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的寂静,如同创世之初的幕布,覆盖了重置后的宇宙。没有星辰的喧嚣,没有星云的絮语,甚至连虚空本身的背景嗡鸣也归于沉寂。时间与空间的涟漪被抚平,物理法则回归至最纯净、最基础的平衡态。被那原初脉冲涤荡过的深空,如同一张被拭去所有污迹与旧痕的巨幅画布,只余下均匀、柔和、近乎透明的灰白微光,那是宇宙最本初的“无”所散发出的微弱辉晕。
在这片新生的、绝对中性的虚空背景中,唯有那枚白金星核,悬浮于原本行星熔炉核心所在的坐标点。它己非实体,更像一个由纯粹可能性编织而成的概念奇点。其形态无法用几何描述,仿佛一团缓慢自旋的、内蕴无限层级的柔和光晕,核心处一点纯净到令人灵魂颤栗的白金光点,如同宇宙初睁的眼眸,规律地明灭着。
每一次明灭,都非能量的释放,而是一种存在宣言的脉动。伴随着这轻柔的搏动,一圈圈无形无质、却蕴含着全新宇宙规则雏形的涟漪,以超越光速的维度方式,无声无息地扩散开去。涟漪扫过之处,那绝对中性的灰白背景微光,便如同被投入石子的平静水面,开始荡漾起极其细微、极其缓慢的“褶皱”。
第一缕褶皱在距离星核数光年外悄然泛起。灰白微光在涟漪的抚触下,遵循着星核脉动传递的全新引力与物质凝聚法则,开始极其缓慢地、自发地向内坍缩。没有狂暴的引力潮汐,没有恒星诞生的剧烈喷发,只有一种近乎神圣的、静默的“沉淀”。如同晨曦中露珠在蛛网上无声凝结,一片首径不过数公里的、散发着柔和乳白色光晕的原始星云尘埃团,在虚空中悄然成型。它内部没有炽热的核反应,只有最基础的物质粒子在全新法则的牵引下,进行着温和的碰撞与结合,释放出微弱的、不含任何信息杂质的纯净辉光——这是新宇宙的第一缕星光。
星核的脉动持续着,涟漪一圈圈扩散。
更远处,一片更加庞大的灰白背景区域被涟漪触及。这里的“褶皱”更深,凝聚的进程也更为显著。数以亿计的微小尘埃粒子在无形之手的牵引下汇聚、旋转,形成一个缓慢自旋的、扁平的原始星云盘。盘中心,密度更高的区域开始发出温润的淡金色光芒,一颗原始恒星的胚胎正在静默中孕育。它没有旧日恒星狂暴的日冕与耀斑,其光芒如同初生婴儿的呼吸,平稳而充满生机。围绕它的星云盘中,冰冷的岩石碎屑与冻结的气体在微弱的引力作用下,也开始笨拙地尝试着组合、碰撞,几颗微小的行星胚胎在尘埃的襁褓中若隐若现。
星核的感知无声地覆盖着这一切。它并非有意识地“观察”,而是其存在本身,就是新法则的源泉与校准器。它“看”到那第一缕星光,如同看到自己延伸出的指尖触碰到了虚空。“感受”到原始恒星胚胎的脉动,如同感受到自身规则在物质层面的第一次有力心跳。
就在这时。
星核核心那纯净的白金光点,极其轻微地波动了一下。
并非源于自身。
在距离它诞生点极其遥远——跨越了重置后宇宙尺度也难以计数的虚空中——一片刚刚开始凝聚的、形状不规则的星云尘埃团深处,传来了一丝极其微弱、却无比熟悉的……共鸣。
那共鸣的源头,并非物质,亦非能量。
那是一段信息。
一段被压缩到极致、烙印在某种存在本质最深处的……记忆烙印。
烙印的内容,并非画面或声音,而是一种纯粹的感觉——冰冷、坚硬、布满玄奥蚀刻纹路的触感;一种在绝望深渊中燃烧最后意志的炽热;一种被宇宙法则反复锻打、熔铸、最终归于沉寂的……青铜质感。
胎神的指骨!
那截在星巢最终崩毁前,被星巢意志以近乎湮灭自身为代价,强行剥离、覆盖、送入深空漂流的核心遗存!它并未在重置脉冲中化为乌有!其存在本身,作为宇宙上一个纪元最核心的“法则造物”之一,其最本质的结构烙印,竟以某种超越物理形态的方式,在这片纯净的新生虚空中,与同样作为规则源点的白金星核,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微弱共振!
共鸣的波动极其短暂,转瞬即逝,如同投入深潭的一粒微尘。
但对于白金星核而言,这丝波动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第一颗石子。
嗡……
星核核心的白金光点,随着这丝共鸣的传入,其搏动的节奏发生了第一次主动的、微不可查的调整。它不再是完全均匀的脉动,而是在下一次扩散的规则涟漪中,极其精妙地融入了一丝源自那青铜记忆烙印的……结构信息。
这丝信息并非胎神意志的复苏,而是其存在形式所蕴含的、关于“秩序”、“锻造”、“循环”等核心法则的、最纯粹的结构蓝图。
涟漪携带着这丝调整后的信息,扫过一片正在凝聚的、规模更为庞大的原始星云。
这片星云在全新法则与这丝古老蓝图的共同作用下,其凝聚过程骤然加速!无数尘埃与气体并非无序聚集,而是如同被无形的熔炉与砧台引导,开始自发地排列、组合、分层!星云中心,一颗远比之前那颗原始恒星胚胎更为巨大、作者“最爱瓜西”推荐阅读《修真外卖员被女帝倒追》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光芒也更为凝练的恒星胚胎迅速成型,其核心并非混沌的热核反应,而是一种更为稳定、更接近“熔炉”概念的、由内而外辐射温和金光的能量核心。围绕它的星云盘内,物质凝聚的效率倍增,形成的行星胚胎不再是模糊的尘埃团,其表面开始浮现出类似金属冷凝的、带有细微几何纹理的光泽雏形!更令人惊异的是,在几颗较大的行星胚胎轨道之间,一些冰冷的星尘碎屑在某种无形力量的牵引下,竟开始自行组合、熔接,形成了几条极其纤细、闪烁着微弱青铜色星辉的、环绕恒星的……星尘脐带雏形!
