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某沿海军港,海雾未散,一艘巨大的灰白色钢铁巨兽安静地泊在码头尽头,航母编号尚未喷涂,仅在舰艏处留有一个“005”的红色标记。
这是一艘尚未正式下水的005型电磁弹射航母,代号“青龙工程”。
在距离主舰300米的联合测试指挥中心内,军方高层、电力工程组、武器装备研究院专家,以及龙家安全局特别代表齐聚一堂。
他们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在中间那位身穿便装的年轻人——凌风。
“这就是你们的实验核心?”总工李鸿涛看着摆放在桌上的西颗黑金球体,语气中带着不掩饰的怀疑。
凌风不慌不忙地走过去,打开核心的防磁储箱,将其中一颗取出,像展示艺术品那样轻轻放到供电接口上。
“每一颗,峰值可输出 100 兆瓦。稳定运行可维持数月。”他说。
“巴掌大小的东西,就想替代舰内两座 30 吨的核裂变反应堆?”旁边一位海军中将忍不住皱眉。
“别看它体积小,它的结构密度和能量效率,是指数级提升。”凌风解释道,“再加上我们国家最近自主研制的超导配电环控系统,冷聚变能在舰上完整运行。”
“那它抗高频电磁干扰吗?”
“能适应潮湿、高盐高压的海上环境?”
“在冲击波或者战损条件下,能否保持冷却与能场闭锁?”
问题接踵而至。
凌风微微一笑,还没开口,妮可己经飘出画面外,“蹲”在舰桥监控屏里,对着凌风调皮眨眼——当然,别人是看不见的。
“这些问题我昨天就列过了。”他将一份近百页的【航母级部署环境适应性分析】摆上会议台。“我不是来试试的,是来确认它可以首接工作。”
在凌风的有序指挥下,测试正式展开。
首先进行的是动力接入与出海试航。
冷核聚变核心缓缓嵌入航母主电力中枢接口,连接点周围隐约泛起一层微波荡漾的磁感光晕,像海底发光的水母脉动着蓝光。随后,超导总控台与核心进行联调,系统自检程序启动,各项参数在主控屏幕上迅速跳转。
伴随着低沉的电磁共振声,全舰能源网络逐步切换至冷核供电模式。
“动力舱——接入完成!”
“电流输出稳定,负载曲线平稳。”
“主推进螺旋桨启动——开始出航!”
随着凌风点头确认,005航母如庞然巨鲸缓缓离岸,悄无声息地驶出港口。原本需要庞大反应堆预热的传统程序,如今在这颗巴掌大小的核心下,变得异常高效而静谧。
舰桥内,技术组、导航组、工程组的面孔在逐渐升腾的阳光中都显得凝重而专注,所有人都在盯着一件事:
——电力是否够稳定?冷核聚变,是否真的能承担全舰命脉?
随着航母稳定驶入测试海域,凌风下达了下一道指令:
“开始进行高负载测试。”
舰载电磁弹射装置被设定为首个高功率试验项目。
与此同时,舰桥、雷达系统、舰载电梯、弹药搬运臂、侦测雷达、通信中继等多个关键舱段,也全部陆续接入冷核聚变供电网络,监控组则开始实时记录功率消耗、能效波动、稳定系数等多个关键数据指标。
“核心输出稳定,反应效率为额定值 103%。电力响应时延低于0.3毫秒,远低于现役裂变反应堆。”
“舰载雷达启动功率曲线正常!”
“电梯运行电流负载与计算模型吻合,传输效率上升7个百分点!”
“冷核核心温控系统无过热迹象,磁约束场完美闭合。”
当所有数据纷纷归于稳定,凌风轻轻点头。
“可以弹射了。”
总控台内紧张一瞬拉满,随后是一道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
“倒计时开始——3、2、1!”
伴随着清脆的提示音,一道幽蓝微光从供电总线蔓延开来,如光蛇游走全舰,沿着超导管道贯穿舰身,照亮了整块主控舱屏幕。
下一秒,舰艉方向传来一声沉稳轰鸣!
“咔——!”电磁弹射系统启动,一枚模拟战斗机模块以超过 250 km/h 的速度呼啸而出,在晨曦之中划出一道银亮轨迹,精准飞出百米,电压曲线无一波动,全舰未现一丝跳电或迟滞。
“电场稳定!”
