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瑞电材这家企业的起源可追溯到 1976 年苏州中学校办工厂成立的光刻胶研发室,当时工厂里一群怀揣梦想的科研工作者,在简陋的厂房里开启了光刻胶的探索之路,1985 年,研发室转型为集体企业,正式踏上产业化征程,这便是晶瑞电材的前身。
一路走来,他们历经无数次配方调整、工艺改良,在光刻胶及配套试剂领域默默耕耘,凭借着对技术的执着,成为国内光刻胶产业的先行者之一。
当然了,由于国内整体产业水平低下,即使精瑞电材是国内最先进的企业,与国际上的前沿水平也要有不少差距。
不过既然秦奕会邀请精瑞电材来参加会议,自然也是因为前世这家企业在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里发挥了重要作用。
前世在 1993 年,他们与瀛国瑞翁、丸红合资成立苏城瑞红,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实现光刻胶的规模化生产,这条生产线里的紫外负型光刻胶和宽谱正胶等产品,在当时极大缓解了国内市场的需求缺口。
到了 2001 年,其子公司苏城精瑞化学有限公司成立,自成立后,公司先后承担国家‘863 计划’和‘02 专项’,在超纯化学材料领域持续取得突破。
尤其是在 2010 年前后,其 i 线光刻胶实现量产,并顺利通过华芯国际、华虹宏力等客户的认证,成为国内首家实现 IC 制造商核心光刻胶量产的企业,这无疑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
更不用说在资本市场和多元化布局上,2017 年精瑞电材上市后,通过一系列并购,不仅扩大了光刻胶及高纯试剂产能,还切入锂电池材料领域,进入三星供应链。
这些发展轨迹都证明,晶瑞电材不仅有深厚的技术沉淀,更具备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突围的能力。
如今鹏城筹备产业联盟,正是需要这样既有历史底蕴,又有开拓精神的企业,这样的联盟成员不仅能在当下的光刻胶技术攻坚上贡献力量,更能为联盟未来多元化发展、应对市场变化提供一份力量。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再次缓缓推开。
华伟董事长任争斐穿着领口微微起球的藏蓝色中山装,逆着走廊的光走进来,他的肩头还沾着几片细碎的粉笔灰,那是刚才在和高校合作的实验室里,给年轻科研人员讲解技术难题时落下的。
紧接着,兴中电子的董事长侯韦贵握着复古造型的钢笔踱步走了进来,他不急不躁地绕着会议桌走了半圈,时不时弯腰查看桌上的资料,最后优雅地落座。
在任争斐和侯韦贵之后,会议室的门不断开合,陆陆续续又有其他相关企业代表来到现场,有的行色匆匆,抱着厚重的文件袋,眼神中满是对合作的期待;有的则神态悠然,与熟识的代表低声交谈,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整个会议室的气氛愈发热烈,讨论声此起彼伏。
正当众人谈得热火朝天时,周希舞带着秦奕、科技革命:万物互联时代的领路人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科技革命:万物互联时代的领路人最新章节随便看!江尚舟和冷书瑶等人阔步而入。
周希舞周身似有一股无形的磁场,举手投足间,决策者的威严与魄力展露无遗;秦奕嘴角噙着一抹自信的微笑,眼神明亮而锐利,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江尚舟抱着一摞厚厚的会议资料,脚步轻快,有条不紊地穿梭在人群中,熟练地安排着各项事宜。
三人的到来,瞬间让原本喧闹的会议室如同接入强电流的精密仪器,所有讨论声都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众人挺首的背脊与发亮的眼神,昭示着这场关乎产业命运的对话即将进入实质性阶段。
就在众人准备正式开始会议时,突然有人压低声音,语气中带着遗憾与感慨地小声嘟囔道:“锡城江南无线电器材厂要是也派代表来了就好了,908 工程核心,国内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当之无愧的王者……”
这话一出,原本还带着些许嘈杂的会议室,瞬间安静了几分。
1990 年的锡城江南无线电器材厂,也成 742 厂,在国内半导体产业中确实堪称行业的中流砥柱,其不仅是 “908 工程” 的主体单位,也是国家“七五” 头号工程——无锡微电子工程的落地单位。
早在 1985 年,它便建成了我国首条从瀛国东芝引进的 3 英寸硅片全产业链生产线,该生产线年产集成电路高达 3000 万块,占当时全国总产量的近 40%,稳稳托举起国内集成电路生产的大半壁江山。
其产品主要服务于彩电国产化进程,填补了消费电子领域的关键空白,让国产彩电得以在技术上实现质的飞跃,走进千家万户,在工艺水平上,742 厂更是一骑绝尘,采用 5 微米双极型工艺,与国际主流水平对标。
而彼时,国内多数企业还在低端分立器件或小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的泥沼中挣扎,仍停留在 1.5 英寸产线的落后水平。
在产业生态构建与人才输出方面,742 厂同样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截至 1990 年,742 厂己培养出大批技术骨干,这些人才如同一股股源头活水,被输送到国内各个半导体企业中,成为支撑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身旁的人轻轻碰了碰说话者的手臂,语气中带着无奈:“这节骨眼,就别提了。”
说话者这时也意识到不妥,微微颔首,歉意地环视西周。
秦奕听到众人提及锡城江南无线电器材厂,心情也有些复杂。
作为重生者,他清楚地知道,尽管此刻的 742 厂光芒万丈,但在未来的发展浪潮中,由于包括 “908 工程” 在内的种种复杂因素,它将快速掉队,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
想到这里,秦奕眼神中也是闪过一丝忧虑,他深知,半导体产业风云变幻,没有企业能永远躺在功劳簿上,唯有不断创新、紧跟时代步伐,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此次产业联盟,或许就是大家携手突破困境、重塑产业格局的关键契机。
(http://www.220book.com/book/JVU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