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验证这一发现的准确性,秦奕立刻协调地面控制中心,调整 “深空电磁信号探测卫星” 的观测角度,让卫星对该矮行星展开 72 小时持续监测。
三天后,卫星传回的高清数据让整个研究团队振奋不己:矮行星表面不仅存在疑似人工开凿的规则纹路,且纹路的几何精度误差小于 0.1%,更关键的是,在特定时间段,这些纹路会反射出周期性电磁信号,其频率与秦奕在太空捕捉到的异常编码信号完全吻合。
“这绝非自然形成的现象,” 秦奕在专项研讨会上,指着屏幕上的纹路成像图与信号波形对比图说道,“从反射信号的调制模式来看,它与人类早期深空探测器的信号特征有相似之处,我们不能排除这是地外文明留下痕迹的可能。”
基于这一突破性发现,秦奕牵头制定了 “天鹅座矮行星探测计划”,计划研发一款专用探测器 —— 该探测器将搭载分辨率达 0.1 米的成像设备,以及升级版的超导量子信号接收器,以便近距离观测矮行星表面细节并捕捉更多潜在信号。
消息传出后,欧洲航天局、美国宇航局等国际机构纷纷提出合作申请,希望参与探测器研发与后续数据共享。
秦奕与国内团队经过多轮讨论,最终确定 “核心技术自主、关键数据共享” 的合作模式。
探测器的成像系统、信号解码算法等核心技术由华国团队主导研发,而探测过程中获取的基础天体数据,则通过国际天文数据平台向全球科研机构开放,既保障了华国在核心技术领域的主导权,也为全球深空探索协作提供了可行路径。
在二期工程的推进中,秦奕将更多精力投入到 6 米可折叠式卫星天线的研发调试中。
当时,华国航天科技集团的车间里,天线原型机己进入最后的性能测试阶段,但在一次关键调试中,天线展开机构出现 0.5 毫米的精度误差 —— 这一误差首接导致信号接收灵敏度比设计指标低 5%,无法满足后续探测需求。
秦奕得知情况后,立刻驻守车间,与工程师们一起拆解展开机构的机械结构图纸。
结合自己在太空操作卫星设备的经验,他提出 “分段式校准方案”:将天线展开过程拆解为 5 个独立阶段,每个阶段设置 2 个精度检测点,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机械臂的位移数据,再由控制系统根据数据偏差调整电机转速,逐步修正误差。
为验证方案可行性,团队连续进行 15 次模拟展开测试,每次测试后都根据数据优化校准参数,最终将天线展开精度控制在 0.05 毫米以内,信号接收灵敏度不仅达标,还比设计指标高出 8%。
“新天线的优势不止于此,” 负责材料研发的工程师向秦奕介绍,“我们采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比传统卫星天线材料轻 30%,却能承受太空 - 200℃至 150℃的极端温差,以及强辐射环境的侵蚀,使用寿命可延长至 10 年以上。”
除了天线,二期工程的卫星平台研发也在秦奕的推动下取得突破。
他牵头 “星云” 团队与华芯国际合作,针对太空环境的特殊性,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科技革命:万物互联时代的领路人 研发出 “抗辐射多核处理器”—— 该处理器通过特殊的电路设计,能抵御高能粒子的冲击,在太空环境下保持稳定运算,其数据处理速度比现有卫星使用的处理器提升 3 倍,可满足海量探测数据的实时分析需求。
按照计划,搭载这款天线与处理器的二期卫星,将于次年年初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届时它将一方面对天鹅座矮行星展开持续探测,另一方面进一步研究黑洞吸积盘的物质演化规律,为人类理解黑洞周边的物理环境提供更多数据支撑。
而在 “深空探测技术创新联盟” 的运作上,秦奕从成立之初就明确了 “整合资源、攻克难题、培养人才” 的核心目标。
他首先梳理国内相关领域的优质资源,最终整合了 23 所高校、15 家科研机构与 8 家企业,涵盖卫星材料、深空通信、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等多个细分领域。
为保障技术研发的资金与效率,他还推动联盟设立 “核心技术攻关专项基金”,基金规模达 5 亿元,重点扶持那些具有前瞻性但短期盈利性较弱的技术项目。
在联盟的推动下,多项关键技术很快实现突破:清华大学研发的 “新型耐高温卫星涂层”,通过在传统涂层中加入纳米陶瓷颗粒,将卫星耐受高温的极限提升至 600℃,同时具备优异的抗辐射性能,能将卫星在太空中的使用寿命延长 5 年。
华伟团队开发的 “深空量子通信系统”,则完成了地面模拟测试,该系统利用量子纠缠原理传输数据,不仅传输速度比传统微波通信快 10 倍,还能有效抵御信号干扰与窃听,未来可应用于卫星与地球之间的超高速、高安全通信。
在人才培养方面,秦奕联合联盟成员单位,在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 10 所高校开设 “深空探测专项班”—— 专项班采用 “理论 + 实践” 的培养模式,学生除了学习天体物理、航天工程等专业知识,还能参与联盟的实际项目研发,比如协助处理卫星传回的探测数据,或参与探测器零部件的设计优化。
“我们不仅要攻克当下的技术难题,更要为行业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秦奕在专项班开班仪式上,面对首批 50 名学员说道,“深空探测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业,希望你们能带着对宇宙的好奇与热爱,投身其中,让华国的航天梦在你们手中薪火相传。”
某天傍晚,秦奕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中后,他从书架上取出那本伴随自己多年的天眼工作笔记。
翻开泛黄的纸页,从 2005 年首次捕捉到异常信号的记录,到太空探测期间的关键发现,再到如今各领域的突破进展,每一页都写满了奋斗的痕迹。
他拿起笔,在最新一页写下:“异常编码信号指向天鹅座矮行星,二期卫星天线调试成功,创新联盟推动多项技术突破。深空探测之路虽远,然行则将至。”
写完,他合上笔记本,走到窗前,望着夜空中闪烁的星星 —— 天鹅座的方向,那颗神秘的矮行星与黑洞仍在释放着未知的信号,而他知道,在自己与无数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华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影响力正不断提升,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脚步,也必将迈向更遥远的未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JVU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