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崇宁年间的深秋,梁山泊畔浓烟滚滚,锻造坊内传来震耳欲聋的锤击声。王伦站在三丈高的炼铁炉前,看着赤红的铁水顺着导流槽倾泻而下,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腰间玉佩在火光映照下泛着奇异的光晕,仿佛在见证一场足以改变冷兵器时代的变革——他要在这里,用改良的灌钢法,锻造出超越时代的神兵利器。
传统灌钢法需将生铁与熟铁叠放,以木炭加热锻打,但温度始终难以突破限制。王伦召集了梁山泊最顶尖的工匠,日夜钻研改良方案。“寨主,这木炭不耐烧,温度刚上去就又降下来了!”老匠头刘铁锤擦着汗,满脸焦虑。王伦望着不远处堆积如山的煤块,目光坚定:“改用煤炭!虽然烟尘大,但火力持久,定能解决温度问题。”
然而,改用煤炭并非易事。第一次试验时,炉内杂质过多,炼出的钢料脆如玻璃。王伦带着众人反复调试,在炉中加入石灰石造渣,又改进鼓风装置,将皮囊鼓风换成更高效的水力鼓风机。当第七十七次试验成功时,锻造坊内爆发出震天的欢呼——新炼出的钢料质地均匀,刃口寒光凛冽,轻轻一挥便能斩断普通铁剑。
以此为基础,王伦开始着手打造传说中的「冷锻瘊子甲」。这种铠甲以多层冷锻甲片缀连,表面锤出细密凸起,既增加防御力又减轻重量。他亲自设计甲片弧度,借鉴现代防弹衣的复合结构,在铁甲内衬上浸油牛皮。当第一套成型时,林冲亲自试穿,竟能在行动自如的情况下,轻松抵御强弩近距离射击。
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了朝廷耳中。高俅拍案而起:“小小梁山,竟敢私造军械!若任其发展,他日必成大患!”他立即安排工部细作潜入梁山泊,妄图窃取锻造技术。然而,这些细作低估了梁山的警惕性。鲁智深负责锻造坊守卫,这位粗中有细的好汉很快发现了异常——新来的杂役手掌细嫩,走路时竟带着几分文人的姿态。
“兀那厮!鬼鬼祟祟在这儿晃悠啥?”鲁智深一把揪住一名细作的衣领。对方强作镇定:“俺……俺是来帮忙运煤的。”鲁智深冷哼一声,突然扯开对方衣袖,露出腕间一道未愈合的剑伤:“运煤的手上会有剑伤?说!是不是高俅派来的?”细作脸色惨白,瘫倒在地。
王伦得知此事后,反而心生一计。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水浒之王伦来也》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他让萧让模仿工部图纸的风格,绘制出一套假的锻造图谱,故意在关键步骤上留下破绽,又让细作“侥幸逃脱”。高俅拿到图谱后大喜过望,立即命工部依样打造,结果造出的铠甲笨重不堪,还未上战场就多处开裂。
恼羞成怒的高俅决定动用王牌——调遣西军精锐「静塞军」前来围剿。这支重骑兵以人马皆披重甲著称,曾在宋辽之战中屡立战功,是北宋最强大的骑兵部队之一。探马来报时,梁山泊内气氛凝重。吴用看着情报,眉头紧锁:“静塞军的铁浮屠一旦冲锋,普通兵器根本无法阻挡。”
王伦却胸有成竹,他命人抬出一排新打造的钩镰枪。这种兵器由普通长枪改良而来,枪头下方加装可旋转的倒钩,枪杆缩短便于步卒灵活使用。“还记得水浒传中破连环马的钩镰枪吗?”王伦笑道,“我们在此基础上改良,钩刃淬火加钢,专门对付骑兵的马腿。”
决战当日,梁山泊外尘土飞扬。静塞军的重骑兵列成整齐的方阵,如同一堵移动的铁墙般压来。高俅坐在后方高台上,嘴角挂着得意的笑容:“小小梁山,今日便是你们的葬身之地!”然而,当骑兵进入射程,梁山泊内突然杀出数百名手持钩镰枪的步卒,他们结成严密的鱼鳞阵,前排蹲下,后排站立,枪钩交错如荆棘。
静塞军的战马狂奔而来,却在接触钩镰枪阵的瞬间纷纷倒地。倒钩轻易勾住马腿,让这些训练有素的战马失去平衡。骑兵们人仰马翻,还未起身,便被随后冲来的梁山军砍杀。鲁智深挥舞着水磨禅杖,如入无人之境;林冲挺着丈八蛇矛,专挑敌军将领厮杀。
战斗持续了不到两个时辰,曾经不可一世的静塞军全军覆没。高俅见势不妙,慌忙带着残部逃走。王伦站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望着手中寒光闪烁的钩镰枪,心中明白:这场铁器争锋的胜利,不仅巩固了梁山的地位,更向朝廷展示了他们不可小觑的实力。而这场胜利背后的技术革新,也将深远地影响着这个时代的战争格局。
战后,梁山泊的锻造坊更加忙碌。王伦不仅继续改良兵器铠甲,还开始打造农具,将先进的锻造技术推广到周边百姓中。他知道,真正的强大,不仅在于拥有锋利的兵器,更在于让这些技术造福于民。而高俅经此一役,对梁山更加忌惮,暗中谋划着更大的阴谋。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暗处悄然酝酿……
(http://www.220book.com/book/JUF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