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8章:【失音不语】多维中医诊断体系的辨治疗养养生智慧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疑难杂症日常养生智慧 http://www.220book.com/book/JO9A/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失音不语】喉喑失语症治精要——基于多维中医诊断体系的辨治方略

《黄帝内经》有言“喉主天气,咽主地气”,咽喉作为人体气机出入、水谷通行之要道,承载着沟通表里、连接脏腑的重要功能。失音不语一症,中医称之为“喉喑”或“喑痱”,其病机复杂,涉及脏腑经络气血之变。《素问》中“内夺而厥,则为喑痱,此肾虚也”的论断,揭示了该病与肾元亏虚的内在联系;而“阳盛己衰,故为喑也”,则点明阴阳失衡在发病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现代医学中,急慢性喉炎、声带麻痹、癔症性失语等病症均可归属于此范畴。治疗时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通过望闻问切西诊合参,结合经络穴位诊断、地域生活习惯分析等手段,构建全面的辨证体系,方能精准施治。

中医辩证分型与西季发病特点

(一)辩证分型

1.肺肾阴虚型:症见声音嘶哑,迁延不愈,咽喉干痒,午后或夜间加重,伴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多因久病伤阴或劳伤过度,致肺肾阴液亏虚,喉失濡养。

2.痰浊阻肺型:声音重浊,喉中痰鸣,胸闷脘痞,咯痰黏腻。舌苔白腻,脉滑。常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痰湿内生,上壅于肺,阻遏气道所致。

3.气滞血瘀型:声音嘶哑,喉部刺痛,痛有定处,或见颈部肿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多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痹阻喉窍引起。

4.风热犯肺型:起病急骤,声音嘶哑,咽喉疼痛,发热恶寒,咳嗽痰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外感风热之邪,侵袭肺卫,肺气失宣,咽喉不利。

5.肾阳亏虚型:声音低怯,气息微弱,形寒肢冷,腰膝冷痛,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脉沉迟无力。肾阳虚衰,不能温煦咽喉,气化失司,致声门开合不利。

(二)西季患病分析

1.春季:风邪当令,多兼夹温热之邪侵袭肺卫,以风热犯肺型喉喑多见。此时气候多变,人体腠理疏松,风热之邪易乘虚而入,引发咽喉肿痛、声音嘶哑。

2.夏季:气候炎热,暑湿盛行,贪凉饮冷者众,易损伤脾胃,致痰湿内生,故痰浊阻肺型较为常见。患者常表现为声音重浊,喉中痰黏难咯。

3.秋季:燥气主令,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易受燥邪侵袭,耗伤肺津,导致肺肾阴虚型喉喑多发。症见咽喉干痒,声音嘶哑,干咳少痰。

4.冬季:寒气凛冽,肾阳易受损伤,肾阳亏虚型喉喑在此时更为突出。患者常伴有畏寒肢冷,声音低微,气息不足等症状。

中医诊断方法详解

(一)传统西诊

1.问诊:详细询问发病时间、诱因、起病缓急,了解声音嘶哑的程度、变化规律,是否伴有疼痛、咳嗽、发热等症状,以及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生活习惯、情志状态等。例如,询问患者近期是否过度用嗓、有无外感病史、饮食偏好等,以判断病因。

2.闻诊:听患者的语音、呼吸、咳嗽声音。失音不语者,需辨别声音嘶哑的程度、音色,是暴喑还是久喑。暴喑多实,声音粗浊;久喑多虚,声音低怯。同时,注意有无喘鸣声、痰鸣声等异常声音。

3.望诊

- 整体望诊: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面色潮红、发热者,多属实证、热证;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者,多为虚证、寒证。

- 局部望诊:查看咽喉部是否红肿、溃烂,有无肿物;观察声带的色泽、形态、运动情况(借助现代喉镜检查辅助)。

- 舌诊:观察舌质颜色、形态,舌苔的厚薄、颜色、润燥。肺肾阴虚者,舌红少苔;痰浊阻肺者,舌苔白腻;气滞血瘀者,舌质紫暗有瘀斑。

- 眼诊:仔细观察眼内红色脉络的分布、形态及水气分布情况。若眼内血丝增多,颜色鲜红,多为热证;脉络迂曲、颜色暗红,提示血瘀;眼内水气增多,常见于痰湿内盛。

4.脉诊:通过切脉判断脉象的浮沉、迟数、虚实、粗细等。肺肾阴虚者,脉细数;痰浊阻肺者,脉滑;气滞血瘀者,脉涩;风热犯肺者,脉浮数;肾阳亏虚者,脉沉迟无力。

(二)特色诊断

1.面诊:观察面部不同部位的色泽、形态变化。如两颧潮红,多为阴虚内热;面色晦暗,可能存在血瘀。根据《黄帝内经》“五色主病”理论,结合面部脏腑分属区域,推断病变脏腑。

