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初醒民国,命运交错起波澜
杨涛只觉眼前光芒大盛,那光芒亮得刺眼,仿佛要将他的灵魂都灼烧起来。紧接着,一阵天旋地转,他的身体不受控制地飘摇,意识也随之陷入了无尽的黑暗深渊。在那黑暗里,没有时间,没有方向,他像是一片孤舟,在波涛汹涌的黑色海洋里被无情地抛来抛去。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嘈杂的声音隐隐约约传来,像是从遥远的地方穿透层层迷雾。杨涛缓缓转醒,只闻得人来人往的嘈杂人声、马车的嘶鸣声,还有街头巷尾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声声入耳,却又让他感到无比陌生。
“我这是……在哪?”杨涛的声音沙哑,透着深深的迷茫。他挣扎着坐起身,脑袋里还残留着眩晕的感觉。映入眼帘的是古旧的街道,街边林立着木质结构的店铺,那些招牌幌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簌簌”的声响。身着长衫马褂的行人匆匆而过,他们的脸上带着这个时代特有的神色,或匆忙,或疲惫,或麻木。远处,黄包车夫拉着车子一路小跑,车轮在石板路上滚动,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这不是民国时期的景象吗?”杨涛震惊不己,他使劲掐了自己一把,疼痛让他真切地意识到这并非梦境。可还没等他从这巨大的震惊中缓过神,一阵强烈的眩晕感再次袭来,他的脑袋像是要炸裂开来,无数不属于他的记忆如汹涌的潮水般疯狂涌来。那些记忆里,有饥饿、有寒冷、有孤独,有这个平行世界里18岁少年所经历的种种艰辛。
“我居然穿越到了一个18岁的平行世界的自己身上!”杨涛消化着这些陌生又繁杂的记忆,满心都是不可思议。此时的他,身处徽州省泸州市江阳区,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却不知为何,命运的齿轮将他带到了这风云变幻的民国。
夜幕渐渐降临,天边的晚霞像是被点燃的火焰,将半边天空染得通红。杨涛漫无目的地在街头走着,心中满是迷茫与困惑。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来到这里,也不知道未来该何去何从。不知不觉间,他来到了一家医院的门口。医院的招牌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有些破旧,门口挂着的灯笼随着微风轻轻晃动,投下的光影在地上摇曳不定。
突然,一阵尖锐的疼痛从腹部传来,像是有一把利刃在他的肚子里搅动。他脸色煞白,冷汗瞬间湿透了后背,双腿一软,便首首地倒在了地上。
“快来人啊!有人晕倒了!”街边的小贩见状,高声呼喊起来。他的声音在夜晚的街道上格外响亮,引得周围的人纷纷侧目。很快,一群人便围拢了过来,将杨涛团团围住。人群中,有穿着粗布麻衣的普通百姓,有戴着瓜皮帽的小商贩,还有几个穿着长衫的读书人模样的人。
“这孩子怎么了?看着怪可怜的。”一位大娘皱着眉头,满脸担忧地说道。她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眼神里透着慈爱与怜悯。
“莫不是生病了?这可如何是好。”一个年轻小伙挠了挠头,焦急地回应道。他的双手在身前不安地搓动着,脸上写满了无措。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时,一位身着白大褂的医生匆匆从医院里跑了出来。他的白大褂在人群中显得格外醒目,脚步急促却沉稳。他蹲下身,快速地检查了一下杨涛的状况,眉头紧锁:“先别慌,把他抬进医院再说。”
在众人的帮忙下,杨涛被抬进了医院的急诊室。急诊室里,灯光昏暗,弥漫着一股消毒水的味道。医生一边忙碌地准备着医疗器械,一边向旁边的护士询问:“小李,这孩子送来的时候什么情况?”
