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二年春,汴京的御街被鹅黄的绸缎装点得流光溢彩,三丈高的黄幡随风翻涌,将宣德门外的青石砖都映得金碧辉煌。宋徽宗头戴九旒冕旒,十二章纹衮服上的日月星辰刺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手持镶满东珠的玉笏,居高临下地望着丹墀下的身影——梁山泊寨主王伦身着素色襕衫,腰悬半块羊脂玉佩,明明是草莽出身,此刻却脊背挺首,颇有几分仙风道骨。
"王伦听封!"鸿胪寺卿展开明黄诏书,声音在广场上回荡,"朕念你治下梁山泊路不拾遗、商旅通达,特赐'护国真人'道号,赏紫袍金冠、玉柄拂尘,着令掌管玉清神霄宫诸事,望你弘扬道法,教化万民......"
王伦重重叩首时,余光瞥见台阶上蔡京嘴角的冷笑。三日前,正是这位权倾朝野的太师在崇政殿上奏:"陛下,那梁山泊屡破官军,与其强攻,不如以道教神权招安。王伦若受封护国真人,一则可显陛下仁德,二则能借神霄宫规制,镇住他的反骨。"这番话正中宋徽宗下怀——这位自诩"道君皇帝"的天子,正沉迷于编造"天神下降"的祥瑞,妄图以道教神权巩固统治。
当夜,王伦宿在神霄宫偏殿,望着梁上盘旋的蝙蝠,指尖无意识着玉佩。公孙胜悄无声息地闪入室内,道袍上还沾着观外的夜露:"寨主,这神霄宫大有蹊跷。三清殿地基埋着七十二枚刻满符咒的青铜钉,主殿梁柱用的是黑狗血浸泡过的桃木,分明是厌胜之术中最阴毒的'困龙局'!"
烛光骤然摇曳,王伦猛地起身,撞得案上《万寿道藏》哗啦翻开。厌胜之术源于巫蛊,向来为道门所不齿,而朝廷竟用此等下作手段,分明是想借神权诅咒梁山泊气运。他盯着书中"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批注,突然想起宋徽宗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正是在效仿殷商以神权治国的旧例。
"我们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王伦突然冷笑,"当年太祖皇帝陈桥兵变,编造'玄女授书'的祥瑞;如今我们便在嵩山故技重施,破了这'道君皇帝'的金身!"
三日后,嵩山少室峰云雾诡谲。当地樵夫张二柱忽见天际裂开金缝,一位身披赤罗霞帔的玄女踏莲而来,手中竹简展开时,竟飘落无数朱砂符文。"顺应天命,除魔卫道!"空谷中回荡着缥缈仙音,张二柱吓得瘫倒在地,待他连滚带爬下山报信时,消息己随着晨雾传遍十里八乡。
洛阳知府王孝廉带着衙役赶来时,正撞见几个村民在玄女降落处挖掘。"大人!挖到了!"一名壮汉挥着锄头,土坑中赫然露出刻满蝌蚪文的青铜简,最末处"宣和二年春"的字样还带着新鲜的泥土。王孝廉颤抖着摸出怀中《大宋祥瑞考》,发现简上文字竟与太祖年间的"玄女授书"如出一辙。
消息传入汴京,宋徽宗正在艮岳园炼制九转还丹。当太监战战兢兢呈上洛阳八百里加急时,丹炉中的铅汞突然炸开,溅得他道袍满是黑斑。"岂有此理!"天子将竹简摔在地上,震得"道君皇帝之宝"的玉玺都滚落案头,"分明是妖人作祟!"
但舆情己如野火燎原。各地道观纷纷上表,请求朝廷派人验证祥瑞;就连太学生们也在集英门前请愿,要求重查神霄宫修建账目。王伦趁机递上奏折,言辞恳切:"臣愿以护国真人之名,主持嵩山道观修缮,弘扬正统道统,以正视听。"
半月后,八百辆马车浩浩荡荡驶出汴京武库。车上覆盖的油布下,是前朝遗留的陌刀——这些曾让吐蕃骑兵闻风丧胆的利刃,刀身如霜似雪,刀柄缠着浸透桐油的牛皮。护送兵器的禁军将领看着王伦腰间的玉佩,总觉得那纹路与玄女简上的符文隐隐相似。
而在玉清神霄宫深处,公孙胜带着道童们重新绘制壁画。他故意将《老子八十一化图》中的"化胡成佛"改成"降魔卫道",又在梁柱间暗藏北斗七星阵法。当宋徽宗派来的监工质问时,他抚须笑道:"此乃顺应天道,镇压邪祟。"
秋风吹起时,梁山泊新组建的陌刀营己操练得虎虎生威。王伦站在聚义厅前,望着远处嵩山方向若隐若现的金光,手中玉佩突然发烫。他知道,这场始于神权的暗战,终将成为撬动赵宋统治根基的支点。而当宋徽宗在艮岳园对着破碎的丹炉长吁短叹时,中原大地的佛道两派,正悄然卷入一场改写历史的风暴之中。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水浒之王伦来也》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JUF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