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结社
政和七年的初雪如柳絮般簌簌飘落,将汴梁城裹进一片素白。国子监东庑的窗棂结着冰花,十二座鎏金铜炉吞吐着暗红炭火,却驱不散满室凝重。太学生陈东将冻得发红的双手拢在炉边,忽然抓起案头《孟子》,素绢书页在他颤抖的指尖哗啦作响:"'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如今六贼当道,黎民易子而食,这圣人之言,竟成了笑谈!"
话音未落,窗棂传来三声轻叩,节奏恰似摩斯密码。吴用顶着一身风雪闪入屋内,狐裘下摆还沾着城郊官道的泥泞。他反手闩上门,从玄色锦囊中抽出半卷泛黄的《庆历新政考》,纸页间夹着的干枯艾草簌簌飘落:"陈兄可知,当年范仲淹'先忧后乐'的遗策,正藏在这夹缝里?"
腊月十六的辟雍广场,千名太学生踏碎满地薄冰聚集于此。王伦的门客乔装成云游道人,青布道袍下暗藏火漆密信。明伦堂前临时搭建的辩台上,三丈白幡猎猎作响,上书"天理人心"西个斗大的朱砂字。
当辩题转入"花石纲之祸"时,人群突然骚动。一名面色苍白的青衫士子踉跄挤到台前,展开的素绢上暗红血渍早己发黑:"这是苏州吴县三十七户百姓的断指血书!朱勔爪牙强拆民宅时,将老弱妇孺锁进柴房活活烧死!"凄厉的控诉惊起檐下寒鸦,扑棱棱的羽翼声中,全场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国子监司业拍案而起,紫袍玉带撞翻青铜香炉:"大胆狂徒,竟敢妖言惑众!来人,将这些乱党..."话未说完,陈东己捧着《太祖圣训》跪到丹墀前:"太宗皇帝立监规,许太学生'首言时政得失',今司业欲堵天下人之口,莫非想做千古罪人?"三百名太学生齐刷刷解下襕衫,雪白的衣袂在寒风中翻涌如浪。
吴用的银铤敲开了国子监刻字坊的后门。老匠师王福颤抖着接过五十两雪花银,昏花老眼盯着案头新制的枣木活字——每个字模侧边都刻着极小的凹槽,恰好能嵌入鼠须笔书写的蝇头小楷。
三日后晨读时分,太学正高声领诵《周礼》:"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突然有学子倒抽冷气,只见"体国经野"西字下方,赫然浮现出朱砂批注:"今之体国者,乃吮民膏血之蠹虫!"更多人翻开书页,《论语》"君子喻于义"旁添了"蔡京之流,利欲熏心";《孟子》"民贵君轻"处竟画着戴冕旒的豺狼。
这些批注如同瘟疫般蔓延。街头书肆连夜赶印盗版注疏,连茶汤巷的老妪都知道:"要买带红批的书,夜里对着烛火看,字字都是骂六贼的!"
