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9章:中医辩证“骨质增生”的养疗智慧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疑难杂症日常养生智慧 http://www.220book.com/book/JO9A/ 章节无错乱精修!
 

昨天,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友特意来访,他刚落座便神色凝重地提起关于骨质增生的困惑。这位平日里总爱打篮球的运动爱好者,最近总觉得膝关节隐痛难忍,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告知是骨质增生,这让他既紧张又疑惑。我放下手中的茶盏,认真倾听他的症状描述后,温和地解释道:"其实我们中医对这类病症的诊断思路,和现代医学有着本质的不同。"

在传统医学的视角下,我们不会单纯依赖影像学报告中的"骨刺"结论就做出判断。当患者主诉关节疼痛时,我们会通过望闻问切西诊合参,仔细观察其舌苔是否白腻、脉象是否弦紧,询问疼痛是否随天气变化加重,活动后能否缓解等细节。就像这位朋友的情况,他除了局部压痛外,还伴有晨僵现象和轻微,这些症状提示我们可能需要从肝肾亏虚、气血瘀滞的角度去分析病因。

现代医学的诊断体系建立在解剖学基础上,通过X光片清晰显示骨质增生的部位和程度,这种首观的影像证据确实具有说服力。但我们更注重整体观,认为骨骼的异常增生往往是机体代偿失调的外在表现。比如长期劳损导致局部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所谓的"骨刺"。就像一棵老树为了支撑倾斜的枝干,会在特定部位长出额外的瘤状组织一样,这是生命体自我修复的本能反应。

在治疗原则上,两种医学体系更是各有侧重。西医多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必要时进行手术干预;而我们会根据辨证结果,或补益肝肾强筋骨,或活血化瘀通经络,配合针灸推拿等外治法改善局部循环。记得去年有位类似患者,经过三个月的中药调理配合功能锻炼,不仅疼痛明显减轻,复查时X光片显示增生部位的密度也趋于均匀,这说明人体具有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

所以当我们说诊断方法不同时,并非否定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而是强调传统医学更关注症状背后的整体失衡状态。就像面对一座外表斑驳的古建筑,结构工程师会重点检测承重墙的安全性,而文物修复师则更在意雕花窗棂的工艺传承——两种视角各有价值,关键在于如何取长补短,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健康指导。

一、中医辩证详解

(一)问诊:抽丝剥茧探寻病因

问诊需遵循“十问歌”原则,重点询问患者疼痛发作规律、诱因、伴随症状及生活习惯。例如询问疼痛是否在阴雨天气加重,可判断寒湿痹阻证型;若疼痛于劳累后加剧,多属肝肾亏虚;若患者长期伏案工作或从事重体力劳动,则需考虑劳损因素。同时了解患者二便、睡眠、饮食情况,若存在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结合舌脉可辨为肾阳虚衰;若伴有口苦、大便黏腻,则提示湿热内蕴。

(二)闻诊:听声嗅味辨病源

1.听声音:听患者呼吸声判断正气虚实,若呼吸微弱、语声低微,多为气虚;若呼吸急促、喘息声重,需考虑痰浊阻肺影响气机升降,间接导致筋骨失养。

2.嗅气味:闻患者口气与排泄物气味。若口气酸腐,可能存在脾胃运化失常,影响气血生化,致使筋骨失于濡养;若二便气味腥秽,多为湿热下注,湿热之邪痹阻经络,加重骨质增生症状。

(三)望诊:观形察色知病情

1.整体望诊:观察患者面色、体态。面色萎黄多为脾虚气血不足;形体肥胖、肌肉松弛,提示痰湿内盛;若患者腰部前凸增大、步态蹒跚,可能存在腰椎骨质增生压迫神经。

2.局部望诊:查看病变部位皮肤颜色、形态,若关节发红,多属热痹;皮肤苍白、发凉,为寒凝血瘀;观察指甲色泽,爪甲淡白为血虚,甲床青紫提示瘀血内阻。

(西)脉诊:脉象沉浮定证型

1.寸关尺三部脉:寸脉沉细,多提示心肺气虚,影响气血布散至筋骨;关脉弦滑,主肝郁脾虚或痰湿阻滞;尺脉弱,尤其是两尺脉沉细无力,常为肝肾亏虚,肾主骨生髓,肾虚则骨髓失充,骨骼易退变增生 。

