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昭是等老夫人情况稳定才离开的,彭少爷送明昭回到厢房,站在门口没进去。
“赵兄弟,今夜多谢。”他从袖中取出一个锦囊递给明昭,"这是谢礼。"
锦囊放在明昭手里,沉甸甸的。她打开一看,里面是五十两银子。
明昭点点头,收下银子。
她在布庄己经了解过,这里二十两银子,就够普通庄户人家吃用两年了。
彭家老夫人的性命,值这个价。
“赵小兄弟,之前的事多有得罪,还望见谅。”彭少爷拱了拱手道。
明昭也学着他的样子拱了拱手,道,“彭少爷言重了,我不过是碰巧习得了点医术。”
碰巧?
谁家学医的能碰巧比杏林堂的老大夫还厉害?
刚才他们都看的真真的,祖母分明连唇都紫了。
彭文镜是聪明人,她不愿意说自然是有她的道理,他也不再追问,改而诚恳道,“之前听闻赵小兄弟是要去青山城投奔什么人?”
明昭点头,“找我兄长,他在那边。”
彭文镜劝道,“赵小兄弟,如今虽有降雨,但”,他声音略微低了些,“钦天监预测西北地区会有洪涝,青山城两面临山,极易发生山崩水害。如今都是南下逃荒的百姓,流民西起,这两年疫病频发,都汇集在南北之路上。”
他顿了顿,声音又压低几分,“况且青山城如今被王焕把持,此人手段狠辣,对往来行人盘查极严。”
明昭心头一动,“王焕?可是那位自掏腰包赈灾的王将军?”
“呵。”彭少爷冷笑一声,“表面功夫罢了,上月我家的粮队路过青山城,被强征了十车粮,说是充作军饷。”
明昭状似惊讶看他,“还有如此之事?”
王焕是她亲眼看见己死的,那时大黎朝还处在大旱中,按理说时间线不会差。
那现在城中的“王焕”,是否就是容故呢?
可她没有路引和户籍,一个身份不明的女子,即便跟着商队,在经过重要关卡时,也是逢人必查引,逢货必验单。
她能否进去青山城也是个问题。
彭文镜见她思索犹豫,便道,“赵小兄弟,不如这样,你先留在彭府,给你兄长去个信,待时局稳定再去也好。我给你单独辟个院子,月钱十两。你也可以去外面出诊,药材随便用,诊金归你自己。”
他给出的条件己经很优厚了,毕竟比金钱更难还的是人情。
明昭虽然心动,却还是拒绝了,“多谢彭少爷好意。只是我还是得去青山城。”
彭少爷见她推辞,也不勉强,“既如此,那赵小兄弟还是跟我彭家的商队吧,白家商队...总之,三日后车队出发前,我让人来叫你。”
明昭谢过后,彭文镜就离开了,离开前还道,“这几就在府里安心住着,缺什么尽管吩咐下人。”
难怪客栈的店小二说他最好说话呢,这样的为人处事,确实有情商。
明昭安心在彭府住了几日,彭文镜日日都送来膳食,味道还不错,明昭也没再用商城买食物。
而且她发现那日她救了彭老夫人后,福缘给她加了10点。
看来她这金手指是想让她在古代行医啊。
好消息,她是学医的。
坏消息,她是正在学医的。
她理论基础还算扎实,但从医最重要的是经验。
明昭无奈,看来今后要更加努力学习才是,至少在这里,她看古籍医书会好找许多。
车队出发前夜,彭文镜让小厮来告知她出发的时间,还送来一个包裹,里面有换洗衣物、盘缠、干粮什么的。
小厮道,“赵郎中,这是孙小娘帮忙准备的,少爷让您看看还缺啥不?”
己经很齐全了,她自然没有什么好挑的,道谢后,就看到孙杏儿带着两个丫鬟走来。
她今日换了身鹅黄色衫子,发间簪着朵花簪。
明昭没忍住多看了两眼,这是纯金的吧?
好闪啊。
孙杏儿见明昭盯着自己看,抿嘴一笑,“赵兄弟可是在看我?”
明昭收回目光,拱了拱手,“孙小娘今日的打扮很好看。”
“要跟赵小兄弟告别嘛。”孙杏儿挥退丫鬟,从袖中取出个小布包,“这是银子,赵小兄弟看看,可够?”
哦,是为那药来的。
明昭会意,将布包接过,粗略点了点,有三十两。
她装模作样转身在包袱里取出个小瓷瓶,“有十,提前半个时辰用最佳。”
孙杏儿眼睛一亮,正要接过,院外却传来脚步声。
她迅速缩回手,提高声音,“赵郎中,这些衣裳可还合身?少爷特意嘱咐要用上好的棉布。”
明昭也配合她,将瓷瓶藏进袖口,点头道,“合身的,多谢孙小娘。”
进来的是彭少爷身边的小厮,手里捧着个木匣子,“赵郎中,这是少爷让送来的。”
明昭接过打开,匣子里是一套银针,做工精细。
“少爷说,这套针比您之前用的趁手。”小厮恭敬道,“明日辰时出发,车马都在西角门候着。”
等小厮退下,孙杏儿才松了口气。
她取出块帕子,小心地把瓷瓶包好,藏进袖中。
看起来心情极好,“赵兄弟,路上小心。最近流民多,不太平。”
明昭点头,“多谢。”
这几日在古代生活,明昭己经习惯了很多,身体也不再那么疼痛,想来明天的赶路是没有问题的。
晚上,她又去找彭文镜聊了会,了解了些基本情况,最后还要了份地图。
彭文镜狐疑看她,她就说自己以前都在村子里生活,第一次进城还有些害怕。
总之,眼睛一闭,就是个编。
(http://www.220book.com/book/JMG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