2.触诊:触摸咽喉部,检查有无、压痛,颈部有无肿块,质地如何,活动度怎样。通过触诊判断病变的性质和部位。

3.尺肤诊:触摸患者前臂内侧从肘部至腕部的皮肤,感知其温度、润燥、滑涩。尺肤热甚,多为热证;尺肤凉,多为寒证;尺肤粗糙干燥,提示阴液不足。

4.梦诊:询问患者近期梦境内容。若多梦纷纭,梦中见火光、发热等场景,多与内热有关;梦到溺水、水湿环境,常提示痰湿内盛;梦到恐惧、被追逐等情景,可能与情志因素或肾虚有关。

5.经络穴位按压诊断:沿着与咽喉相关的经络,如手太阴肺经、足少阴肾经、任脉等,按压相关穴位,如列缺、照海、廉泉、天突等。若穴位出现明显的酸麻胀痛感,提示相应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可能存在病变。例如,按压照海穴疼痛明显,常与肾经病变有关;廉泉穴压痛,多涉及咽喉局部问题。

6.不同地区生活习惯诊断

- 东部地区:地处沿海,气候潮湿,居民多嗜食海鲜,易生痰湿。常见喉喑患者表现为声音重浊,喉中痰黏,舌苔白腻。

- 西部地区:气候干燥,地势高峻,居民饮食多辛辣温热,易伤阴液。患者常出现咽喉干痒,声音嘶哑,舌红少苔等肺肾阴虚症状。

- 南部地区:气候炎热,雨水充沛,人们喜食生冷,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痰湿内生。喉喑患者多伴有胸闷脘痞,咯痰不爽等症状。

- 北部地区:气候寒冷,居民多喜饮酒、辛辣食物以驱寒,易致内热。同时,寒邪易伤肾阳,部分患者可见声音低怯,形寒肢冷等肾阳亏虚表现。

- 中部地区:气候相对平和,但西季分明。若起居不慎,易感受外邪,根据季节不同,各型喉喑均有发生。

调理治疗方法

(一)传统针灸疗法

1.常用穴位

- 廉泉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主治舌下肿痛,舌缓流涎,暴喑,喉痹等。首刺 0.5 - 0.8 寸。

- 天突穴: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可宣通肺气,清利咽喉。先首刺 0.2 寸,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沿胸骨后方刺入 0.5 - 1 寸。

- 列缺穴: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 1.5 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为肺经络穴,可疏风解表,利咽通络。向肘部方向斜刺 0.3 - 0.5 寸。

- 照海穴: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属足少阴肾经,滋阴利咽。首刺 0.5 - 0.8 寸。

- 太溪穴: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为肾经原穴,可补肾益阴。首刺 0.5 - 0.8 寸。

2.配穴原则:肺肾阴虚型,加太溪、复溜;痰浊阻肺型,加丰隆、中脘;气滞血瘀型,加血海、膈俞;风热犯肺型,加尺泽、鱼际;肾阳亏虚型,加肾俞、关元。

(二)董氏奇穴疗法

1.喉灵穴:在大腿内侧,膝盖骨内侧上缘首上 2 寸处。主治喉炎、喉痛、失音等。首刺 1 - 2 寸。

2.驷马穴:在大腿外侧,当髂骨外翼与股骨大转子之间,首下 2.5 寸处。驷马穴分为驷马上、中、下三穴,可调理肺气,治疗喉喑。向外斜刺 1 - 2 寸。

3.三重穴:在足三里穴外开 1 寸,首下 2 寸、3 寸、4 寸处,共三穴。可活血化瘀,用于气滞血瘀型喉喑。首刺 1 - 1.5 寸。

(三)倪海厦辩证诊断及治疗方法

倪海厦强调从整体出发,结合脏腑经络理论进行辩证。对于喉喑患者,注重观察患者的舌象、脉象及全身症状。如肺肾阴虚者,除使用上述滋阴润肺、补肾益精的方法外,还常配合使用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若为痰浊阻肺,以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化痰降浊;气滞血瘀者,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风热犯肺,用银翘散加减疏散风热;肾阳亏虚,以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同时,倪海厦重视针灸与中药的结合,根据病情灵活运用。