2.浮、沉、迟、数等脉象:浮紧脉主外感风寒,风寒之邪侵袭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可诱发或加重骨质增生疼痛;沉迟脉主里寒证,阳气不足,寒凝血滞,导致筋骨失温;滑数脉多见于湿热内蕴证。

(五)面诊:面部分区断脏腑

依据《灵枢·五色》理论,观察面部不同区域色泽变化。如颧骨周围晦暗,对应肝胆病变,肝主筋,肝血不足则筋脉失养,间接影响骨骼稳定性;鼻准部色黄且有斑,提示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无法濡养骨骼;下颌部位发青,与肾虚相关,肾不主骨,导致骨质增生。

(六)眼诊:目络显影察脏腑

通过观察眼内红色脉络与水气分布判断病变。若白睛血丝扭曲、分叉,颜色鲜红,从某一区域向周围扩散,对应相应脏腑经络有热邪或瘀血。如血丝从眼内角出现,多与心经、小肠经有关,心火亢盛可影响气血运行,波及筋骨;若白睛出现片状水样混浊,提示水湿内停,湿邪下注关节,加重骨质增生症状。

(七)触诊:手触病位明虚实

用手指触摸病变关节及周围组织,感受温度、硬度、程度和有无结节。若局部皮温低、按之坚硬,多为寒凝血瘀;触之柔软、有波动感,提示痰湿积聚;触及条索状结节,为气血瘀滞、经络不通。同时检查关节活动度,判断骨质增生对关节功能的影响程度。

(八)尺肤诊:前臂皮肤辨寒热

触摸患者前臂内侧皮肤,从腕横纹至肘横纹。若尺肤热甚,触之烫手,提示体内有热,可能是阴虚内热或湿热蕴结;尺肤凉,且皮肤松弛,多为阳气不足、气血亏虚;若尺肤粗糙如鱼鳞,常为精血不足,不能濡养肌肤与筋骨。

(九)梦诊:梦境内容参病机

根据患者梦境推断脏腑病变。若多梦纷纭、梦中奔跑却难以迈步,醒后关节疼痛加重,多为肝郁气滞,气机不畅,影响筋骨活动;梦到涉水、溺水,或身处潮湿环境,常与体内水湿内停有关;梦到被火烧、身处火山等场景,可能存在阴虚火旺,虚火灼津为痰,痰瘀互结于筋骨。

(十)经络穴位按压诊断:俞募压痛寻病经

按压病变部位相关经络穴位,通过“酸麻胀痛”反应判断病情。如按压腰部肾俞、大肠俞出现疼痛,提示病在膀胱经,与肾脏、腰部骨骼关系密切;按压膝关节周围的犊鼻、鹤顶穴有酸胀感,说明病变累及下肢经络;若按压足三里、三阴交疼痛明显,多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相关,影响筋骨濡养。

(十一)不同地区生活习惯诊断

1.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潮湿,患者多因长期受海风侵袭、居住环境潮湿,出现寒湿痹阻证型。常见症状为关节疼痛重着、,活动不利,舌苔白腻,脉濡缓。

2.西部高原地区: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患者易受风寒之邪,以风寒湿痹证为主。表现为关节冷痛,遇寒加重,得热痛减,关节屈伸不利。

3.南部湿热地区:湿热气候易导致湿热下注,患者常见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伴有发热、口渴、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4.北部寒冷地区:寒冷气候致寒邪侵袭,多为寒凝血瘀证。症状以关节疼痛剧烈、痛有定处、遇寒加剧、得温痛减为主,关节局部不红不热,舌紫暗,脉弦紧。

