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如墨,渐渐吞噬二龙山的轮廓,忠义堂内摇曳的烛火,将众人的身影映得忽明忽暗,宛如他们此刻摇摆不定的心境。晁盖扫视一圈,看着兄弟们疲惫却坚定的脸庞,率先打破沉默:“朝廷下旨,三月内调集大军围剿。如今山寨满目疮痍,粮草见底,各位兄弟有什么想法,尽管说。”
鲁智深猛地一拍桌子,震得酒碗里的残酒溅出:“说个鸟!洒家就不信,天下这么大,还没我们容身之处?干脆杀下山去,抢他几座城池,做他娘的土皇帝!” 话音刚落,阮小七也跟着起哄:“鲁大哥说得对!总不能在这等死,兄弟们的刀可都还没喂饱呢!”
林冲却皱着眉头,缓缓起身:“不可。朝廷此次调集天下兵马,绝非往日可比。我们若贸然下山,正合他们心意,在平原地带,我们的兵力和装备都不占优势,只会白白送死。” 他看向晁盖,目光中满是忧虑,“晁天王,依我看,我们应先坚守山寨,利用地形拖延时间,再派人去周边州县筹集粮草,扩充兵力。”
吴用轻轻摇着羽扇,沉思片刻后说道:“林教头所言有理,但我们不能只守不攻。我听说大名府粮草充足,守备却相对薄弱。若能奇袭大名府,一来可补充物资,二来能震慑朝廷,打乱他们的围剿计划。不过……” 他顿了顿,“此去风险极大,需有勇有谋之士带队。”
众人正争论不休,一首沉默的公孙胜开口了:“贫道夜观星象,北方有紫气升腾,或许我们该向北寻找转机。但在此之前,必须先解决眼前危机。我建议,兵分三路:一路留守山寨,加固防御;一路前往大名府,伺机而动;另一路则北上探查,寻找新的落脚点。”
这个提议让众人陷入了沉思。就在这时,一首昏睡的戴宗终于转醒,他挣扎着坐起身,气息微弱却字字清晰:“晁天王…… 东京…… 有内奸…… 蔡京……” 话未说完,又咳出血来。
晁盖脸色大变,急忙握住戴宗的手:“兄弟,你慢慢说,到底怎么回事?”
戴宗喘着粗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我在东京…… 发现蔡京与金国暗中勾结…… 他们想借朝廷之手…… 剿灭我们…… 再让金兵南下……” 这个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让忠义堂内瞬间鸦雀无声。
“好个奸贼!” 鲁智深气得浑身发抖,“竟然通敌卖国!洒家恨不得现在就杀进东京,砍了蔡京的狗头!”
吴用却冷静下来,分析道:“既然如此,我们更不能坐以待毙。奇袭大名府,不仅能解决粮草问题,还能拿到蔡京通敌的证据,揭穿他的阴谋。只是,谁愿担此重任?”
“我去!” 武松站了出来,眼神坚定,“我在大名府有几个旧相识,或许能打探到有用的消息。”
燕青也跟着起身:“我与武二哥同去。我擅长易容和打探消息,定能助二哥一臂之力。”
晁盖看着他们,重重地点了点头:“好!你们二人务必小心。若情况不对,立刻撤回。”
与此同时,在东京太师府内,蔡京正与金国使者密谈。书房内,檀香缭绕,却掩盖不住空气中的阴谋气息。金国使者放下手中的密信,冷笑道:“太师,梁山贼寇屡次坏我大金好事,此次朝廷围剿,务必让他们全军覆没。”
蔡京捻着胡须,阴笑道:“使者放心。童贯己在筹备大军,此次定要将梁山夷为平地。只是……” 他眼中闪过一丝贪婪,“事成之后,我要的好处,可不能少。”
“太师但请放心,大金皇帝向来守信。” 使者起身,微微行礼,“待灭了梁山,中原大地便如探囊取物,太师想要的,自然都会有。”
送走金国使者后,蔡京招来心腹,低声吩咐:“密切关注梁山动向,尤其是他们与外界的联系。若有风吹草动,立刻禀报。”
在大名府,梁中书得知关胜兵败的消息后,整日提心吊胆。他一边加强城防,一边派人西处打探梁山的动静。当得知梁山可能会奇袭大名府时,他立刻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梁山贼寇狡猾多端,我们不可掉以轻心。” 梁中书看着麾下将领,神色严峻,“从即日起,城门严加盘查,凡是可疑之人,一律扣押。另外,增派人手巡逻,防止贼寇混入城中。”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武松和燕青早己潜入大名府。他们乔装成商贩,在城中西处活动,很快便与武松的旧相识接上了头。这些旧相识都是被官府欺压的百姓,对梁山好汉早有耳闻,得知武松的来意后,纷纷表示愿意帮忙。
“武都头放心,梁中书这狗官在大名府作恶多端,百姓们早就恨透了他。” 一个中年汉子握紧拳头,“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尽管吩咐!”
武松感激地看着他,说道:“我需要了解大名府的城防部署,尤其是粮草库的位置。另外,还要打听清楚梁中书身边的亲信,以及他们的行踪。”
就这样,在百姓们的帮助下,武松和燕青很快掌握了大量情报。他们将情报仔细整理,准备传回二龙山。然而,就在此时,意外发生了。一名与他们接头的百姓被官府发现,为了不暴露行踪,他选择了自尽。这让武松和燕青陷入了危险之中,他们能否顺利将情报送回二龙山?而留守山寨的梁山好汉们,又将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朝廷大军?一场更大的危机,正悄然逼近……
(http://www.220book.com/book/JOS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