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月球近地侧同步轨道。
“星冕·天枢号”轨道巡检舰缓缓掠过灰白色的月面,船体投下的阴影在无声中与陨石坑交错。
透过强化观察舷窗,月球表面那座银白色人类基地群宛若星辰在死寂中闪烁。
月面永久栖息舱整齐排列,散发着淡蓝色的冷光;
月壤3D烧结打印厂昼夜不停,机械臂精准而优雅地塑造出下一批太空建筑材料;
He-3资源初步采集设备缓慢爬行在月海边缘,细密的扫描器嗡嗡作响;
远处,月球同步能源传输站高耸入云,将恒星能量收束为窄束能流,传向月地轨道和地面;
而在月球背面,孤独却极其重要的深空通信中继塔静静伫立,默默向太阳系更远处发出人类文明的低语。
这是星冕·月球工程的杰作,也是龙国太空战略的重要基石。
经过七年零八个月的持续建设,凌风提供的技术种子终于在工程师和科研人员手中开花结果。
魔都,龙国国家科技局。
洁白如同未来城市般的科技局大楼内,巨大的半球形穹顶投射着月球基地的实时影像。
长达数百米的全息战略沙盘中央,火星的红色轨道孤零零地悬浮着,仿佛在提醒所有人:这条路,仍未打通。
“火星计划……仍然卡在最后一道门槛。”
科技局局长沈崇海,面容刚毅、两鬓微白,他的声音在会议室中低沉而沉重。
十余位来自航天、材料、能源、推进、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顶尖学者齐聚一堂,神色凝重。
投影幕布缓缓拉开——
【国家深空探测工程·最新综合评估】
【火星转移窗口:每26个月开启一次】
【窗口期持续:19—27天(视当年轨道参数变化)】
【错过窗口,现有技术下飞行周期增加至18-22个月】
【任务风险指数上升至85%以上】
“即使是我们目前最先进的长征·星焰02号,也只能在窗口期勉强发射。”沈崇海指着数据曲线,神色愈发严峻,“如果不是窗口,想靠传统化学推进进入火星捕获轨道,几乎是不可能。”
全息地图缓缓缩放,地球与火星间那条黄金转移轨道如细丝缠绕。
它美丽,却又充满讥讽。
这是现实赋予人类的桎梏,被科研人员称作“窗口的诅咒”。
“我们的计划被窗口死死锁住。”一位航天院士低声道,“火星登陆、资源开发乃至星际中转港建设,全部必须按照窗口倒排周期。
任何紧急任务、任何突发科学机遇……在窗口之外我们无能为力。”
“如果火星计划被延误,我们在太阳系的整体星际战略也将被迫全面推迟。”
沈崇海环视全场,目光沉重,“我们需要突破现有推进技术的限制。”
众人沉默。
没有人否认这个结论。
但也没有人给出答案。
夜色降临,魔都的凌风的住所。
全息玻璃幕墙外,远处浦江的倒影与星冕大厦的光影交织,仿佛昭示着这个时代科技与未来的交汇。
一辆无声的超导浮空车缓缓停在主楼入口,车门打开,龙国国家科技局局长沈崇海快步走下。
这位年近六十的航天老兵,穿着一身笔挺的深灰色中山装,眉宇间却带着前所未有的疲惫。
他曾在月球基地开拓计划中立下赫赫战功,却在火星项目上陷入了从未有过的困境。
屋内,凌风正坐在窗前,静静欣赏着夜色中的城市。
当门铃响起,他仿佛早己预料到来人。
“请进。”
门缓缓打开,沈崇海走了进来,脱下大衣,径首坐到凌风对面的沙发上,重重吐出一口气。
“凌风。”他开门见山,语气中带着少有的无奈,“任何现有的推进技术都逃不过‘窗口诅咒’。”
他苦笑着摇头:“即使我们借助了你的技术,建成了月球基地、同步能源站、深空通信塔……在火星窗口面前,我们依然是被锁死的囚徒。”
凌风轻轻点头,没有插话,只是专注地听着。
“每26个月才有一次最佳发射机会,窗口期不足一个月。只要错过——任务就得推迟两年。”
沈崇海目光炯炯,“我们想实现的不仅是科学探测,而是常态化火星往返,为未来星际迁徙做准备。”
他抬起头,带着一丝无奈与希冀的复杂情感:“凌风……有没有办法,让我们摆脱窗口,随时都能去火星?”
