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的“前进医疗点”运转逐渐步入正轨,伤员的病情趋于稳定。然而,林剑锋心中的疑虑并未随着“深渊”基地的攻陷而消散。“黑日”组织庞大的资金来源和物资补给链,似乎并未被完全斩断。
一日傍晚,周锐在清理“深渊”基地缴获的电子设备时,有了意外发现。一台被烧得半毁的服务器硬盘中,恢复出的数据片段频繁提及一个代号“沙鱼”的物流节点,坐标指向几百公里外的一个小型沿海港口城市——塔尔图斯港。
“塔尔图斯?那里主要是渔业和小型贸易,”赵志刚看着地图皱眉,“‘黑日’的物资怎么会从那里走?”
“明面上的港口当然不会,”林剑锋指着卫星地图上港口边缘一处不起眼的废弃湾口,“记得情报里提到过,‘黑日’擅长利用看似废弃的基础设施。‘沙鱼’可能藏在暗处。”
一支精干的小队连夜出发,秘密潜入塔尔图斯港区域。
(暗流之下:废弃码头的秘密)
表面看来,这座废弃码头毫无生机,只有海浪拍打锈蚀桩基的声音。但周锐的无人机利用热成像仪在夜间进行低空侦察时,却发现码头水下有异常热源——一段延伸向深海的可疑管道接口,以及附近建筑物地下室有持续的热信号。
“水下管道?这可不是运鱼用的。”林剑锋意识到问题所在。
(潜入:跟随“沙鱼”的踪迹)
借助夜色掩护,小队成员进行水下侦察。果然,在废弃码头水下约五米处,发现了一个经过巧妙伪装的巨大水下闸口,连接着一条首径约三米的管道,深不见底,通向远海。管道内壁有新的摩擦痕迹。
同时,另一组人潜入地面废弃仓库,发现了地下入口。里面并非空无一物,而是堆放着大量印有普通渔业公司标志的板条箱。打开一看,外层是冻鱼,内层却用防水材料密封着武器零件、通讯器材、甚至还有未组装的小型无人机。所有标识都被故意磨损,但一些箱体角落仍能模糊看到与“黑日”装备类似的暗色菊花标记。
(“幽灵船”与水下拖曳系统)
进一步的监控和情报分析拼凑出了真相:“黑日”利用这个废弃码头,建立了一条极其隐蔽的走私通道。他们使用经过改装的、拥有合法渔业牌照的“幽灵船”,在公海与某些国际走私船接头,获取物资。返航时,并不首接靠岸,而是在远离港口的特定水域,将物资装入防水浮箱,通过这条水下管道,利用暗流和隐蔽的水下拖曳装置,神不知鬼不觉地输送到码头下的仓库里。这条“暗流”通道,成了他们输入输出物资的“血管”。
(顺藤摸瓜:更大的网络)
更令人心惊的是,在仓库的一个秘密隔间里,小队发现了尚未销毁的物流记录。数据虽然不全,但指向了一个更庞大的网络——“沙鱼”节点并非孤立的,它与其他几个地区的类似隐蔽港口(包括某些看似秩序井然的大型港口内的隐蔽角落)有联系,共同构成了一张为“黑日”及其关联恐怖组织输送物资的黑暗供应链网络。一些往来记录甚至暗示,有国际商业公司涉足其中,以合法贸易为掩护,进行非法运输。
“我们端掉的‘深渊’基地,可能只是他们的一个作战节点,”林剑锋面色凝重地看着这些证据,“这条‘暗流’不清除,他们就能像癌细胞一样通过这些隐藏的血管不断获得补给,很快就能在其他地方死灰复燃。”
原本以为胜利在望,此刻却发现对手的根系比想象得更深、更隐蔽,盘根错节地深入了地区贸易和国际运输的灰色地带。
“立刻将情报传回指挥部,”林剑锋下令,“申请国际协作,彻查所有关联港口和公司。同时,监控所有可能与‘沙鱼’节点有关的船只动向。”
他们暂时没有打草惊蛇,而是布下了严密的监控网,准备放长线钓大鱼。
海面之上,塔尔图斯港依旧一副宁静平凡的渔港模样。但海面之下,那条看不见的“暗流”己被发现。一场围绕这条秘密供应链的、范围更广、情况更复杂的暗战,悄然拉开了序幕。这不再是单纯的军事对抗,更是涉及情报、金融、航运领域的全面斗争。林剑锋知道,斩断这些“暗流”,或许比攻陷十个“深渊”基地更为重要,也更为艰难。
(http://www.220book.com/book/M1O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