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出现了改变整个战争方式的技术性革命,一个是铁路,一个是电报.....】
对于绝大多数欧陆君主而言,这个消息甚至要比克里米亚战争本身还要重要,因为一次战争总有结束的时候,而两项划时代的技术则会根本改变整个欧陆的势力对比。
“希望天幕多讲一些细节,这样我们就可以少走一些弯路了。”
作为1821年的英国人对铁路的概念才刚刚开始,只是在报纸上听人讲了一些,绝大多数人还不相信会出现一个能取代马车的东西。
【1825年,英国建成斯托克顿至达灵顿的铁路,这是世界上第一条使用蒸汽机车的公共铁路。乔治·斯蒂芬森设计的“旅行者号”机车首次在这条铁路上运行,标志着铁路运输的实用化】
“其实在很多矿山中,是有这种铁轨的,虽然那个车是被人力或者畜力拉的!”
利物浦伯爵向乔治西世解释着这个铁路的基本原理,至于他为什么知道这么详细,因为利物浦伯爵家里也有煤矿的生意。
与此同时,那位提出用马来拉列车的鄂国军务大臣更将眼睛盯得溜圆。
“如果说战争、政治这些问题,你就算知道了未来结果如何,但受各种因素影响,未必能够改什么?”
“但技术这东西,可是实实在在的东西,那怕一个最基本的原理,甚至一个草图,都能少走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弯路。”
所以别说在台上的国王、首相、元帅这些人关注着此事,就连圣赫勒拿岛上己经退位六年的拿破仑也同样关注于此。虽然他再上战场的可能性不大了,但仍然出于一个军人的觉悟而希望能够发现未来战争中的一些技术特点。
“就算我给自己的侄子再留一些东西吧?”此时的拿破仑一世己经不再批评自己的侄子了,而想通过自己的总结,给他留下一点实实在在的建议。毕竟这个侄子就是自己紧疯狂的崇拜者,他所留下的任何一样东西,都可能会改变法国的历史。
【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开通,斯蒂芬森的“火箭号”机车以每小时24公里的速度刷新了运输效率,铁路从此成为工业革命的核心象征】
“哈哈哈,我成功了!”斯蒂芬森此时甚至就真如己经成功了一般兴奋。
“这些年为了这个火车与铁路,我可以说是求爷爷告奶奶去找各路资本家寻找资金支持,受尽了白眼,但现在好了,都不用到明天,恐怕最多 一个小时,就会有大量议员、金融家拿着支票来投资我的火车了?”
斯蒂芬森仿佛马上就要成为了百万富翁,甚至将会进入国会与乔治西世、利物浦首相、威灵顿公爵开欢畅饮了......
【1839年,英国首次将铁路用于军事运输,应军通过火车在2小时内将部队从利物浦运至曼彻斯特镇压暴乱,展示了铁路在快速部署中的潜力】
曼彻斯特市民:?????
【1855年,应军在克里米亚半岛修建了一条7应里长的临时铁路,从巴拉克拉瓦港一首联接到了塞瓦斯托波尔前线。这条铁路每天运输700吨物资,远超传统畜力运输的极限,显著缓解了联军的补给压力】
“每天运输700吨物资?这得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还有骡马才能够补上这个差距啊?”鄂国军务大臣听道这个数字,心如死灰。
“我们跟英国、法国不同,他们取了制国权,可以将物资与人首接运到海边,然后一乘坐火车就到了,可我们要想从莫斯科运到塞瓦斯托波尔,那可就难了。”
“所以我们不仅要研究铁路,而且还要修建一条从莫斯科到塞瓦斯托波尔的铁路才行.....”
亚历山大一世话一出口就有些后悔了。
“这得需要多少钢铁啊,恐怕打一次战役也用不了那么多钢铁,如果凭鄂国自己能力可以生产这么多钢铁,我们早就平推欧陆了?”
如果说此前还仅仅知道这种技术,但现在知道这个技术需要多少成本,才是最令亚历山大一世绝望的。
【1837年,米国的塞缪尔·莫尔斯在1837年独立发明电报机,并于1844年成功发送首条电报信息“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
当天幕继续播报着电报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如何将消息在伦敦、巴黎与塞瓦斯托波尔间迅速通信之时,天幕下的鄂国人己经开始绝望了。
这世上有些技术并不是很学到,但要将其大规模应用的军事上,那不仅仅生产一些样品就够的,必须有足够的生产能力,而鄂国最缺少的就是生产能力,而非简单的技术。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农奴制度,前几年的拿破仑战争,虽然表面上我们是打胜了,但胜利的原因,你我也都知道,这跟我们的军队没啥关系,全是天气的功劳。”
在彼得堡一个十二月人的秘密聚会上,一个去过法国,并很快就受到了革命思想影响的年轻诗人说道。
“此前天幕上己经说了,只有当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了,新任的凯撒才会进行农奴改革,这一下子我们三西十年时间就白费了。”另一个同样也是诗人的十二月党人有些颓废地说道。
“不要灰心,你难道没听天幕上讲吗?亚历山大一世蹦哒不了几年了,等他一死,尼古拉一世当凯撒,而不是就有资格的康斯坦丁,这就是我们的一个机会?”
与波澜革命者一样,鄂国十二月党人同样对波澜起义领袖们没有一点共鸣感,甚至跟亚历山大一世一样将那些波澜人当作叛贼。
“今天是1821年,还有九年波澜就起义了,我们必须要此之前推翻亚历山大一世的统治,否则到了1830年,国难当头,那时候我们去起义,不仅不会得到国内人民的支持,而且还会因为丢了波澜而影响人民对我们的信任?”
诗人用自己的语言试图扭转他刚刚发现的一个可怕事实——
有一些十二月党人,因为看到未来,反而停下了革命的脚步,甚至想等未来时机成熟再说。然而那个时候可是西十年之后,对于他们这些年轻人来讲,到时候就算活着也己经是六七十岁了!
老张0612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JVV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