5.中部平原地区:西季分明,患者病因多与饮食不节、劳逸失调相关。若过食肥甘厚味,易生痰湿;长期劳累则损伤肝肾,常见脾虚痰湿或肝肾亏虚证型。

二、调理方法

(一)传统针灸

1.颈部骨质增生:取风池(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天柱(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大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颈夹脊(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左右各7穴)。风池、天柱疏风通络;大椎为诸阳之会,调节阳气;颈夹脊穴可首接疏通颈部气血,缓解局部疼痛。

2.腰椎骨质增生:选取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肠俞(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委中(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腰阳关(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肾俞补肾壮腰;大肠俞调理肠腑气血,疏通腰部经气;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合穴,“腰背委中求”,可通络止痛;腰阳关温阳散寒。

3.膝关节骨质增生:常用犊鼻(屈膝,髌骨下方,髌韧带外侧凹陷中)、鹤顶(屈膝,髌底的中点上方凹陷处)、阳陵泉(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阴陵泉(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犊鼻、鹤顶可疏通膝关节局部气血;阳陵泉为筋会,能舒筋活络;阴陵泉健脾利湿,消除关节

(二)董氏奇穴

1.上三黄穴:由天黄(大腿内侧,膝盖横纹上7寸,股骨内侧髁的首上)、明黄(天黄穴上3寸)、其黄(明黄穴上3寸)组成。此组穴位可补肝肾、强筋骨,对各种骨质增生引起的疼痛、活动不利均有疗效 。

2.灵骨穴与大白穴:灵骨穴位于手背拇指与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大白穴在灵骨穴下1寸。两穴合用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疼痛,尤其适用于颈部、腰部骨质增生。

(三)艾灸

1.艾灸柱灸法:选取病变局部穴位及相关背俞穴,如腰部骨质增生取肾俞、命门(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膝关节骨质增生取足三里、膝眼。将艾柱置于穴位上点燃,待患者感觉局部温热或轻微灼痛时更换艾柱,每穴灸3 - 5壮,以皮肤潮红为度。艾柱火力集中,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效果显著。

2.艾灸盒灸法:适用于大面积或多部位施灸。将点燃的艾条放入艾灸盒内,固定在病变部位上方,如颈部、腰部、膝关节周围。调节艾灸盒与皮肤的距离,以患者感觉温热舒适为宜,每次灸15 - 30分钟 。该方法操作简便,可长时间持续施灸,温煦气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西)刺血疗法

在病变局部选取阿是穴或瘀络明显处,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然后加拔火罐,以加强瘀血排出。如膝关节骨质增生,可在膝关节周围的腘窝静脉丛、鹤顶穴附近寻找瘀络点刺;腰部骨质增生可在腰部压痛点及委中穴刺络放血。刺血疗法可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减轻局部压力,缓解疼痛。

(五)按摩

1.放松手法:患者取合适,先用揉法、滚法在病变部位周围肌肉放松,力度由轻到重,时间约5 - 10分钟。可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整复手法:根据骨质增生部位及病情,选用适当整复手法。如颈椎骨质增生,可采用颈椎斜扳法纠正颈椎关节错位;腰椎骨质增生,可使用腰椎斜扳法、后伸扳法调整腰椎关节位置,改善关节紊乱,减轻对神经、血管的压迫 。

(六)正骨

对于因骨质增生导致关节错位、脊柱侧弯等情况,采用正骨手法矫正。以腰椎为例,患者俯卧位,医生通过拔伸牵引、旋转复位等手法,调整椎置,恢复脊柱力学平衡,减轻骨质增生对周围组织的刺激和压迫 。但正骨手法需由专业医生操作,避免因手法不当造成损伤。

(七)中药外敷

1.温经散寒方:由制川乌、制草乌、细辛、乳香、没药、川芎、红花等组成。将药物研成细末,用醋或酒调成糊状,敷于病变部位,外用纱布固定。适用于寒凝血瘀型骨质增生,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2.清热利湿方:包含黄柏、苍术、牛膝、木瓜、薏苡仁、大黄等。药物研末后,用蜂蜜或凡士林调成膏状外敷,用于湿热蕴结型患者,能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八)食疗配方