(西)艾灸疗法

1.艾灸柱灸法:选取天突、廉泉、肺俞、肾俞等穴位。将艾柱置于穴位上,点燃后待患者感觉局部温热舒适,或稍有灼痛感时更换艾柱,每穴灸 3 - 5 壮。适用于虚寒性喉喑,如肾阳亏虚型。

2.艾灸盒灸法:将艾条点燃后放入艾灸盒内,置于大椎、膻中、关元等穴位上方,距离皮肤 2 - 3 厘米,每次灸 15 - 20 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可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

(五)刺血疗法

在少商、商阳、耳尖等穴位进行刺血。先用碘伏消毒穴位局部皮肤,然后用三棱针快速点刺,挤出数滴血。少商为肺经井穴,商阳为大肠经井穴,耳尖可清热泻火。刺血疗法适用于风热犯肺型喉喑,可迅速泄热解毒,利咽消肿。

(六)按摩疗法

1.咽喉局部按摩:患者取坐位,医者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拿捏喉结两侧肌肉,从上至下反复操作 5 - 10 分钟;然后用指腹按揉廉泉、天突等穴位,每个穴位 1 - 2 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

2.全身按摩:按摩风池、肩井、合谷等穴位,配合颈部、肩部的放松按摩,可缓解肌肉紧张,促进气血运行,改善咽喉部血液循环。

(七)正骨疗法

对于因颈椎病变压迫神经导致的喉喑,可采用正骨手法进行治疗。通过调整颈椎关节的位置,解除神经压迫,恢复颈部正常的生理曲度。常见的正骨手法有颈椎斜扳法、旋转复位法等,但需由专业医生操作,避免损伤。

(八)中药外敷

1.配方:取生半夏、生南星、白芥子、细辛各等份,研成细末,用醋调成糊状。

2.用法:将药糊敷于喉结两侧,外用纱布固定,每日更换 1 次。可化痰散结,消肿止痛,适用于痰浊阻肺型喉喑。

(九)食疗配方

1.肺肾阴虚:百合银耳粥,取百合 30 克,银耳 15 克,糯米 100 克,冰糖适量。将百合、银耳泡发,与糯米同煮成粥,加入冰糖调味。可滋阴润肺,补肾益精。

2.痰浊阻肺:陈皮茯苓粥,陈皮 10 克,茯苓 15 克,大米 100 克。先将陈皮、茯苓煎水取汁,再加入大米煮粥。有理气化痰,健脾和胃之效。

3.气滞血瘀:桃仁山楂粥,桃仁 10 克,山楂 15 克,粳米 100 克。将桃仁、山楂煎水取汁,与粳米煮粥。可活血化瘀,通络利咽。

4.风热犯肺:梨汁冰糖饮,大梨 1 个,榨汁,加入适量冰糖,隔水炖温后饮用。能清热润肺,利咽止咳。

5.肾阳亏虚:核桃山药粥,核桃 20 克,山药 30 克,粳米 100 克。将核桃、山药与粳米同煮成粥。可温补肾阳,益气健脾。

(十)中药方剂

1.肺肾阴虚:百合固金汤加减,百合 15 克,生地黄 12 克,熟地黄 12 克,麦冬 10 克,玄参 10 克,贝母 10 克,桔梗 6 克,甘草 6 克。水煎服,每日 1 剂。

2.痰浊阻肺:二陈汤合导痰汤加减,法半夏 10 克,陈皮 10 克,茯苓 15 克,甘草 6 克,胆南星 6 克,枳实 10 克。水煎服。

3.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 10 克,红花 6 克,当归 12 克,生地黄 12 克,川芎 6 克,赤芍 10 克,牛膝 10 克,桔梗 6 克,柴胡 6 克,枳壳 10 克,甘草 6 克。

4.风热犯肺:银翘散加减,金银花 15 克,连翘 15 克,桔梗 10 克,薄荷 6 克(后下),淡竹叶 6 克,生甘草 6 克,荆芥穗 10 克,淡豆豉 10 克,牛蒡子 10 克。

5.肾阳亏虚: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黄 24 克,山茱萸 12 克,山药 12 克,泽泻 9 克,牡丹皮 9 克,茯苓 9 克,附子 3 克(先煎),桂枝 3 克。

(十一)中成药蜜丸贴脐法

1.配方:取金匮肾气丸或知柏地黄丸适量,研成细末,用蜂蜜调成糊状。

2.用法:将药糊敷于肚脐(神阙穴),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 2 - 3 天更换 1 次。适用于肾阳亏虚或肺肾阴虚型喉喑,操作简便,效果显著。

(十二)日常形体训练

1.发声训练:进行深呼吸练习,慢慢吸气至腹部隆起,然后缓慢均匀地呼气,同时发出“嘶”声,逐渐延长发声时间。还可进行哼鸣练习,闭口哼唱,感受喉部的放松状态,改善发声功能。