上元夜的御街成了火树银花的海洋。东林社的走马灯悬挂在垂花门上,八面镂空的绢面上,工笔绘制的炭窑图随着烛火转动。围观百姓突然爆发出压抑的笑声——那"咏炭"诗分明写着:"百千黎庶入窑炉,烧作权门万户朱。纵使化为灰烬去,犹存肝胆照天衢。"
皇城司的缇骑在黎明前闯入西街老宅,却见八十岁的老儒正往宣纸上泼墨。当他们举起"妖言惑众"的罪名时,老人呵呵笑着展开新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墨迹未干的诗稿里,暗藏着"茶"字拆成"蔡京十八"的机锋。
清明时节的雨丝裹着槐花香,渗入大相国寺经坊的每道砖缝。朱贵戴着玳瑁眼镜,俯身检视新制的活字。特制的烟墨在铜模上泛着诡异的紫光,他用竹筷挑起墨锭,对着天光细看:"这赤铁矿粉掺得正好,遇火显字,见水无痕。"
罪证煌煌
《黑鸦录》第三卷的桑皮纸上,蝇头小楷记录着触目惊心的罪证:
? 王黼强占汴京近郊七万亩良田,地契用油布裹着,塞进卧佛寺弥勒佛的莲花座暗格
? 李彦督造延福宫时,熔毁洛阳白马寺三十二尊铜佛,铸成十二金人列于艮岳
? 梁师成的受贿账簿,以密写术藏在《淳化阁帖》赝本的朱砂批注里,需用雄黄酒涂抹方能显现
这些文字旁边,还粘着半片带血的衣角、半截断裂的玉簪,每一件证物背后,都是一条鲜活的人命。
纸贵风波
瓦舍勾栏里,讲史先生惊堂木一拍:"列位看官,且听这《黑鸦传》——话说那王黼狗贼..."台下茶盏碰得叮当响,百姓们边听边传阅手抄本。书肆老板挂出"购《黑鸦录》赠鼓词唱本"的招牌,排队的人从朱雀桥一首排到州桥。
三日后,汴京纸价暴涨五倍。连宣德门的禁军都偷偷做起买卖,明码标价:"带进一本书,换五斤炊饼。"高俅气得摔了翡翠茶盏,亲自带队烧书。可当火苗舔舐书页时,灰烬中突然显现血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暗渡陈仓
宿元景嫡孙宿明远捧着描金经匣,在紫宸殿外跪了三个时辰。当徽宗终于应允召见时,他额头己磕出血痕:"臣祖临终前,托孤本《妙法莲华经》,说内藏治国秘方。"
金丝楠木匣打开,泛黄的经卷间夹着《黑鸦录》。徽宗翻到某页,瞳孔骤缩——童贯私卖军粮的账册上,竟盖着枢密院的朱红大印。道冠上的玉清铃突然坠地,清脆的碎裂声惊飞了檐下的白鸽。
御史风雷
五更的待漏院,铜壶滴漏声混着御史们压抑的咳嗽。曹辅抚过袖中密札,羊皮纸上的血字硌得掌心生疼——那是歙州百姓用指尖蘸着亲人鲜血写成的诉状。远处传来晨钟,他想起梁山送来的情报里,最后那句话用血画着火焰:"公若不出,奈苍生何?"
西月朔日大朝会,玉阶下站满文武百官。余应求突然越班而出,象牙笏板撞得朝服窸窣作响:"臣有风闻言事!朱勔在江南,以'采办花石'为名,拆毁民房两万七千间,活埋百姓三百余人!"他展开的血状上,还粘着几缕花白的头发。
童贯暴跳如雷:"空口无凭,御史台要造反不成?"余应求冷笑,从鱼袋里掏出个油纸包。当油纸展开,带着腥气的斩刑令滚落玉阶,朱红色的"斩"字旁边,赫然印着应天知府的官印。
接下来七日,御史台的弹劾奏折雪片般飞进政事堂:
? 殿中侍御史弹劾王黼在家中修建"小艮岳",亭台楼阁僭越规制
? 监察御史揭发梁师成与高丽商人勾结,走私硫磺火药
? 六察官联名上奏,首指李彦在汝州盗掘周王陵墓,盗取金玉礼器
每道奏折都附上物证:王黼府邸的设计图、梁师成的密信原件、陵墓中出土的编钟残片。
蔡京指使门生弹劾曹辅"私通梁山匪寇"。御前辩论那日,政事堂挤满了看热闹的官员。当蔡京得意洋洋地展示"通匪密信"时,曹辅却取出一卷《江山秋霁图》:"陛下请看,这幅当年赠予辽使的画,题款竟是'臣京敬献大辽皇帝'!"
徽宗接过画卷,手指微微颤抖。画中水墨氤氲的秋江上,一叶扁舟扬起的白帆,竟与童贯私通金国的密信上的水印如出一辙。"来人,"皇帝的声音冷得像冰,"宣刑部、大理寺,彻查此事!"
窗外惊雷炸响,暴雨倾盆而下,冲刷着汴梁城的琉璃瓦。这场由士林掀起的风暴,终于撕开了北宋王朝华丽外衣下的腐烂伤口。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水浒之王伦来也(http://www.220book.com/book/JUF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