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9章 交通攻略:长安出行:骑马太颠?租头骡子吧,还自带导航

小说: 大唐萌史   作者:在大学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唐萌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JNED/ 章节无错乱精修!
 

诸位看官,若您某天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身处盛唐长安朱雀大街,先别急着感慨「冲天香阵透长安」,得先琢磨琢磨怎么活着回去——比如,怎么从街头走到大明宫,既不被马车撞,也不被城管抓。别以为古代没「交通拥堵」,据《长安志》记载,朱雀大街宽达150米,能并排跑二十匹马,可一到早高峰,照样堵得「人马相踏,尘土蔽日」。这时候,租头骡子或许是您最明智的选择——没错,就是那种比马温顺、比牛灵活,还能「自带导航」的神奇生物。

一、马背上的盛唐:帅是真帅,颠也是真颠

说起唐朝交通,最先想到的肯定是高头大马。毕竟在这个「天可汗」的帝国,骑马是身份的象征。李白「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多帅啊!但您知道吗?唐朝普通百姓根本养不起马——一匹战马价格相当于中等农户全年收入,就连白居易这样的中层官员,都得攒半年工资才能买匹劣马。而且骑马讲究「鞍鞯辔策」,光马具就能抵普通人三个月口粮,妥妥的「奢侈品消费」。

更要命的是,骑马对新手极不友好。没经过训练的人骑上去,不出三里地就得「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杜甫在《饮中八仙歌》里写「李白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表面是夸李白潇洒,实则暗戳戳吐槽:这哥们儿根本不会骑马,晃得跟坐船似的,掉井里纯属活该!

贵族们为了舒服,发明了「障泥」——用锦缎盖住马鞍,防止泥巴溅腿,还能绣上花纹炫富。但遇到下雨天,再好的障泥也挡不住一身泥点子,难怪王维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下马第一件事,先拍身上的土。

二、骡子的逆袭:比马稳当,比牛聪明,还能兼职导游

就在马界「内卷」得死去活来时,骡子异军突起,成了长安打工人的「最佳拍档」。这玩意儿是马和驴的杂交,继承了马的速度和驴的耐力,关键是脾气好,不容易受惊。《唐会要》里记载,天宝年间长安「赁骡铺」多达三百余家,相当于现代的「共享汽车网点」,租一天只要五文钱,比打车还便宜。

租骡子最妙的是「自带导航」。老骡子在长安 streets 混了十几年,哪条路通西市,哪条巷有好吃的饆饠铺,比百度地图还清楚。据《酉阳杂俎》记载,有个书生租骡子去曲江宴,喝得烂醉如泥,骡子居然自己沿原路返回,把他安全送到家——这要是搁现在,妥妥的「无人驾驶」五星好评。

骡子的「周边服务」也很贴心。有些骡铺提供「豪华套餐」:给骡子披上绣毯,脖子挂铜铃,背上装软垫,还能额外租「遮阳伞」(竹编伞)和「防震包」(皮制驮囊)。您要是赶时间,还能加钱换「加急骡」——没错,骡子也有「超速版」,不过得签「生死状」,毕竟「骡失前蹄」的风险还是有的。

三、牛车与轿子:贵族的「移动别墅」与平民的「11路公交」

对讲究「稳重大气」的贵族来说,骑马太颠,骡子太low,牛车才是终极选择。唐代牛车分三等:皇室用「金根车」,车身镀金,窗帘绣龙凤,由八头牛拉;官员用「青油车」,涂青漆,挂纱帘,彰显身份;最豪横的是太平公主的「七宝辇」,用珍珠、玛瑙装饰,牛蹄子都套银铃铛,走在路上「叮当之声,十里可闻」——这哪儿是车,分明是「移动的国库」。

平民百姓咋办?靠两条腿走路,或者搭「递夫」——相当于古代顺风车,由脚夫挑着担子,捎带手帮人带东西。白居易写过「递夫一何苦,步步陈仓道」,说的就是脚夫在蜀道上艰难前行的场景。要是遇到急事,就得花高价雇「急脚递」,跟现代跑腿差不多,不过速度全靠两条腿,最快日行三百里,比快递小哥狠多了。

