反而引起了上级的不满。

最终,这位工部侍郎不仅自己被罢官,而且整个工部上下二十余位官员也全部遭到了贬谪。

贾似道在朝堂还推行"铸币改制",表面声称要整顿经济,实则命人在新铸铜钱中掺铅。

他召来户部官员阴森笑道:"新钱发行后,旧钱一律禁用。谁家中藏有旧币,便是意图谋反。”

消息一出,百姓争相兑换,却发现新钱购买力暴跌。贾似道趁机低价收购百姓手中的金银,再通过皇商渠道高价倒卖至海外。

一次早朝,参知政事李纲上奏:"太师推行的和籴法致使粮价飞涨,百姓苦不堪言!"”

贾似道不慌不忙展开一卷帛书:"陛下请看,这是李大人与海盗往来的书信,他们私分漕运货物,中饱私囊!”

李纲当场瘫倒。那封书信上的字迹,正是贾似道豢养的江湖术士临摹。

当夜,李府被"盗匪"洗劫,全家葬身火海,现场只留下莲花标记。

贾似道还操控科举,命主考官在贡院设置暗箱。他手持名单对考官狞笑:"这些人皆是太师门生,名次必须位列三甲。”

寒门考生试卷若有半句针砭时弊,便被贴上"狂悖"标签。更绝的是,他故意泄露考题给富商子弟,待其高中后,再以"舞弊"罪名敲诈巨额赎金,名利双收。

在官场的权力链条中,贾似道的党羽们如同毒蛇盘踞六部。尚书省文书房内,中书舍人王楫捧着奏疏浑身发抖:“大人,这是弹劾太师的折子!”

贾似道的亲信吴坚一把夺过,嗤笑道:"户部侍郎想动公田制?告诉他,通敌文书己在大理寺备案。”

王楫声音发颤:"这是欺君!”

吴坚将奏疏撕成碎片:"在太师这儿,君就是臣,臣就是君。”

贾似道更设立"天枢阁",网罗江湖杀手组成影子死士。

一次,一位御史准备联名弹劾,尚未行动,其全家便在深夜被灭门,现场只留下带血的莲花印记,那是贾似道权力的象征。

贾似道的书房内,暗格中藏着数十个檀木盒,每个盒子里都锁着官员的把柄。他戴着金丝手套,慢条斯理地翻阅新进的密报:"御史中丞的爱妾竟是金国细作?有意思,把证据传给沈炎,让他好好关照这位大人。”

他转头对管家吩咐:"明日在半闲堂设蛐蛐品鉴会,通知三品以上官员务必到场,敢不来的,就说要共商抗蒙大计。”

更荒唐的是,朝堂议事竟转移到贾似道的私宅"半闲堂"。枢密院副使在寒风中苦等三日,终于见到贾似道。他刚要汇报军情,却见贾似道盯着蛐蛐罐大笑:"李侍郎这只玉翅将军,还是不如我的铁头!”

副使急得首跺脚:“大人,襄阳危在旦夕!”

贾似道头也不抬:"知道了,你退下吧。”

待副使离开,门客谄媚道:"太师,那襄阳守将该怎么办?”

贾似道把玩着蛐蛐:"让他自生自灭,正好空出位置好安插亲信。”

他早己与蒙古约定,襄阳城破后,将在长江防线故意留出缺口,同时以勤王名义抽调精锐,实则将军队布防在自己的私家庄园周围。

贾似道在西湖边的别院里,与波斯商人秘密交易。"这些瓷器和丝绸,要用你们的商船运往海外。”他指着满仓库的财宝:"记住,船只必须打着进贡朝廷的旗号。”

波斯商人点头哈腰:"太师放心,我们的船在海上从不会被检查。”

贾似道满意地抚摸着腰间的和田玉:"等元军攻破临安,这些就是我在海外的立足之本。”

贾似道还发明了"官员轮岗制",表面上是为了防止官员结党,实则将不听话的官员调往蛮荒之地。

一位清廉的知州在被贬前质问:"我何罪之有?”

贾似道把玩着皇帝御赐的玉佩:"你说经界法是苛政?这话若传到陛下耳中,该怎么办?”

知州浑身发冷,却不知贾似道早己安排杀手扮成流民,在其赴任途中制造意外。

贾似道在密室中接见各地贪官:"你们送来的孝敬,我都记下了。”

他站在地图前,用手指着地图上的淮南路,沉声道:“淮南路目前缺少一名转运使,这可是个肥缺啊!谁要是能在短短三个月内凑齐百万贯军费,这个位置就非他莫属了!”

“太师放心,这事儿包在我身上!我回去后一定想办法,哪怕是加征赋税,也绝对要在三个月内凑齐这百万贯军费!”

“对对对,我也可以!不仅要加征赋税,连叫花子都不能放过,每人都得交人头税!”

贾似道看着这些贪官们如此积极地争抢这个职位,心中暗自得意。他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嗯,都是聪明人啊!好,那你们就赶紧下去办吧!”

转头对师爷说:"把这些人的名单整理好,以后都是要挟他们的把柄。”

临安街头,说书人惊堂木一拍:"各位看官,听说了吗?贾太师家的狗戴的项圈,比咱百姓一年口粮还贵!”

围观老汉偷偷抹泪,身旁孩童天真发问:"爷爷,贾太师是谁?”

老汉捂住孩子嘴巴:"莫问,问了......咱们全家都要去喂西湖的鱼。”

此时,贾似道的密探正将所有敢怒不敢言的百姓登记造册,准备以"潜在乱党"之名充作军奴。



    (http://www.220book.com/book/JJM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宋朝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JJMM/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