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念那句“好!我干!”说得斩钉截铁,声音不大,却像一颗石子投进了李良的心湖。他看着妻子脸颊上因激动而泛起的红晕,心里比自己谈成任何一笔生意都来得熨帖。他知道,从这一刻起,顾念不再是那个躲在他身后,需要他推着往前走的女人了。她有了自己的山头要占,有了自己的旗子要插。
这天晚上,夫妻俩就着煤油灯的光,头挨着头,在炕桌上铺开一张白纸,一个说,一个写,把开店的各种事项一条条列了出来。从找门面、装修、买货架,到办执照、招人、开业宣传,李良说得头头是道,顾念听得格外认真,时不时还提出自己的想法。
“店里得亮堂,要安好几个灯泡,不能像供销社那样黑乎乎的。”
“镜子要大,得能照着全身,城里姑娘爱俏,肯定喜欢。”
“还得有个地方给人家坐着歇歇脚,端杯水喝,服务得好。”
李良听着顾念一条条补充,心里乐开了花。他发现,自己的妻子不是没有想法,只是以前被穷日子和自卑束缚住了。一旦给了她机会和底气,她的聪慧和细心就全展现出来了。
第二天一早,李良就把开店的事跟西位老人说了。出乎他意料的是,这次没人反对。或许是伏尔加小轿车带来的冲击太大,又或许是“念念牌”服装实打实挣来的钱太有说服力,李建国只是吧嗒吧嗒抽了两口旱烟,闷声说了一句:“你们年轻人的事,自己拿主意,别把家底折腾光就行。”
张兰和王秀兰两个当妈的,则是一边心疼钱,一边又为顾念高兴。她们拉着顾念的手,嘱咐她别太累,注意身体。顾卫国这个老丈人,如今看女婿是越看越顺眼,他拍着李良的肩膀,只说了一句:“大胆干,家里有我们呢。”
家里的支持让李良彻底没了后顾之忧。但他心里清楚,眼下最要紧的,还不是开店,而是给合作社买回那辆能拉走一座山的大卡车。
蔬菜合作社的菜地里,绿油油一片,长势喜人。西红柿己经开始泛红,黄瓜顶着小黄花,一根根水灵灵的。村民们的热情空前高涨,每天天不亮就下地,伺候这些宝贝疙瘩比伺候自己孩子还上心。可热情归热情,运输的问题就像一块大石头,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手扶拖拉机突突突地响,一天跑两趟县城己经是极限,拉的货也就两千来斤。可地里一天能摘下来的菜,起码有上万斤。剩下的怎么办?眼睁睁看着烂在地里?
李良把伏尔加开到村西头的菜地边上,合作社的十几户人家都聚了过来,一个个愁眉苦脸。
“良子,这可咋办啊?眼看就要大丰收了,运不出去,咱们不是白忙活一场?”李大山蹲在地上,满是泥土的手揪着自己的头发。
“是啊,良子,昨儿个王经理还打电话来催,说菜少了不够卖,让咱们多送点去。”张铁柱也跟着附和,一脸的焦急。
李良给大伙儿挨个散了一圈烟,自己也点上一根,不急不慢地吸了一口,才开口道:“大伙儿别慌,这事我心里有数。上回开会不是说了吗?买大卡车!”
“可……可那玩意儿得上万块,咱们手里的钱加起来也不够啊。”一个村民小声嘀咕。
李良笑了笑,把烟蒂在鞋底上摁灭,声音提了起来:“钱的事,我来想办法。但是买车,光有钱不行,还得有门路,要指标。这事,我得去镇上和县里跑一趟。你们这几天,先把熟了的菜都摘下来,用井水泡着,能保鲜一两天。等我的好消息!”
他的话像一颗定心丸,让原本慌乱的村民们都安静了下来。如今的李良,在他们心里就跟神仙差不多,他说有办法,那就一定有办法。
安抚好村民,李良没有耽搁,首接开着车去了镇政府。他没首接找周书记,而是先找到了王支书,把合作社遇到的难题和买车的打算原原本本说了一遍。
王支书听完,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疙瘩:“买解放卡车?良子,你这步子迈得也太大了!那东西可比你的小轿车还难弄,都是国营单位才有的。咱们一个村办的合作社,想买那个,难啊!”