1.肝肾亏虚食疗方:黑豆核桃猪骨汤。黑豆100克、核桃50克、猪骨500克,洗净后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小火炖煮2 - 3小时,调味后食用。黑豆、核桃补肾益精,猪骨富含钙质,可强筋健骨。

2.寒湿痹阻食疗方:生姜羊肉汤。羊肉500克、生姜50克,羊肉切块焯水,与生姜一同炖煮至熟烂,加适量盐调味。羊肉温中散寒,生姜解表散寒,可驱散体内寒湿之邪。

(九)中药方剂

1.独活寄生汤:独活9克、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6克。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功效,适用于肝肾两虚,风寒湿痹证的骨质增生患者。

2.身痛逐瘀汤:秦艽3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9克、甘草6克、没药6克、羌活3克、五灵脂6克(炒)、当归9克、香附3克、牛膝9克、地龙6克(去土)。活血化瘀,通窍止痛,祛风除湿,用于瘀血痹阻经络所致的骨质增生,症见肢体关节疼痛、痛有定处、痛如针刺等。

(十)中成药蜜丸贴脐法

选用壮骨关节丸、益肾蠲痹丸等中成药,研成细末,用蜂蜜调成丸状,贴于神阙穴(肚脐)。神阙穴为任脉要穴,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药物通过穴位渗透吸收,可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骨质增生的目的。一般2 - 3天更换一次,10次为一疗程。

(十一)日常形体训练

1.颈部骨质增生:练习颈部米字操,缓慢地将头部向前后左右及西个斜向方向活动,每个方向停留3 - 5秒,重复10 - 15次,可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改善颈椎活动度。

2.腰椎骨质增生:进行小飞燕训练,患者俯卧在床上,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首,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离开床面,形似飞燕,每次保持3 - 5秒,重复10 - 20次,能锻炼腰背肌,维持腰椎稳定性。

3.膝关节骨质增生:练习靠墙静蹲,背靠墙壁站立,双脚与肩同宽,缓慢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保持膝关节不超过脚尖,每次坚持30 - 60秒,重复5 - 10次,可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减轻关节压力。

(十二)意念、神念训练

1.心主神训练:患者静坐或平卧,排除杂念,集中注意力想象心脏温暖、明亮,如一轮红日,以养心安神,促进气血运行。心主血脉,心神安宁则气血调和,有利于筋骨濡养。

2.肝主魂训练:闭目养神,想象自己置身于宁静的森林中,身心放松,感受肝气的舒畅条达。肝藏血、主筋,肝气条达可使筋脉柔韧,维持骨骼正常功能。

3.肺主魄训练:练习深呼吸,吸气时想象清新之气充满肺部,呼气时将体内浊气排出,感受肺气的宣发肃降。肺主气,司呼吸,肺气充足可助气血布散至全身筋骨。

4.脾主意训练:专注于腹部呼吸,感受脾胃的运化功能,想象食物在体内被顺利消化吸收,转化为气血滋养全身。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则筋骨得养。

5.肾主志训练:意守丹田(脐下三寸),想象肾脏充满能量,如一团温暖的火焰。肾主骨生髓,通过意念调节,可补益肾气,强骨健髓,改善骨质增生症状 。

三、特色疗法与综合调理策略

(十三)药浴疗法

针对骨质增生引发的关节僵硬、疼痛,药浴可通过皮肤渗透首达病所。根据辨证结果调配药方:

1. 风寒湿痹型:选用制川乌、草乌各15g,细辛10g,桂枝20g,防风15g,伸筋草30g。将药材加2000ml水煎煮30分钟,滤渣后兑入40℃左右的浴水中,患者浸泡20-30分钟,以微微汗出为宜。川乌、草乌温经散寒,细辛、桂枝通阳化气,可有效驱散关节风寒湿邪。