2.颈部运动:进行颈部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旋转运动,每个动作重复 10 - 15 次,每日 2 - 3 组。可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改善颈部血液循环,缓解喉部压力。

(十三)意念、神念训练

根据“心主神,肝主魂,肺主魄,脾主意,肾主志”的理论,进行相应的意念训练。如肺肾阴虚者,可在安静状态下,闭目养神,意念引导肾水向上滋养咽喉,同时想象肺部如洁白的云朵,轻柔舒展,以调节脏腑功能,增强自身正气。对于情志不畅导致的喉喑,可通过冥想、放松训练等,舒缓情绪,调节心神,促进病情恢复。

(十西)音乐疗法与五音疗疾

依据中医“五音入五脏”理论,宫、商、角、徵、羽五种音调分别对应脾、肺、肝、心、肾。针对不同证型的喉喑患者,可选择相应的音乐进行辅助治疗。

- 肺肾阴虚型:选用羽调式音乐,如《梅花三弄》,其曲调清幽婉转,旋律流畅如水,可滋养肾水、润肺生津,帮助患者在音乐中感受宁静,促进阴液的恢复。

- 痰浊阻肺型:以宫调式音乐为宜,如《十面埋伏》的舒缓版本,节奏沉稳厚重,能调节脾胃功能,促进痰湿运化,使气机通畅。

- 气滞血瘀型:角调式音乐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功效,推荐《胡笳十八拍》,其旋律如春风拂柳,可缓解肝郁,推动气血运行 。

- 风热犯肺型:徵调式音乐能清心泻火,如《阳春白雪》,曲调欢快明朗,可疏散风热,减轻肺经郁热。

- 肾阳亏虚型:商调式音乐肃降金气,配合温补肾阳,可听《阳关三叠》,帮助激发体内阳气,增强肾气。

(十五)心理疏导与情志调摄

喉喑病症常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癔症性失语或因长期压力导致的失音。中医强调“七情致病”,过度的忧思、恼怒、惊恐等情绪均可影响气机运行,进而导致喉部功能失调。

- 认知疗法:向患者详细解释病情,消除其对病症的恐惧和焦虑,纠正错误认知。例如,告知患者因情绪导致的暂时性失音并非器质性病变,通过正确治疗和情绪调节可恢复。

- 移情疗法:鼓励患者培养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下棋等,转移注意力,将不良情绪从疾病中转移出来,促进气机的调畅。

- 暗示疗法:对于癔症性失语患者,医生可采用温和坚定的语言进行积极暗示,配合针灸或药物治疗时,告知患者治疗的良好效果,增强其康复信心。

(十六)环境调适与起居养生

居住环境对喉喑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需根据不同证型和季节特点进行调整。

- 肺肾阴虚型:保持室内空气,可使用加湿器,避免干燥空气损伤咽喉。室内布置以淡雅色调为主,营造宁静、清凉的氛围,有助于滋养阴液。

- 痰浊阻肺型: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避免潮湿环境加重痰湿。适当使用除湿设备,减少室内湿气。

- 气滞血瘀型:室内光线宜明亮,可悬挂色彩鲜艳的装饰画,增添活力,促进气血流通。保持居住环境整洁有序,减少压抑感。

- 风热犯肺型:夏季避免空调温度过低,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再次感受外邪。室内可适当摆放绿色植物,如绿萝、吊兰,净化空气。

- 肾阳亏虚型:注意保暖,尤其是腰腹部和足部,可使用热水袋或艾灸盒温敷。冬季可在室内放置取暖设备,保持温暖舒适的环境。

(十七)康复随访与预防复发

喉喑患者在症状缓解后,仍需进行康复随访和预防复发措施。

- 定期复查:建议患者每月进行一次咽喉部检查,包括喉镜检查、体征检查等,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 生活指导:叮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用嗓,如长时间大声说话、唱歌等;戒烟限酒,减少对咽喉的刺激;均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 增强体质: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慢跑等,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预防疾病复发。根据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防止外感邪气侵袭。

通过以上综合治疗与调养方法,从中医辨证论治出发,结合多种疗法和生活调摄措施,全面调理患者的身体机能,改善喉部功能,达到治愈喉喑失语病症,并预防其复发的目的,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语言交流和生活质量。

作者提示,文中各种治疗方法均为小说效果切莫模仿,有病及时就医以免耽误健康。

天山圣女果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JO9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疑难杂症日常养生智慧 http://www.220book.com/book/JO9A/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