西、交通管制:从「限速令」到「下马石」的职场潜规则

唐朝的交通管理比您想象中严格。《唐律疏议》规定:「诸于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以故杀伤人者,减斗杀伤一等。」也就是说,在城里乱策马狂奔,打五十大板;撞伤人,按斗殴罪论处。所以长安街头每隔百步就有「下马石」,官员路过府邸必须下马,不然会被弹劾「无礼」——这相当于现代的「禁止鸣笛」+「高管专用停车位」。

最有意思的是「导行制度」。宰相出行,前面要有「驺虞幡」开道,提醒百姓回避;节度使过境,仪仗队能占半条街,普通百姓要是不小心「冲撞卤簿」,轻则打板子,重则蹲大牢。有个愣头青举子,骑马冲进宰相李林甫的仪仗队,结果被卫兵拖下马,暴打一顿后扔出长安城——果然,职场里「看清领导排场」很重要。

五、穿越实测:如何在长安优雅地「打车」

假设您穿越成唐朝白领,早上要从平康坊去尚书省上班,该咋操作?

1. 选交通工具:

- 预算充足:租头「白领专用骡」,带软垫和小桌板,路上能补个妆、看公文。

- 省钱模式:坐「公共牛车」,每人三文钱,缺点是沿途停靠站点多,可能迟到。

- 装X必备:借朋友的劣马,骑上去晃悠两步,到单位门口再把马还给马夫——注意别摔着,不然「社死」现场。

1. 避坑指南:

- 别租「网红骡」:西市有些骡铺给骡子染毛、戴假花,看着漂亮,实则是「骡中骗子」,走两步就耍赖不走。

- 自带草料:高档骡铺提供苜蓿草,普通铺只给麦麸,讲究人得自己带点豆子加餐,骡子开心了才会走得快。

- 看清「骡证」:官府给每头租骡发「身份证」(刻着年龄、毛色的木牌),没牌的可能是黑户骡,被城管抓到要连人带骡一起罚。

六、从交通看盛唐:流动的帝国与凝固的阶级

长安的交通网,其实是大唐社会的缩影:达官贵人坐牛车、骑宝马,走的是朱雀大街中轴线;平民百姓靠双腿、租骡子,挤在坊间小巷里穿梭。但即便如此,唐朝仍比后世开放得多——女子可以独自骑骡逛西市,胡商赶着骆驼队横穿长安城,遣唐使坐着马车去国子监报到,这种「流动的自由」,在明清几乎不可想象。

正如《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张小敬,能骑着骡子在坊市间穿梭查案,靠的不仅是主角光环,更是盛唐「各阶层可流动」的底气。当骡子的铜铃与胡商的驼铃在街头交织,当贵族的马车与平民的递夫擦肩而过,这才是真正的「万国衣冠拜冕旒」——连交通工具都充满包容,何况人心?

【冷知识】唐朝交通黑话:

- 「走马」:不是骑马,是「超速驾驶」,等同于现代「闯红灯」,抓到就罚。

- 「软脚」:形容骑马后双腿酸软,相当于现代「久坐腰背痛」,唐朝官员上朝时常见「扶墙而入」。

- 「长行坊」:官方租车公司,专供驿站和官员使用,普通百姓不能租——相当于古代「滴滴专车行政版」。

【职场启示】租骡定律:

1. 领导骑马你骑骡:别跟领导比排场,骡子稳当低调,反而显得你「务实」。

2. 借骡如借钱:借别人骡子要记得喂豆子,不然下次没人借——职场人脉同理。

3. 选骡看脾气:选耳朵灵活、眼神清亮的骡子,相当于现代选「靠谱同事」,少踩坑。

打油诗总结:

长安大道尘飞扬,骑马不如租骡强。

软垫一铺铃铛响,稳坐如乘硬板床。

胡商骆驼穿西市,贵族牛车晃朝堂。

莫笑骡儿慢腾腾,载得盛唐走八方!

(注: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朝驿站遍布全国,共1639所,「凡三十里一驿,驿有长,备马驴车牛」。从长安到广州,骑骡子约需两个月,比走路快三倍——搁现在,相当于坐绿皮火车的速度,果然「古代物流不易」啊!)



    (http://www.220book.com/book/JNE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唐萌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JNED/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