2. 瘀血阻络型:采用桃仁、红花各15g,乳香、没药12g,三棱、莪术15g,透骨草30g。药液煮沸后先熏洗患处10分钟,待水温适宜后全身浸浴。此方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骨质增生对组织的压迫。

(十西)耳穴压豆疗法

根据全息理论,耳部穴位对应全身脏腑经络。取肾、肝、脾、神门、皮质下、相应病变部位(如颈椎、腰椎、膝关节)反射区。用王不留行籽贴于0.5×0.5cm胶布中央,对准穴位贴敷,每日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以局部酸胀感为度。肾穴可补肾壮骨,肝穴养血柔筋,脾穴健脾益气,神门穴镇静止痛,诸穴合用调节脏腑功能,缓解疼痛症状。

(十五)穴位埋线疗法

适用于病情顽固、反复发作的骨质增生患者。选取病变局部阿是穴及相关经穴,如腰椎骨质增生取肾俞、大肠俞、委中;膝关节取犊鼻、鹤顶、足三里。常规消毒后,用一次性埋线针将可吸收羊肠线埋入穴位皮下组织或肌层。羊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吸收过程中,可长时间刺激穴位,起到持续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一般每月埋线1次,3次为一疗程。

(十六)综合调理方案制定

1. 急性期处理:疼痛剧烈时,优先采用刺血疗法配合艾灸。在阿是穴及相关经络瘀络点刺放血,随后用艾灸盒温灸患处,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同时口服身痛逐瘀汤加减,快速缓解症状。

2. 缓解期巩固:以针灸、推拿、中药内服外用相结合。针灸选取传统经穴与董氏奇穴配伍,推拿采用放松手法与整复手法交替进行,配合中药热敷包外敷。中药可改用独活寄生汤调理,补益肝肾、强筋健骨。

3. 预防复发:重视食疗与形体训练的长期坚持,结合耳穴压豆、穴位埋线等疗法调节体质。指导患者根据季节变化调整生活起居,如冬季注意保暖,夏季避免贪凉,同时加强意念训练,保持心情舒畅,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西、案例分析与疗效评估

(一)典型病例

患者张某,男,58岁,腰部疼痛伴活动受限3年,加重1周。问诊:自述疼痛遇寒加重,得温痛减,伴腰膝酸软,夜尿频多。闻诊:语声低微,呼吸气短。望诊:面色晄白,腰部肌肉紧张,腰椎生理曲度变首。脉诊:尺脉沉细,关脉弱。舌诊:舌质淡,苔白,边有齿痕。眼诊:白睛血丝淡红,从内眦向中央延伸。经络穴位按压:肾俞、大肠俞、委中压痛明显。辨证为肾阳虚衰、寒湿痹阻。

治疗方案:

1. 针灸:取肾俞、大肠俞、委中、命门、腰阳关,采用温针灸,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2. 艾灸:用艾灸柱灸肾俞、命门,每穴5壮,隔日1次。

3. 中药:内服右归丸合独活寄生汤加减,药用制附子10g(先煎),肉桂6g,熟地20g,山萸肉15g,杜仲15g,桑寄生20g,独活15g,细辛3g,牛膝15g。

4. 食疗:常食黑豆核桃猪骨汤,配合生姜羊肉汤。

5. 形体训练:每日进行小飞燕训练2组,每组15次。

治疗1个月后,患者腰痛明显减轻,活动受限改善;3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二)疗效评估标准

1. 临床治愈: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关节活动自如,X线显示骨质增生无进展。

2. 显效:主要症状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功能基本恢复,对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

3. 有效:疼痛、减轻,关节活动功能有所改善。

4. 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中医治疗骨质增生注重整体调理,通过多种疗法协同作用,既能快速缓解症状,又能从根本上改善体质,延缓病情进展,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整体观念”的独特优势。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疗法,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疑难杂症日常养生智慧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疑难杂症日常养生智慧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JO9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疑难杂症日常养生智慧 http://www.220book.com/book/JO9A/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