“难也得办。”李良的态度很坚决,“王叔,这是咱们后海村能不能彻底翻身的关键一步。只要有了大卡-车,咱们的菜就能源源不断地运出去,甚至能拉到省城卖。到时候,不光是咱们这十几户,全村人都能跟着种菜致富。这是多大的好事?周书记和镇上的领导,没理由不支持咱们吧?”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再说了,我这也不是给自己买,是给合作社买,车落在集体户头上。这是发展集体经济,是响应国家号召。我准备写一份详细的报告,把咱们合作社的成绩、遇到的困难和未来的规划都写清楚,请您和周书记一起递到县里去。”
王支书看着李良,心里翻江倒海。他发现自己越来越看不透这个年轻人了。他想事情的角度,总是比别人高出一大截。
买车这么大的事,从他嘴里说出来,就不是败家,而是为了发展集体经济,为了带领全村致富。这觉悟,别说一个农民,就是他这个当了半辈子村支书的人都自愧不如。
“行!你小子有这个心,王叔就陪你闯一闯!”王支书一拍大腿,“你赶紧写报告,我这就去跟周书记汇报,咱们一起想办法!”
李良要的就是这句话。他知道,这种事必须通过官方渠道,一级一级往上走,才最稳妥。自己现在是县里、镇里都挂了号的致富带头人,这个身份就是最好用的招牌。
回到家,李良把自己关在屋里,花了一个下午,认认真真地写了一份几千字的报告。他没有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朴实的数据和语言,详细阐述了后海村蔬菜合作社从无到有,从几亩地到二十几亩地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面临的巨大运输瓶颈。在报告的最后,他恳切地请求上级领导,为这个刚刚萌芽的集体经济项目,解决一台运输车辆的指标问题,并承诺车辆将作为合作社的固定资产,专用于农产品运输,为搞活农村经济贡献力量。
写完报告,李良自己读了一遍,觉得很满意。这份报告,情理据兼备,既有成绩,又有困难,更有决心,任何一个想做出政绩的领导看了,恐怕都很难拒绝。
第二天,李良带着报告,和王支书一起,再次走进了镇委周书记的办公室。
周书记看完报告,沉默了许久。他用手指在桌上轻轻敲着,办公室里只有挂钟的滴答声。李良和王支书都有些紧张,不知道这位领导在想什么。
忽然,周书记抬起头,开口了:“李良同志,你这个报告,写得很好,很实在。你们后海村的蔬菜合作社,是我们镇,乃至我们县农村改革的一个亮点。这个困难,我们镇上不能坐视不理。”
李良心里一喜,知道有门儿。
周书记接着说:“不过,解放卡车的指标,确实非常紧张。镇里一年也分不到一两个。这样吧,这份报告我收下了。我亲自去一趟县里,找主管农业的刘副县长汇报这个情况。你们的合作社是县里树的典型,刘副县长亲自去视察过的,他对你们印象很深。这件事,县里出面,比我们镇上出面要容易得多。”
周书记的话,让李良和王支书喜出望外。他们没想到,周书记会这么重视,甚至愿意亲自跑一趟县里。
“谢谢周书记!太感谢您了!”王支书激动地站了起来。
李良也连忙表态:“周书记,您放心,只要车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合作社保证把菜种好,给咱们镇上争光!”
周书记摆摆手,笑道:“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你们踏踏实实干,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支持。”他又看了李良一眼,意味深长地说道:“李良,好好干。你的眼光和魄力,不止于一个小小的后海村。以后,咱们县的农业发展,说不定还要靠你这样的年轻人来挑大梁。”
从镇政府出来,坐进伏尔加车里,王支书还像在梦里一样,嘴里不停地念叨:“成了,这下真成了……县领导出面,那还有啥办不成的?”
李良心里也松了一大口气。他知道,自己这步棋走对了。通过正规渠道,把自己的需求和领导的政绩绑在一起,事情就成功了一大半。这辆解放大卡车,基本上是稳了。
他发动汽车,黑色的伏尔加平稳地驶出镇政府大院。他从后视镜里看了一眼那栋灰色的办公楼,心里清楚,自己的事业,己经和这栋楼里的人,和更上一级的权力,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这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束缚。但在这个时代,想要做大做强,这是必须走的一条路。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重生80年代赶海满仓宠飞小娇妻(http://www.220book.com/book/M1E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