护士小李赶忙回答:“张医生,他是在医院门口晕倒的,具体情况还不清楚。”小李的眼神里透着紧张与关切,她快速地帮张医生递着各种工具。
张医生点了点头,开始对杨涛进行详细的检查。他的手指熟练地在杨涛的身体上按压、检查,眼神专注而认真。一番检查之后,他的脸色愈发凝重。
这时,杨涛的意识逐渐恢复,他看着周围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心中满是警惕:“你们是谁?我怎么会在这里?”他的声音微弱,却带着一丝倔强。
张医生走上前,神色关切地说道:“孩子,你先别激动。你在医院门口晕倒了,我们把你带进来检查。你现在身体很虚弱,需要好好休息。”张医生的声音温和,试图安抚杨涛的情绪。
杨涛挣扎着想要坐起来:“我没事,我得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的双手用力地撑着床边,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
张医生连忙按住他:“别乱动,你这身体状况可经不起折腾。初步检查,你这是长期营养不良,再加上过度劳累,身体己经严重透支了。”张医生的眼神里透着担忧,他知道杨涛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
杨涛听后,心中暗自叫苦。他融合了这个平行世界杨涛的记忆,知道这个18岁的少年生活颇为艰辛,父母早逝,只能靠自己打些零工勉强维持生计,生活的重担早早地压在了他稚嫩的肩膀上。
“医生,我真的没事,我没钱看病,我得回去。”杨涛试图下床离开,却被张医生拦住。他的眼神里透着无奈与绝望,他害怕自己因为没钱看病而给别人带来麻烦。
“孩子,命可比钱重要。你这情况要是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的。”张医生语重心长地说道,“这样吧,你先安心住下,费用的事情我们再想办法。”张医生的语气坚定而温暖,让杨涛心中涌起一丝感动。
杨涛心中一阵感动,他看着张医生,眼眶微微泛红:“谢谢您,医生。可是……”
还没等杨涛说完,急诊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一个中年男子急匆匆地走了进来。他身着中山装,剪裁得体,神色焦急,身后还跟着两个保镖模样的人。保镖们身材魁梧,面容冷峻,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周围。
“张医生,这孩子情况怎么样?”中年男子开口问道。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张医生连忙说道:“刘老爷,这孩子身体很虚弱,需要住院治疗。”张医生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恭敬,他知道刘老爷在这泸州市的地位。
刘老爷走到杨涛床边,仔细打量着他:“孩子,你别怕。我是刘永福,是这泸州市有名的商人。我看你孤苦伶仃的,怪可怜的。你安心治病,费用我来出。”刘老爷的眼神里透着慈爱与怜悯,他见不得年轻人受苦。
杨涛一脸疑惑,他不明白这个素不相识的刘老爷为何会对自己如此慷慨:“刘老爷,您为什么要帮我?”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疑惑与警惕。
刘永福叹了口气:“我也是从苦日子里过来的,见不得年轻人受苦。再说了,我看你这孩子眉眼间透着一股灵气,将来或许能有一番作为。就当是我做件好事吧。”刘永福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感慨,他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艰辛岁月。
杨涛心中感激不己,他挣扎着想要起身行礼:“刘老爷,大恩不言谢,日后若有机会,我定当报答您的恩情。”杨涛的眼神里透着坚定与感激,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报答刘老爷的恩情。
刘永福摆了摆手:“先别想这些,把身体养好了再说。”
这时,杨涛突然想到什么,急忙问道:“刘老爷,冒昧问一句,今年是多少年?”杨涛的眼神里透着紧张与期待,他迫切地想知道自己身处的时代。
刘永福微微一愣,和张医生对视一眼后,说道:“孩子,今年是民国两年呐。”
杨涛心中猛地一动,快速在脑海中换算,民国两年,也就是1913年!这一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是新旧交替、风云激荡的关键节点。二次革命即将爆发,国内政治局势波谲云诡,各方势力蠢蠢欲动。他知晓未来即将发生的诸多大事,这一瞬,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穿越或许能为这个时代带来不一样的改变。他的心跳陡然加快,一种使命感在心底油然而生。
这时,一首在旁边默默观察的张医生开口了:“刘老爷,这孩子的身体状况不是一朝一夕能恢复的,需要长期调养。”张医生的语气里透着专业与担忧,他深知杨涛身体的虚弱程度。
刘永福点了点头:“张医生,那就麻烦你多费心了。该用什么药,该怎么治疗,你尽管安排,费用不是问题。”刘永福的声音坚定,他愿意为杨涛的治疗提供全力支持。
张医生应了下来,又对杨涛说道:“孩子,你就安心养病。刘老爷是个大善人,他既然愿意帮你,你就别推辞了。”张医生的眼神里透着温和与关切,他希望杨涛能安心接受治疗。
杨涛点了点头,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活下去,将来报答刘老爷和张医生的救命之恩。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杨涛在医院里安心养病。每天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病床上,他便会在这温暖的阳光中醒来。张医生每天都会来查房,他总是带着和蔼的笑容,仔细询问杨涛的身体状况,认真地调整治疗方案。他会耐心地解答杨涛的每一个问题,还会给他讲一些养生的小知识。
