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八年惊蛰,汴梁城的晨雾还未散尽,新郑门外己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三百座仓廪如同巨兽般拔地而起,夯土声、号子声交织成雄浑的乐章。这些仓廪外墙皆以青砖包砌,墙基深埋三丈,顶部覆以桐油浸过的茅草,既能防潮又可防火。朱贵身着粗布短打,腰间别着磁石验粮棒,穿梭在忙碌的人群中,目光如炬。
"吱呀——"随着沉重的木门开启,第一车漕粮缓缓驶入。朱贵快步上前,从麻袋中取出一小把粟米,放在掌心细细揉搓。忽然,他眉头紧锁,举起磁石验粮棒轻轻叩击麻袋。只听"叮铃"一声脆响,棒头的铜铃骤然作响,声音尖锐刺耳,惊飞了屋檐下的麻雀。
"掺沙!"朱贵厉声喝道,手中验粮棒首指漕运官。这根看似普通的木杆,实则暗藏玄机:内部中空,嵌入了数枚磁石,一旦接触掺杂铁屑的沙石,便会引发共鸣。漕运官脸色瞬间煞白,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大人饶命!小人也是被漕帮逼迫......"
朱贵展开一卷黄绫,上面用朱砂工整地写着"青苗贷契约":"春借一石,秋还一石二斗,遇灾减半!"他的声音在空旷的仓廪中回荡:"朝廷设常平仓,不是为了盘剥百姓!今春大旱,所有借贷利息一律免除!"围观的百姓先是一愣,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有人甚至跪地磕头,额头撞在青石板上咚咚作响。
一夜之间,汴京城七十二正店的酒旗全部换成了黑色底纹、金边勾勒的"梁"字徽记。樊楼,这座号称"天下第一酒楼"的建筑,飞檐斗拱间却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掌柜王富死死抱住账本,额头上青筋暴起:"这是我樊楼的机密,你们无权查看!"
林冲冷笑一声,手中长枪一抖,枪尖如毒蛇般挑开柜台暗格。众人定睛一看,里面整齐码放着两本账册:一本用普通墨汁书写,记录着表面营收;另一本则用磁粉笔写成,字迹遇水方才显现。朱贵取来一碗清水泼在账簿上,瞬间,密密麻麻的暗账显露无遗——偷税漏税、囤积居奇、勾结官府的记录触目惊心。
消息传开,汴梁城的商人们坐不住了。以往他们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并州的裴子陵道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如今却发现自己的财路被截断。米价从斗百文暴跌至六十文,绸缎庄的蜀锦堆积如山,常平仓的标价竟比苏杭原产地还低三成。这一切,皆因梁山控制了漕运要道,掌握了物资调配的主动权。
士绅曹氏,这位在汴京商界呼风唤雨的人物,联合十三行发起罢市。店铺大门紧闭,街道上空无一人,往日繁华的汴梁城仿佛一座空城。然而,曹氏暗中将十万石粮深埋地窖,企图制造粮荒,逼迫梁山就范。
鲁智深带领陌刀队如黑云般压至曹府。朱贵手持磁石探棒,在庭院中来回踱步。当探棒靠近假山时,棒头的磁针突然剧烈摆动,指向山体深处。"挖!"鲁智深一声怒吼,陌刀队立即行动。砖石飞溅间,一扇铁门显露出来,腐臭的气息扑面而来。
地窖内,十万石粮食早己发霉变质,白蛆在霉米中蠕动,令人作呕。林冲当场下令焚烧劣粮,冲天的火光中,灰烬随风飘散,竟在空中拼出"民为粮本"西个大字。围观的百姓痛哭流涕,纷纷跪倒在地,高呼"青天大老爷"。这场较量,以梁山的完胜告终,也让百姓看到了新政权为民做主的决心。
市易司门前,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只见朱贵身旁立着一架巨大的磁石秤,秤杆足有三丈长,秤砣如磨盘般厚重。"此秤名为'公平秤',"朱贵高声说道,"凡缺斤少两者,秤砣自坠示警!"
绸商赵氏心怀侥幸,在秤杆中灌铅作弊。当他称量绸缎时,诡异的事情发生了:秤砣突然不受控制,"砰"的一声坠落,将青砖地面砸出一个深坑。更令人震惊的是,铅液从秤杆裂缝中缓缓流出,在地面凝结成块。
朱贵命人将赵氏绑在磁秤上示众,围观百姓群情激愤。突然,秤砣再次坠落,这一次竟砸开了地面,露出一个地窖。众人探头望去,里面摆满了私铸铜钱的模具。真相大白,赵氏不仅缺斤少两,还私铸钱币,罪加一等。
这场"磁秤公案"轰动汴梁,市易司的威严得以树立。从此,商户们再也不敢弄虚作假,百姓们购物时也多了一份安心。均输平准之策,如同春风化雨,悄然改变着这座千年古都的商业生态。
(http://www.220book.com/book/JUF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