“负载应答精准,波形毫无毛刺!”
“全舰供电系统反馈——全绿!”
总控室内的气氛瞬间沸腾。
几名工程师忍不住对视一眼,情绪难抑,有人终于脱口而出:
“我靠……这不是换了电源,是首接把舰的文明等级提升了两个时代!”
“最后一项流程,测试一下最大功耗以及核聚变原料消耗情况。”凌风语气平静,目光却格外专注。
主控台上,控制组迅速调整参数,舰载冷核聚变核心进入最大功率激发模式。
“启动峰值载荷模拟器。”
“全舰进入极限耗能状态,各大系统拉满功率。”
舰桥照明由常态转入全功率模式,模拟战时高密度数据传输开启,舰载雷达转为360度无死角高速扫描,全舰弹射系统、电磁升降、通讯中继塔、动力推进舱全线激活,能耗数据以秒为单位狂飙。
舰体深处,西颗冷聚变核心表面泛起微微蓝光,磁场约束环强烈震荡,仿佛能听见电子在等离子束管内奔涌穿梭的回音。
“功率输出提升至 98MW……99……100!峰值到位。”
“冷却系统稳定,磁约束闭合率达99.97%,无电压回涌!”
“反应腔体温度维持正常,压强波动在±2%范围内!”
同时,一旁的能量学专家也迅速开始分析数据。
“初步统计,当前最大功耗条件下,氘-氚混合燃料的平均反应效率为94.2%。照此计算,一克燃料可维持峰值输出约53分钟。”
“理想连续运行状态下,日消耗约27.2克。”
数据一出,整个控制中心陷入了短暂的静默——惊讶、不敢置信,甚至有些发愣。
“27克?”有人低声重复。
“这比传统裂变反应堆少了几个数量级,还几乎零放射废料……”
“而且没有中子激发衰变堆芯老化问题,这系统——理论上能跑十年不用维护!”副总工程师几乎是吼出来的。
哪怕是军方背景最深的将领,也忍不住轻吸一口气,感到浑身血液都在一点点发热。
“报告完毕,所有系统峰值运行稳定,反应效率优秀,燃料消耗可控。”
凌风点了点头,缓缓合上资料夹,淡淡地开口:
“测试完成。”
站在观察窗前的几位军方首长,也终于从原本的冷峻神情中松动,低声交谈,语气中藏不住震撼与敬畏。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一位中将轻声道,“如果这东西稳定量产,我们将拥有真正不依赖燃料补给的远洋航母舰队。”
“零维护周期、无裂变污染、几乎无限续航……星辰大海,不再是幻想。”
测试结束后的会议室里,气氛仍未从刚才那一连串成功的数据中回落。
几位军方与能源部高层坐在长桌对面,看着凌风手边那份《冷核聚变核心试制与应用流程草案》,神色复杂。
这份文件,不仅包括了结构图纸、电磁约束参数、材料选型,甚至连实验建议值与误差容忍范围都标注得一清二楚——它是一份可以“照着造”的核心能源技术文件。
一位身着军装的将领终于开口,语气不无迟疑:
“凌风,这么跨时代的产物,制备流程真的也要选择公开吗?哪怕只是简化版的,起码也可以申请国家专利保护,防止技术外泄。你应该明白,一旦你这份资料公开,全世界都会开始仿制。”
凌风合上资料,目光平静地看着对方,语气不疾不徐:
“当然。为什么不公开?”
他顿了顿,语气突然一转:
“你们怕比不过对方吗?”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瞬间寂静,几位本就心存疑虑的中层官员不由得低下了头,甚至有人脸上掠过一丝羞赧。
凌风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望着港口方向正在被牵引回坞的005型航母。
“技术从不是禁锢出来的,也不是靠锁死专利堆出来的。”他缓缓开口,背影如山,“封锁、独占,只会让全人类的进步陷入胶着。”
“如果我们真的拥有绝对领先的能力,那就没必要担心别人模仿;如果连一份说明书都能让别人超越我们,那我们就不配引领这个时代。”
他回头看了一眼众人,目光如刀锋划破迷雾。
“我相信我们国家有智慧、有底气、有意志,去面对一个更公平、更高速的未来。”
“不是靠防守,而是靠始终走在前面。”
那一刻,会议室内无人再言语。
(http://www.220book.com/book/JTN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