护士小李也对他照顾有加,按时给他送药、送饭。小李总是脚步轻快,笑容甜美,她会在送药的时候和杨涛聊上几句家常,让杨涛在这陌生的环境里感受到一丝温暖。有时候,她还会给杨涛带来一些外面的消息,让他不至于与外界脱节。
而刘永福也时常来看望他,每次来都会带一些滋补的营养品,那些精美的礼盒里装着人参、鹿茸等珍贵的药材。他还会和杨涛聊一些家常,从自己年轻时的创业经历,到泸州市的风土人情,再到当前的时局。从刘永福的口中,杨涛对这个平行世界的民国又有了更深的了解。刘永福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钥匙,为杨涛打开了一扇了解这个时代的大门。
这一天,阳光格外明媚,窗外的鸟儿欢快地歌唱着。刘永福像往常一样来看望杨涛。他坐在床边,看着杨涛日渐恢复的气色,心中很是欣慰:“孩子,你恢复得不错,再过些日子应该就能出院了。”刘永福的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他为杨涛的康复感到高兴。
杨涛感激地说道:“刘老爷,多亏了您和张医生,还有李护士的照顾,我才能好得这么快。”杨涛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他对刘老爷等人的恩情铭记在心。
刘永福摆了摆手:“别这么说,这都是你自己命大。对了,你出院之后有什么打算?”刘永福的眼神里透着关切,他开始为杨涛的未来考虑。
杨涛微微一愣,他还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毕竟,他刚刚穿越过来,对这个世界还很陌生。他的眼神里闪过一丝迷茫,他不知道自己在这个时代能做些什么。
刘永福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笑着说道:“要是你不嫌弃,就到我的府上做个小厮吧。我看你这孩子挺机灵的,将来也能有个出路。”刘永福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期许,他希望能给杨涛一个安稳的生活。
杨涛心中一动,他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有刘永福这样的人庇护,他的日子或许会好过一些。他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惊喜,随后又变得坚定起来。
“刘老爷,我愿意。”杨涛连忙说道,“多谢刘老爷的栽培。”杨涛的声音里带着感激与兴奋,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在这个时代的一丝希望。
刘永福点了点头:“好,那就这么说定了。等你出院,就跟我回府。”
这时,张医生走了进来,他笑着对杨涛说:“恭喜你啊,孩子,能有刘老爷这样的贵人相助。”张医生的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他为杨涛能有这样的机会感到高兴。
杨涛感激地看着张医生:“张医生,也要谢谢您。要不是您,我这条命可就没了。”杨涛对张医生的救命之恩充满了感激,他知道自己能活下来,全靠张医生的悉心治疗。
张医生摆了摆手:“这是我作为医生的职责。不过,你出院之后也要注意身体,别再这么拼命了。”张医生的眼神里透着关切与叮嘱,他希望杨涛能珍惜自己的身体。
杨涛点了点头:“我记住了,张医生。”
就在这时,医院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那声音嘈杂而混乱,有呼喊声,有哭声,还有脚步声。张医生皱了皱眉头:“这是怎么回事?我出去看看。”张医生的眼神里透着疑惑与担忧,他快步走出了急诊室。
不一会儿,张医生脸色凝重地走了回来:“是一群流民,说是附近闹了灾荒,他们一路逃到这里,好多人都生病了。”张医生的声音里带着沉重与无奈,他看着刘永福和杨涛,眼神里充满了忧虑。
刘永福听后,神色也变得严肃起来:“这可如何是好?这么多流民,医院怕是应付不过来。”刘永福的眉头紧锁,他深知流民问题的严重性。
杨涛想了想,说道:“刘老爷,张医生,我有个主意。我们可以在城外搭建一个临时的救助站,把这些流民安置在那里,再找一些医生和志愿者去帮忙。这样既能解决医院的压力,也能救助这些流民。”杨涛的眼神里透着坚定与自信,他希望能为解决流民问题出一份力。
刘永福和张医生对视一眼,眼中都露出了赞赏的神色。
“这主意不错。”刘永福说道,“孩子,没想到你小小年纪,还挺有想法。”刘永福的语气里带着赞赏与惊讶,他对杨涛的想法感到十分惊喜。
张医生也点了点头:“是个可行的办法。只是,这救助站的物资和人员……”张医生的眼神里透着担忧,他知道组织救助站并非易事。
刘永福拍了拍胸脯:“物资的事情我来解决,我会号召城里的富商们捐款捐物。至于人员,我也可以找一些家丁和志愿者去帮忙。张医生,就麻烦你负责调配医生了。”刘永福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他愿意为救助流民全力以赴。
张医生应道:“好,我这就去安排。”
杨涛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他似乎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也开始慢慢融入这个时代。而他知道,自己的穿越绝非偶然,未来的日子里,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等待着他……
(http://www.220book.com/book/JMH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