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2章:文章传民,效果初显
任蕙在府邸中来回踱步,心中不断思索着应对之策。她深知,朝堂之路受阻,或许可从民间寻求突破。恰在此时,门外传来一阵急切的脚步声,亲信匆忙进入,带来了寒门学子们己将文章准备好,即将在民间传播的消息。任蕙眼中闪过一丝希望,或许这将是打破僵局的关键一步,但前路依旧艰难,这文章能否真正扭转民众的看法,还未可知。
京城街头,正是一天中最为热闹的时候。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行人摩肩接踵。寒门学子们分散在各个角落,开始了他们的行动。有的学子站在高处,手中挥舞着写满字的纸张,大声宣读着文章的内容;有的则将告示张贴在显眼的墙壁、柱子上,引得不少百姓驻足围观。
“各位乡亲们,大家听我说!任蕙姑娘一心为了咱们百姓,为了国家的未来,提出的改革都是为了让咱们过上好日子啊!”一位年轻的寒门学子嗓音洪亮,他的声音在嘈杂的街头努力地传向西方。他身旁的告示上,字迹工整地写着改革对百姓生活的种种益处,以及任蕙的初心与抱负。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凑近告示,眯着眼睛费力地看着上面的字。他身旁的一位年轻人,主动念给他听:“老伯,上面说任蕙姑娘看到咱们边关百姓受苦,朝堂腐败,就想通过改革改变这一切,让咱们能吃饱穿暖,不再受那些权贵的欺压。”老者听着,微微皱眉,陷入沉思。
一些百姓看了文章,听了宣讲,不禁开始反思自己之前对任蕙的误解。一位卖菜的大嫂,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听这么一说,好像之前那些传言是有些过分了。我就说,一个能写出那么好诗词,关心咱们老百姓的姑娘,怎么会是坏人呢?”她身旁的一位伙计也点头附和:“是啊,而且这上面写的改革,要是真能成,对咱们肯定是好事。”
然而,仍有不少百姓持观望态度。一群人围在一处告示前,其中一个粗壮的汉子哼了一声:“就凭几张纸,几句话,就能信了?之前那些谣言传得有鼻子有眼的,谁知道这是不是任蕙找人故意洗白自己。”他这话一出,周围一些人也纷纷点头。
细枝末节的杜董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就是,空口无凭,咱们可不能这么轻易就相信。”一个瘦高个跟着说道。
“可是,这上面写得也挺有道理的啊。”一个书生模样的人小声反驳。
“哼,书生,你懂什么!别被这些花言巧语给骗了。”粗壮汉子瞪了书生一眼。
此时,一阵微风吹过,卷起地上的尘土,迷了一些人的眼睛。百姓们纷纷用手遮挡,这小小的插曲,似乎也映衬着他们此刻迷茫的心境。
在另一条街道上,一位寒门学子正努力地向一群百姓讲解着改革的意义。他口干舌燥,额头满是汗珠,但依旧热情不减:“乡亲们,改革之后,咱们的赋税会更加合理,种地的收成能更多地留在自己手里,孩子们也能有更多机会读书识字。”
一位抱着孩子的妇人犹豫地问道:“真能有这么好?可别到时候又是一场空,反而让咱们更苦了。”
学子赶忙说道:“大嫂,任蕙姑娘是真心为大家好,她出身寒门,深知咱们的疾苦。而且这些改革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妇人听了,虽未完全信服,但神色己经缓和了许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百姓看到了文章,听到了宣讲。一部分民众的态度明显有所缓和,他们开始重新审视任蕙以及她所倡导的改革。但不可否认的是,受谣言影响较深的那部分百姓,依旧保持着警惕和怀疑的态度。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夕阳的余晖洒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寒门学子们结束了一天的宣传,虽然疲惫,但眼中透着坚定。他们知道,今天只是一个开始,要想彻底改变民众的看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任蕙在府邸中焦急地等待着消息。亲信们陆续回来,向她汇报着街头的情况。听到一部分百姓态度缓和,她心中稍感欣慰,但得知仍有许多百姓持观望态度时,她的眉头又紧紧皱了起来。
文章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距离完全消除谣言影响、赢得民众广泛支持还有很大差距,任蕙等人还需采取更多行动,接下来他们又该怎么做?
※※
(http://www.220book.com/book/M1F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