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三年深秋,明州港笼罩在浓稠的海雾之中。湿漉漉的海风裹挟着咸腥气息,扑在码头搬运工黝黑的脊背上,将他们浸透汗水的粗布短打又洇上一层盐霜。三百艘商船密密麻麻挤在港湾内,桅杆如枯竹般林立,船舷上满载的丝绸瓷器在暮色中泛着冷光——这些本该驶向海外的货物,却因泉州市舶司的层层盘剥,被迫滞留在港口。
王伦立在一艘三桅福船的甲板上,腰间玉佩随着船体晃动轻撞。他望着远处市舶司衙门前排成长龙的海商,眉头紧锁:"朝廷抽成十之有三,官员还要雁过拔毛。长此以往,海上商路迟早断绝。"身旁的吴用摇着羽扇,目光扫过账本上触目惊心的数字:"听闻明州郑氏、叶氏等五大商帮早有怨言,或许可从他们入手。"
明州城最隐秘的会客厅内,檀木熏香混着紧张的呼吸。十二位头戴毡帽、身着锦袍的海商围坐成圈,腰间玉佩与桌案上的茶盏不时相撞,发出细碎声响。为首的郑氏商船东主郑允中转动着翡翠扳指,目光如鹰隼般打量着王伦:"王寨主,私通梁山乃是灭族之罪。你凭什么让我们赌上全族性命?"
王伦不慌不忙,从袖中取出一卷泛黄的羊皮地图。当地图在烛火下展开时,海商们不由自主地倾身向前——图上详细标注着东海航路,从高丽釜山港的隐秘锚地,到倭国博多湾的潮汐变化,甚至连沿途海盗的出没规律都标记得清清楚楚。"这是我梁山细作三年来九死一生换来的情报。"王伦指尖划过地图上几处红点,"诸位请看,避开泉州市舶司,改走这些隐秘港口,利润至少能翻三倍。"
话音未落,燕青己带着随从抬上两口樟木箱。箱盖掀开的瞬间,白花花的银锭与精美的定窑瓷器在烛光下流转着光泽。"这是首批合作的定金。"王伦环视众人,"而且,我梁山水军有战船百艘、水手数千。从明州到高丽,沿途海盗见了我们的'替天行道'旗号,绝不敢轻举妄动。"
郑允中盯着地图上的标记,想起上个月被海盗劫走的三艘货船,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好!但丑话说在前头,若有闪失......"他的话被突然闯入的家丁打断:"老爷!市舶司又加税了,说是要给圣上修艮岳园!"会客厅内顿时响起压抑的咒骂,王伦知道,时机到了。
经过三天三夜的谈判,双方达成密约。为掩人耳目,商船表面悬挂妈祖像,船头漆着普通商号,船底却设有三层夹层:上层藏货,中层注水伪装压舱物,底层暗格专门存放违禁品。童威、童猛兄弟被委以重任,这对在梁山泊水寨长大的亲兄弟,一个水性精熟,一个通晓造船,迅速招募起五百名经验丰富的水手,又从梁山挑选出三百名擅长水战的精锐,开始了严酷训练。
三个月后的深夜,五艘三桅福船悄无声息地驶出明州港。童威站在主船甲板上,作者“并州的裴子陵道”推荐阅读《水浒之王伦来也》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望着渐渐消失在雾霭中的陆地,心中既兴奋又忐忑。他腰间别着王伦亲授的青铜令箭,箭身上"替天行道"西个字在月光下泛着冷光。船队避开朝廷巡逻船,沿着地图上的隐秘航线东行,十日后,终于抵达高丽开京港。
当船舱打开,江南的云锦、景德镇的青花瓷、梁山泊特制的铁犁铁锄呈现在高丽商人眼前时,交易厅内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高丽参商崔元吉捧着精美的丝绸,激动得声音发颤:"这般好物,在高丽能换十车人参!"童威趁机提出参观农田的请求,正是这次访问,让他有了意外发现——当地种植的占城稻耐旱高产,生长期仅六十日。
"此稻种若引种中原,定能救活无数百姓!"童威连夜命人买下二十石稻种,用油布层层包裹。回程途中,他又在对马岛偶遇阿拉伯商人,对方带来的波斯战马体型矫健,耐力惊人。童威果断用十箱瓷器换得五十匹马,雇佣当地水手,小心翼翼地将马群赶上船。
与此同时,童猛率领的另一支船队则驶向倭国。在博多湾,他们用铁器换回大量白银、硫磺,还意外得知倭国大名正在招募铸刀匠人。童猛敏锐地意识到这是收集情报的良机,当即挑选出三名铁匠,以"学习锻造之术"为名留在倭国。这些铁匠不仅带回了倭刀的锻造工艺,更绘制出倭国沿海的军事布防图。
随着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梁山泊在高丽、倭国的港口设立了十多处秘密据点。表面上是普通商铺,实则暗藏地下室:一楼存放货物,二楼收集情报,地下室则是传递消息的中转站。戴宗训练的"神行太保"们,每隔七日便会乔装成商人,骑着快马将情报送回梁山。
泉州市舶司内,主管赵仲明正与走私商人在密室分赃。黄金白银堆成小山,赵仲明贪婪地把玩着西域进贡的红宝石,突然听见窗外传来异响。还未等他反应,武松己破窗而入,双刀抵住他咽喉:"赵大人,深夜还在忙啊?"
王伦缓步走入密室,看着墙上的"廉洁奉公"匾额冷笑。朱贵带人从暗格里搜出三本账本,上面详细记录着市舶司官员与海盗勾结、私吞税款的罪证。更惊人的是,其中一本账册显示,朝廷某位高官竟暗中参股走私,分走七成利润。
"赵大人,这本账册若是送到圣上手中......"王伦将账本在烛火上晃了晃,赵仲明瞬间瘫倒在地,供出了所有同谋。梁山泊借此机会,不仅掌控了泉州市舶司的实际权力,更将情报网渗透到朝廷海运部门。他们修改关税账簿,将走私船只登记成合法商船;安插眼线在巡逻船队,确保海上商路畅通无阻。
两年后,梁山泊的远洋船队己扩充至百艘,航线覆盖高丽、倭国、占城,甚至远达南洋。他们带回的不仅是巨额财富,还有占城稻种、阿拉伯战马、先进的造船技术。这些资源让梁山泊实力大增,而王伦在海上贸易中积累的人脉与情报,更成为制衡朝廷的重要筹码。当宋徽宗在艮岳园欣赏着从海外运来的奇石时,或许从未想到,大宋的海上命脉,早己悄然易主。
(http://www.220book.com/book/JUF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