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刚准备将匿名邮件的事拿到会议上讨论,就接到了小雅焦急的电话。
“喂,李明,我这边出大问题了。”电话那头,小雅的声音带着明显的焦虑。
李明心头一紧,忙问:“怎么了,先别着急,慢慢说。”
“我为偏远地区争取教育资金,到处碰壁,钱一首没到位。”小雅语速极快,话语里满是无奈。
李明安慰道:“别急,具体是什么情况,和我说说。”
小雅深吸一口气,“我拜访了好多基金会和企业,计划书也做得很详细,可部分资助方担心计划的可持续性,还有些企业资金周转有问题,都在犹豫。”
李明皱起眉头,“这样啊,那现在教育改善计划是不是受影响了?”
“是啊,师资招募、教材采购这些工作都停了。”小雅声音有些哽咽。
李明赶忙说:“你先冷静,我们一起想想办法。”
挂了电话,李明暂时把匿名邮件的事放在一边,决定去小雅那儿看看情况。
到了小雅的办公室,只见她双眼通红,桌上堆满了文件。
“小雅,别太着急,咱们一步步来。”李明走到她身边。
小雅苦笑着摇头,“我真的尽力了,不知道还能怎么办。”
“咱们再梳理一下资助方的情况,看看能不能找到突破口。”李明拿起一份计划书。
两人开始仔细研究起来。
“这个基金会之前表现得挺感兴趣,为什么后来没消息了?”李明指着一份资料问。
小雅叹了口气,“他们说要再评估评估计划的长期效益。”
“那我们可以针对他们的顾虑,做一个补充方案。”李明思索着说。
小雅眼睛亮了一下,“好像可行,可时间来得及吗?”
“来得及,我们抓紧时间。”李明给她打气。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日夜奋战,重新完善方案。
这天,他们带着新方案来到那家基金会。
接待他们的是一位中年女士,姓王。
王女士接过方案,扫了一眼,“你们的新方案我会看,但可持续性问题,我还是有所疑虑。”
李明诚恳地说:“王女士,我们针对这个问题做了详细规划,有一系列的后续保障措施。”
王女士挑眉,“说来听听。”
小雅翻开方案,开始介绍:“我们会建立长期的监督机制,并且和当地学校合作,确保资源合理利用。”
王女士听着,不时点头,但还是没有松口,“我会和同事商量一下,给你们答复。”
从基金会出来,小雅有些沮丧,“感觉还是没把握。”
李明拍拍她的肩膀,“别灰心,我们尽力了,等消息吧。”
然而,等了几天,还是没有基金会的消息。
小雅越发焦急,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
“怎么还没消息,难道我们的方案还是不行?”小雅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李明安抚她:“再等等,说不定他们在慎重考虑。”
这时,秘书进来报告:“雅总,有几家企业说因为市场不景气,取消了资助意向。”
小雅一听,差点瘫坐在椅子上,“怎么会这样,这不是雪上加霜吗?”
李明赶紧扶住她,“别慌,还有其他资助方呢。”
小雅绝望地说:“可越来越少了,偏远地区的孩子怎么办?”
就在两人发愁时,小雅收到了一位老同学的电话。
“小雅,听说你在为偏远地区教育筹款,我这边有点资源,或许能帮上忙。”老同学在电话里说。
小雅眼睛顿时亮了,“真的吗?太感谢你了。”
挂了电话,小雅兴奋地对李明说:“我老同学说有资源,我们又有希望了。”
李明也露出笑容,“太好了,咱们赶紧和他对接。”
两人立刻和小雅的老同学见面。
老同学介绍道:“我认识一些教育行业的投资人,对这类公益项目有兴趣,我可以帮你们牵线。”
小雅感激不己,“太谢谢你了,不然我真不知道怎么办了。”
在老同学的安排下,他们和几位投资人见了面。
投资人之一的张总说:“你们的计划很有意义,但我关心投入产出比。”
李明解释道:“张总,虽然这是公益项目,但从长远看,改善偏远地区教育能培养人才,对社会有积极影响。”
张总摸着下巴,“话是这么说,但具体收益很难量化。”
小雅补充道:“我们可以建立反馈机制,定期向您汇报教育成果。”
张总点点头,“那我再考虑考虑。”
尽管张总没有当场答应,但小雅和李明觉得有了一丝曙光。
然而,就在他们满怀期待时,又传来坏消息。
另一家原本有意向的小型基金会因为自身财务问题,不得不放弃资助。
小雅崩溃地大哭起来,“为什么这么难,难道这个计划就没办法推进了吗?”
李明紧紧抱住她,“小雅,别放弃,我们再想别的办法。”
小雅抽泣着说:“我感觉己经山穷水尽了。”
李明安慰她:“不会的,总会有转机。我们再重新梳理一遍所有可能的途径。”
两人重新坐下来,列出所有潜在的资助方和资源。
“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一些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李明突然想到。
小雅擦擦眼泪,“有可能,我们去了解一下。”
他们开始西处打听,终于得知有一项针对偏远地区教育改善的政府补贴政策。
但申请这个补贴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
“我们看看能不能满足这些条件。”李明仔细研究政策细则。
小雅也凑过来,“这个师资配比要求有点高,我们可能达不到。”
李明思索着说:“我们可以先和一些师范院校合作,争取他们提供实习老师,这样能解决一部分师资问题。”
小雅眼睛放光,“这个办法好,我们赶紧行动。”
他们马不停蹄地和几所师范院校联系。
一所师范院校的招生办主任说:“我们很支持这样的公益项目,但学生实习安排需要符合教学计划。”
李明说:“主任,我们可以根据贵院的教学计划来调整,尽量达到双赢。”
经过一番沟通,师范院校同意在一定条件下提供实习老师。
“这样一来,师资配比的问题就解决了一部分。”小雅兴奋地说。
他们又着手准备其他申请材料。
就在他们以为一切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小雅发现申请材料中的一项数据有误。
“糟了,这个数据错了,会影响申请结果的。”小雅着急地说。
李明冷静地说:“别急,我们重新核实数据,修改材料。”
两人熬夜重新整理材料,确保万无一失。
终于,申请材料提交上去了。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每天都盼着政府的审批结果。
等待的过程异常煎熬,小雅变得患得患失。
“要是申请不通过,我们该怎么办?”小雅时常问李明。
李明总是坚定地回答:“会通过的,就算不通过,我们还有其他办法。”
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还是没有消息。
小雅的情绪越来越低落,工作也有些心不在焉。
李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尽办法逗小雅开心,但效果甚微。
就在他们几乎绝望的时候,政府部门打来电话。
“你们的申请通过了,近期会发放补贴资金。”电话那头传来工作人员的声音。
小雅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吗?太感谢你们了。”
挂了电话,小雅激动地抱住李明,“我们成功了,太好了。”
李明也喜笑颜开,“辛苦这么久,总算有回报了。”
但他们知道,这只是第一步,后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接下来,我们要尽快启动师资招募和教材采购。”李明说。
小雅点点头,“没错,不能再耽误孩子们的教育了。”
就在他们准备大干一场时,李明又想起了那封匿名邮件。
他暗自思量,这又会是怎样的一个挑战呢?
(http://www.220book.com/book/JO4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