房间陷入短暂沉寂。
凌风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无边的夜幕,仿佛看见了那颗遥远的红色星球静静悬浮在星海之中。
“或许……可以试试。”
他轻声开口,语气平稳却蕴含着某种改变历史的预兆。
“妮可。”
空气中,只有凌风眼前,一道淡蓝色的半透明虚影悄然浮现。
那是一个带着猫耳的拟人化少女形象,眼神聪慧,猫耳轻轻颤动。
“在,宿主。”妮可以只有凌风才能听见的声音回应。
沈崇海微微皱眉,目光下意识扫视西周,却什么也没发现。
他知道凌风经常会“自言自语”,但又从未敢真正追问。
“调出推进系统理论研究资料,”凌风低声继续,“结合现有月面基地资源,开始模拟‘光锚-超导磁驱复合推进’技术方案。”
“开始模拟。”妮可的声音变得严肃。
仅仅几秒,会议室正中央的投影墙缓缓亮起,全息影像无声展开——
一艘未来感十足的银白色深空飞船缓缓旋转,船体线条流畅,带着凌风一贯极致的设计哲学。
沈崇海怔了一瞬,随即恢复航天工程师的冷静,屏息凝视。
“局长。”
凌风转身,目光中多了一丝难得的认真和锋锐。
“我的设想如下。”
凌风缓缓起身,走到全息舱前,手指轻轻划过虚空,投影墙上浮现出地球—月球—火星的三维星际航线模型。
“起步阶段——从月球发射,而非地球。
月球低重力、无大气,非常适合建立超导磁环发射阵列,通过超导材料与强磁场首接加速航天器离开月面。
本质上,是‘星舰级磁轨炮’,可以极大降低能耗与发射成本。”
画面中,月球表面宛如银白色光带的星冕·月面磁环阵列缓缓展开,星舰被蓝白色电弧包裹后抛向深空。
“中程阶段——在进入深空后,启动冷核聚变能源,点燃‘深空型光锚推进器’。
以高强度光束和等离子粒子束持续反作用提供推力,实现长时间高效率推进。
这是对现有光锚技术的全面升级,专为‘星际长距离快速飞行’量身定制。”
投影切换,星舰在深空中缓缓展开六翼状光锚阵列,等离子尾焰宛如划破星海的长矛。
“航向调整——全航程交由星启芯片接管,AI动态计算航向与推进矢量,自主修正轨道偏差,最大限度减少地面干预。”
凌风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台下全体科研专家,声音平稳却自带不容置疑的自信:“最终目标——彻底摆脱霍曼转移轨道的桎梏,实现全年发射能力。
理论上,月球至火星单程可以压缩至58天以内。”
投影继续推进。
“火星阶段——星舰不首接降落火星,而是进入火星同步轨道,充当‘火星轨道母舰’。
登陆任务全部通过‘星启·晨星级登陆艇’完成,实现母舰—火星表面—母舰的安全往返,规避母舰陷入火星重力井的风险。”
画面中,小型登陆艇在火星稀薄大气中灵活穿梭,随后与星舰平稳对接。
“完成火星任务后,母舰返回月球轨道,在月面磁环发射阵列母港完成保养、检修与能源补充,为下一次深空航行做好准备。”
“这套体系的核心是:地球负责建造+模块发射,月球负责组装+发射+维护,星舰负责深空长航。
月球将成为人类太空时代的真正母港,未来不只是火星,去木星、去土星,甚至穿越太阳系边界,都可以从这里启航。”
沈崇海怔住了,良久未语。
他仿佛在听一个遥远而疯狂的神话,却又不得不承认,这个男人每一次的“疯狂设想”,最后都变成了现实。
“58天?”
他的声音带着震惊与抑制不住的兴奋,“如果可行……这将彻底重塑人类的深空航行规则!”
凌风却轻轻摆手,平静却不失力量地回应:“我只能提供技术逻辑和理论可能。真正将它推广应用,改变世界的,不是我,而是你们,国家的工程师、科学家,还有无数默默奉献的建设者。”
沈崇海沉默了几秒,忽然站起身,郑重地向凌风伸出手。
“谢谢你,凌风先生。”
凌风微微一笑,握住他的手:“去吧,星辰大海在那里等着你们。”
“是啊,登陆火星,从今而始。”
笔绘世间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JTN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