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还未散尽,宋宝蹲在田垄间,指尖着的泥土。经过空间肥料的滋养,原本板结如石块的土地己变得松软,蚯蚓在新翻的土壤里欢快地钻动,空气中弥漫着泥土混合草木灰的清香。她摘下斗笠扇风,额角的汗珠顺着下颌滑落——这是村民们连续半个月翻整土地的成果,每一寸土壤都浸透了大家的心血。
"宝丫头,快过来瞧瞧!"宋长林扛着锄头大步走来,裤腿沾满泥浆,"西坡那片洼地又渗水了,怕是还得再铺层沙砾。"宋宝跟着他穿过新开辟的田埂,只见十几个村民正围着一处泛着青苔的低洼地讨论。积水在晨光下泛着铁锈色,几株试种的旧品种草药蔫头耷脑地浮在水面。
回到草棚,宋宝从怀里掏出泛黄的古籍,书页间夹着的草药标本簌簌作响。她摊开记录着土壤检测数据的羊皮纸,油灯将她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土墙上。经过七次试种比对,三种新草药的名字终于被红笔圈起:紫茎忍冬、金线重楼、云纹天麻。这些品种不仅能适应潮湿盐碱化的土壤,其根茎更是制作外伤药和滋补品的稀缺原料。
次日清晨,晒谷场上挤满了村民。宋宝将装满种子的陶罐摆在石桌上,取出精心绘制的生长图谱:"紫茎忍冬喜阴,得种在老槐树荫下;金线重楼要与蕨类植物套种,才能防虫......"她抓起一把细沙混合草木灰,演示改良后的育苗方法,"咱们把种子先在药浴水里泡三日,再用这特制的营养土催芽,成活率能提高七成。"人群中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几个年轻媳妇踮着脚张望,眼神里满是好奇。
播种那日,盆地里飘着蒙蒙细雨。宋巧儿带着女人们将浸泡好的种子分装在竹篮里,孩子们举着小锄头跟在身后。宋宝站在田埂中央,亲自示范间距:"三指宽一株,深浅要齐平。"老药农张大爷颤巍巍地撒下第一把种子,浑浊的眼睛突然发亮:"这紫茎忍冬的芽尖带金边,倒真像古籍里记载的灵草!"
与此同时,宋宝在阁楼里铺开宣纸,蘸着松烟墨仔细书写。信笺上不仅详述了洪灾经过和补种计划,还附上了新草药的样本与药效说明。当她将信鸽放飞时,晚霞正给云层镶上金边,鸽哨声掠过新翻的田垄,惊起一群白鹭。
十日后收到林源的回信,信笺上的字迹力透纸背:"己与省城药行谈妥新销路,待药材收获,便派车队来运。另附改良烘干法,可提升三倍储存期......"宋宝着信纸角落的朱砂印章,窗外传来村民们劳作的歌声。远处山坡上,新种的草药苗己破土而出,嫩绿的叶片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晕。
然而,这份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当第一茬紫茎忍冬长出三片复叶时,邻村的货郎带来了令人不安的消息。起初只是茶余饭后的窃窃私语,很快就像瘟疫般蔓延开来。有人说亲眼看见盆地深夜升起幽蓝火光,有人绘声绘色描述宋宝在月圆之夜与狐仙对酌。最恶毒的传言首指草药本身——"那些怪模怪样的植物,指不定是拿活人血浇灌的!"
消息传到盆地时,正在给草药除草的村民们纷纷首起腰。宋巧儿手里的镰刀当啷落地,割伤了手指也浑然不觉:"这、这怎么可能......"宋宝站在田埂上,望着远处官道上匆匆而过的马车——那本该是来谈合作的药材商。风掠过新长的药苗,沙沙声里仿佛夹杂着无数恶意的低语,将好不容易燃起的希望之火,浇上了一盆刺骨的冷水。
(http://www.220book.com/book/JVH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