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斜斜漫过寨墙,将“李家庄园”的木牌镀上一层暖金。自药石救回伤员、秩序初建以来,山坳里的气氛一日比一日鲜活——孩童的笑声多了,灶房的炊烟连成了线,连溪边的捣衣声都带着盼头。然而李昊却敏锐地察觉,有些东西比饥饿更危险:当生存不再是唯一命题,人心便会开始试探边界。
他站在寨门内侧新立的石碑前,指尖抚过未干的刻痕,听见身后传来张二狗压低的禀报:“公子,仓库少了半箱午餐肉罐头……查到了,是赵小六和周秃子干的。”
空气骤然凝滞。
危机显现:侥幸的火苗
赵小六和周秃子是上月刚收编的散兵,一个是青州军溃散的马夫,一个是濮阳绿林的小喽啰。这两人自恃有些蛮力,总爱凑在一处嘀咕“李公子待我们不如嫡系亲”“凭什么伤员吃的粥里放肉沫”之类的酸话。
今日午后,仓库看守老钱头去溪边提水,回来便发现存放罐头的木柜锁被撬了。三十听罐头只剩九听,缺口正好是两箱的量——每箱十二听,两人各背了六听,藏在各自的草垫下。
“说是‘大家都有份’。”老钱头攥着缺了角的锁头,浑浊的眼睛里泛着泪,“我替他们求过情,说都是饿狠了……可公子,这不是饿的问题啊!”
李昊捏着锁头,金属硌得掌心发疼。他望着演武场上追逐打闹的孩童,又想起昨日青禾捧着药碗说“等我能下地,也要学医术”的清亮嗓音。这些人若连“规矩”二字都守不住,谈何家园?谈何未来?
“开全员大会。”他声音平静,眼底却有寒芒掠过,“所有男丁、妇孺,全到演武场集合。”
夕阳将演武场染成赤金色时,五百余人的队伍己自发围成半圆。伤员裹着兽皮坐在最前排,老卒拄着拐杖,妇孺抱着孩子,连平日最顽劣的半大少年都抿着嘴,神情肃穆。
李昊踏上临时搭起的木台,身后跟着垂头丧气的赵小六和周秃子。两人浑身发抖,却仍强撑着不肯下跪。
“今日审案,无关私怨,只论公义。”李昊的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老钱头,你说说经过。”
老钱头颤巍巍上前,指着两人怀里的空当:“前儿个我见他俩鬼鬼祟祟摸仓库,今儿一查,罐头少了二十听!我问他们,还嘴硬说‘大家都饿,该分一口’!”
人群中响起一阵骚动。张二狗骂了句“狗娘养的”,手按在腰刀上。几个年轻媳妇抱着孩子,眼睛里泛着水光——她们昨日刚领到的半块压缩饼干,本是要留给孩子明日的口粮。
“放屁!”周秃子突然梗着脖子吼,“老子跟着你卖命,连口肉渣子都吃不上!凭什么伤员天天有药喝?”
“凭什么?”李昊反问,目光扫过全场,“王承业肩胛骨裂了,躺了七日才退烧;青禾肺里呛了血,差点没挺过来。他们图什么?图的是能活着,图的是咱们这个家能活下来!”
他转身指向寨墙外:“看见那座山了吗?山外有官兵在搜山,有流寇在劫掠。咱们若连自家规矩都守不住,今天偷罐头,明天就会抢老弱妇孺的口粮,后天就会为了半块饼子自相残杀!到时候,这‘李家庄园’,不过是座活人坟!”
全场寂静。连赵小六都缩了缩脖子,不敢再看李昊的眼睛。
“事实清楚:监守自盗,藐视规矩。”李昊的声音冷得像淬了冰,“动摇军心,践踏公平!若人人效仿,今偷半箱罐头,明日他抢一车粮食,家园必毁!”
他顿了顿,提高声调:“惩罚如下——”
“第一,劳役。二人戴木枷一月,每日修补寨墙最险处,不许歇!”
“第二,没收。所有个人财物充公,包括你们藏在枕头下的铜板!”
作者“诗桐在这儿”推荐阅读《穿越明末:从煤山遗恨到寰宇一统》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第三,担保。需找三人联保,若再犯事,连坐!”
“凭什么这么重?”周秃子在地,“不就是几听罐头吗?”
“几听罐头?”李昊弯腰揪住他的衣领,逼视着他,“这是规矩的分量!是五百条命的分量!你偷的不是罐头,是人心!”
人群中爆发出轰鸣般的议论。老卒们抹着眼泪点头,妇孺攥紧了孩子的手,连张二狗都重重跺脚:“该!就该这么办!不然以后谁还把规矩当回事!”
受罚的两人终于在地,额头重重磕在青石板上:“公子饶命……我们错了……”
“起来。”李昊松开手,“认错不难,难的是改。”
他看向台下:“今日当众处置,不是为了泄愤,是为了立规矩。从今往后,李家庄园没有‘特权’,只有‘公义’——伤员优先,是因为他们为家园流了血;妇孺优先,是因为他们在撑着家园的根;壮劳力多劳多得,是因为家园要靠双手建!”
不知谁先喊了句“公子公正!”,接着是此起彼伏的应和。
“公子公正!”
“我们信公子!”
“李家庄园,有盼头!”
老卒王铁柱拄着拐杖挤到台前,颤巍巍跪下:“公子,俺替这两个浑小子求个情——枷他们可以,但莫要赶他们走!都是苦命人,给条改过的路吧!”
“王大哥说的是。”人群中走出三个壮汉,“我们三人联保,若他俩再犯,拿我们是问!”
李昊望着这幕,眼眶微热。他知道,这不是对他个人的顺从,而是对“家园”的认同。当人们开始为彼此的过错揪心,为共同的规矩发声,这座废墟便真的活了。
颁布“庄园十条”:刻在石头上的魂
暮色渐浓时,李昊取来笔墨,在寨门内侧的青石碑上写下第一笔。
“今日立‘庄园十条’,凡我李家庄园子弟,须谨记——”他声音洪亮,每一个字都凿进石里:
**一护家园,二守纪律;三尊长上,西勤劳动;
五禁私斗,六均分配;七护伤患,八惜器械;
九防火烛,十同进退。**
石匠抡起铁锤,叮叮当当将字迹刻得更深。每一下,都像是敲在众人的心上。
“这十条,不是挂在墙上的纸。”李昊摸着刚刻好的“护家园”三字,“违者,轻则罚劳役、扣口粮,重则逐出庄园!记住,这里是咱们的家,守家,就是守命!”
人群自发散开,有人去帮着石匠递锤子,有人拉着孩子教他们认碑上的字。赵公公捧来一坛酒,洒在碑前:“敬这十条,敬咱们的家。”
李昊站在碑前,望着渐渐亮起的火把。远处,张二狗带着人往寨墙上运新劈的木料,王承业在教新兵扎马步,妇孺的笑声从灶房飘来……
系统提示音在心底响起:“主线任务‘建立500人可靠武装’前置条件‘基地秩序初步建立’己完成。”
他知道,这不是终点。
真正的考验,是寒冬来临前的粮草储备,是官兵围剿时的守御,是开春后播种的收成……但至少今夜,当月光漫过“庄园十条”的碑文,五百颗心,终于因同一个“家”而跳动。
“李家庄园”,不再是地图上一个模糊的标记。
它是石墙里的温度,是木牌上的姓名,是碑文中永不褪色的十条公义。
是人心铸就的,铁打的根基。
(http://www.220book.com/book/M1R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