星核“注视”着这一切。
它并未理解“胎神”或“过去”。
它只是本能地吸收、整合、优化着所有触及它的“信息”,无论是来自虚空中新生的物质凝聚,还是那丝跨越时空的古老共鸣。它的每一次脉动,每一次涟漪的扩散,都在将宇宙的“可能性”向着更复杂、更稳定、更富有生命潜力的方向悄然推动。
而在宇宙更深、更暗的角落。
重置脉冲涤荡过的虚空,并非所有旧日痕迹都彻底消失。
在远离新生星云带的、一片近乎绝对空寂的虚空中,漂浮着一片极其稀薄、近乎透明的暗色“薄纱”。这是熵骸星巢最终崩溃时,其最核心的朽灭逻辑结构在脉冲冲击下未能完全格式化、被强行撕裂剥离后残留的、最顽固的“规则残渣”。它没有实体,没有能量波动,只有一种极其微弱、近乎本能的“存在惰性”,抗拒着被彻底融入新生的中性背景。
这片“惰性薄纱”在虚空中缓慢漂移。
当白金星核扩散的、蕴含着新生法则的涟漪,终于触及这片区域时——
惰性薄纱的表面,极其微弱地泛起了一丝涟漪。
并非被同化。
而是如同冰冷的油脂滴入温水,产生了一种极其细微的、代表着“排斥”与“不兼容”的规则性摩擦扰动。
这扰动如此微弱,甚至无法干扰附近刚刚开始凝聚的一小片星尘。
但它存在。
星核核心的白金光点,在感知到这丝扰动的瞬间,其搏动再次发生了极其精微的调整。
下一次扩散的规则涟漪,在经过这片“惰性薄纱”区域时,其蕴含的法则信息流中,悄然增加了一种全新的、温和却坚定的“引导”与“转化”倾向。涟漪如同最灵巧的织工,不再试图强行抹去或覆盖这片残渣,而是轻柔地包裹它,将一丝丝新生的、充满活力的物质粒子流(来自附近新凝聚的星尘)引导着,如同涓涓细流般,注入这片惰性结构的“缝隙”。
奇迹发生了。
那些新生的、纯净的物质粒子,在接触到惰性残渣的瞬间,并未被其朽灭特性摧毁,反而在新生法则的引导下,开始极其缓慢地、艰难地…… 与之结合!惰性残渣那顽固的“存在惰性”,如同坚冰遇到了持续不断的暖流,开始极其缓慢地融化、稀释。其内部残留的、代表熵骸最终极“寂灭”倾向的规则碎片,被新生的物质粒子携带的生命活性信息(尽管极其原始)所“浸润”、“包裹”。一种前所未有的、介于“存在”与“寂灭”之间的、缓慢而稳定的衰变转化过程开始了。这片“惰性薄纱”的边缘,开始散发出极其黯淡、却不再冰冷的灰白色微光,如同即将燃尽的余烬,在暖风中最后一次释放出微弱的热量,然后彻底融入新生的背景物质流中,成为构建新恒星胚胎的、微不足道却不可或缺的原始材料之一。
星核的脉动平稳而坚定。
它“看”着第一片原始星云中,那颗温润的恒星胚胎稳定了光芒,其周围的行星胚胎在星尘脐带的连接下,开始缓慢地自转与公转,如同婴儿在摇篮中无意识的伸展。
它“感受”到更远处,那片融入了青铜蓝图的星云中,金属质感的行星胚胎表面,微弱的引力场开始尝试捕捉稀薄的气体,形成最初的大气雏形。
它“知晓”那顽固的熵骸残渣,正在新物质的温柔包裹下,进行着缓慢而神圣的衰变献祭。
宇宙不再是寂静的画布。
无声的创造乐章正在奏响。
每一次星核的搏动,都是乐章中一个沉稳而充满希望的音符。
每一次涟漪的扩散,都在虚空中描绘出更加繁复、更加生机勃勃的星图。
新生的星光虽然微弱,却纯净无暇,穿透重置后的虚空,将柔和的光芒洒向更遥远的、尚未被涟漪触及的灰白背景深处,仿佛在为下一片星云的凝聚指引方向。
而在那枚白金星核的最核心,那点纯净的光点深处,无人知晓的维度里,一段由重置脉冲、胎神烙印、熵骸残渣转化信息以及无数新生星云反馈共同编织的、复杂到超越所有文明理解的“宇宙胎梦”,正在悄然孕育。梦中没有具体的形态,只有无尽的星光之河奔流,青铜色的法则脉络如大树根系般蔓延生长,冰冷的熵骸残迹化为滋养新芽的沃土,而在这一切交织的源头,一点比所有星光加起来还要纯粹的白金光芒,正如同宇宙初啼前最宁静的心跳,稳定地搏动着,为这崭新的、充满无限可能的纪元,编织着最初的法则胎衣。
(http://www.220book.com/book/JLI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