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皇宫的议政大殿内,烛火在穿堂风中明灭不定。
白起将西域石碑拓片、江南古书残页与宇宙传回的影像资料铺满长案,那些形态各异的文字符号仿佛在黑暗中低语。
“诸位请看,”他用朱砂笔圈出几处相似纹路,“无论是沙漠石碑、邪教密典,还是遗忘之海的怪物,都与这个形似钥匙的符号有关。”
沈括的加急信被快马送入殿中,羊皮纸上还带着宇宙辐射的焦痕:“遗忘之海核心的怪物,其本质是被扭曲的‘文字记忆集合体’。我们尝试用《永乐大典》的编纂逻辑梳理碎片,发现‘记忆之钥’或许并非实体,而是一种……文明共识。”
白起着信笺上晕染的墨迹,突然想起临安说书人讲过的典故——仓颉造字时,曾以万民心愿为墨,天地灵气为纸。
此时的西域沙漠,岳飞正带领士兵用北斗七星方位搭建“文字星阵”。
他们将《甘石星经》的记载刻在青铜钉上,以石碑群为中心布下结界。
当最后一根刻有“天枢”二字的铜钉入土,整片沙丘突然震动起来。
无数泛着磷光的文字从地底涌出,拼凑成一座巨大的文字迷宫,入口处赫然悬着半透明的“记忆”二字,星渊文字与汉字的笔画相互缠绕,却在边缘处泛着不祥的黑气。
“这是考验。”岳飞握紧长枪,枪缨扫过地面时带起一串火星,“若不能在日出前走出迷宫,所有记忆都会被吞噬。”
士兵们分成小队,手持刻有《孙子兵法》的竹简探路。
每当遇到歧路,竹简上的文字就会自动排列组合,指向正确方向。
但随着深入,迷宫中的幻象愈发真实——有人看到战死的亲眷,有人遇见儿时的自己,这些幻影口中念念有词,说的却是正在消亡的方言土语,每一个音节都在瓦解他们对文字的坚定。
江南水乡,韩世忠从邪教据点搜出的古书中,藏着更惊人的秘密。
书页间夹着的人皮地图显示,在黄河源头的星宿海,藏着能激活“记忆之钥”的三件圣物:刻有大禹治水图的玉圭、记载着殷商甲骨文的龟甲,以及用星渊文明火种锻造的青铜灯。
“原来他们想复活上古文字的黑暗面。”韩世忠望着窗外被雨水冲刷的“文明文”路牌,突然下令,“备船!我们逆流而上!”
宇宙深处,沈括的穿梭舰被“文字记忆集合体”释放的“遗忘浪潮”包围。
舰体外壳的文明铭文正在快速褪色,李清照急中生智,指挥学者们用鲜血在舱壁书写。
当她的指尖划过“文以载道”西字,鲜血竟在虚空凝成实体,化作巨大的毛笔,将溃散的文字重新勾勒。
“看!这些文字在吸收我们的生命力!”一名星渊学者惊呼。
沈括却大笑起来:“不!这是文字在反哺我们——当书写者带着必死的觉悟,文字就会获得永恒的生命力!”
地球上,白起发起的“文明记忆征集令”得到空前响应。
临安的老绣娘捐出了家传的《绣谱》,上面用苏绣针法绣着己失传的吴越方言;
玛雅城邦的祭司送来刻满星象文字的太阳石;
欧洲的游吟诗人传唱着用拉丁文与汉字合写的史诗。
这些承载着不同文明记忆的物件,通过新建成的“文字驿站”,源源不断运往幽州。
秦桧旧部的残余势力却在暗处行动。
他们伪装成运送记忆物件的驿卒,将掺有“遗忘粉末”的包裹混入其中。
当这些包裹抵达驿站,接触到“文明文”标识的瞬间,整个建筑轰然倒塌,化作吞噬一切的文字黑洞。
白起接到急报时,手中的茶盏应声而碎:“传令下去,所有驿站改为军事化管理!同时,让沈括尽快研发文字防伪技术!”
在星宿海畔,韩世忠的船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黄河水突然变成墨色,河面上漂浮着无数写有“忘”字的羊皮筏,每靠近船只一丈,船员们就会忘记一种文字的写法。
“用船桨写《黄河颂》!”韩世忠率先在甲板上刻下第一笔。
随着铿锵有力的诗句成型,墨色河水开始翻涌,从河底升起三块巨大的石碑,分别刻着“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文字,正是三件圣物的线索所在。 而在遗忘之海,沈括的穿梭舰终于发现了“记忆之钥”的真相——那是悬浮在虚空中的一座文字祭坛,由所有文明中代表“希望”的文字共同构成。
但祭坛西周,“文字记忆集合体”化作万千触手,正试图将其拖入黑暗深渊。“启动文明熔炉!”
沈括按下红色按钮,穿梭舰核心处,地球与星渊文明的火种开始融合,喷射出的光芒中,无数“文明文”符号组成巨手,朝着祭坛伸去……
(http://www.220book.com/book/JZ8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