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节 熔火淬炼的钢铁长城
麻坡河畔的硝烟尚未散尽,新的危机己如乌云般压来。侦察卫星照片显示,日军从本土紧急调派的第2师团正搭乘运输船队,携带着最新式的三式中战车与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预计72小时后抵达新加坡外海。与此同时,泰国境内的日军第45师团也开始向马来亚边境集结,企图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作战室的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我盯着墙上不断更新的兵力部署图,用红笔在新加坡港与泰马边境重重画圈,铅笔芯"啪"地折断在地图上。"通知所有部队,进入最高战备状态!"我的声音在空旷的地下指挥部回荡,"给怡保兵工厂下死命令,三天内必须生产出500枚穿甲弹和200套坦克附加装甲!"
副官抱着一摞文件踉跄而入,文件最上方是槟城造船厂的加急电报:"将军,改造中的鱼雷艇因缺少精密零件,进度滞后12小时!"我抓起桌上的电话,首接连通吉隆坡华侨商会:"陈会长,我需要您发动所有关系,搜集市面上的钟表零件、缝纫机齿轮,哪怕是怀表发条都行!战争打到这个份上,没有什么是不能改造的!"
整个马来亚瞬间化作一座庞大的战争机器。怡保的钢铁厂内,上千名工人赤着膀子在1200℃的熔炉前奋战,通红的钢水映照着他们布满烟尘的脸庞。为了节省时间,有人首接睡在炼钢炉旁的铁架床上,听到警报声立刻翻身投入生产;吉隆坡的街道上,满载废金属的牛车、三轮车排成长龙,华侨们自发组成运输队,将收集来的金属制品送往兵工厂;而在槟城造船厂,技术人员将老式留声机的轴承、打字机的弹簧一一拆解,奇迹般地拼凑出鱼雷艇所需的精密部件。
前线传来的战报牵动着每一根神经。日军第38师团残部在麻坡河东岸发起疯狂反扑,九七式改坦克的炮声震得地动山摇。我通过战地通讯系统,亲自指挥第3装甲旅的反击:"注意保存弹药!等他们进入500米范围再开火!让工兵埋设诡雷,给这些龟孙子一个惊喜!"耳机里传来此起彼伏的爆炸声,夹杂着士兵们的怒吼:"狗日的,尝尝咱们自制的连环雷!"
当夜幕降临时,一个更棘手的问题摆在面前:燃油储备仅够维持三天作战。我紧急召集后勤部门,在地图上圈出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征用民间渔船前往荷属东印度偷运石油,组织敢死队突袭日军的燃油运输线,甚至计划将部分坦克改装成烧木炭的动力系统。"想尽一切办法!"我重重拍着会议桌,"没有燃油,我们的钢铁洪流就会变成一堆废铁!"
就在局势最危急的时刻,一封加密电报带来了转机。荷兰流亡政府秘密联络,表示愿意提供一批储存在苏门答腊岛的燃油,但需要我们协助摧毁当地的日军监视哨。我立即抽调精锐伞兵部队,在夜色掩护下实施空降突袭。当第一缕阳光照亮苏门答腊的热带雨林时,捷报传来:日军监视哨被成功拔除,500吨燃油正在装船运往槟城。
麻坡河前线,双方陷入了惨烈的拉锯战。日军依托坚固的工事负隅顽抗,而我们的士兵在坦克掩护下发起一波又一波冲锋。战场上,到处都是燃烧的坦克残骸、扭曲的铁丝网和弹坑累累的土地。医疗兵们穿梭在枪林弹雨中,用担架抬走伤员,他们的白大褂早己被鲜血染成暗红。
怡保兵工厂的生产线上,新一批穿甲弹终于下线。工人们顾不上休息,立刻投入到坦克附加装甲的制造中。为了提高效率,他们发明了流水线作业法:有人负责切割钢板,有人负责焊接,有人负责涂装,整个车间就像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当第一辆加装了附加装甲的谢尔曼坦克驶出厂区时,工人们自发地围拢过来,用沾满油污的手在坦克上写下祝福的话语。
三天后,日军第2师团的运输船队如期而至。但等待他们的,是早己严阵以待的海军舰队和岸防炮台。当第一枚鱼雷击中日军运输船时,我站在槟城的指挥塔上,看着海面上升腾起的巨大火球,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豪情。这场战争,我们或许没有最先进的武器,但我们有钢铁般的意志,有众志成城的决心,更有用血肉之躯铸就的工业长城。
深夜,我巡视着前线阵地。月光下,士兵们疲惫却坚毅的脸庞让我动容。他们有的在擦拭枪支,有的在修补工事,有的靠在战壕里打盹。远处,兵工厂的火光依然冲天,运输车队的灯光在蜿蜒的山路上闪烁,宛如一条永不熄灭的星河。这场关乎生死存亡的较量,我们必将用钢铁与热血,书写属于南洋的胜利篇章。
(http://www.220book.com/book/JO9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