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2章 逃亡者的口述——从“反贼”到“救星”的舆论反转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越明末:从煤山遗恨到寰宇一统 http://www.220book.com/book/M1RN/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诗桐在这儿”推荐阅读《穿越明末:从煤山遗恨到寰宇一统》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八旗战败的烟尘还未散尽,李家庄园的寨门就被敲得咚咚响。

第一个来的是个穿破棉服的八旗哨探,他被五花大绑在演武场的木桩上,额头渗着冷汗,却主动开口:“爷……您让我把鳌拜的事说清楚,我保准句句属实!”

韩通用刀背敲了敲他的肩膀:“说!”

那哨探叫阿福,是鳌拜的亲兵。他说,鳌拜回到井陉关后,把自己关在帐篷里摔了三个茶碗:“李昊的兵不是反贼!是用兵的怪物!”亲兵队里有个被俘的汉人,偷偷告诉他:“李昊的营门口挂着‘不杀降卒’的牌子,昨儿有个八旗兵腿断了,他们还给敷了药!”

“最吓人的是……”阿福咽了咽唾沫,“鳌拜让人画了你们的长矛阵图,说要上报朝廷——他说‘这阵能破天下骑兵’!”

韩通听得眯起眼,李昊却蹲下来,解开阿福的绳子:“回去告诉鳌拜,下次带够粮草再来。”

阿福愣了愣,磕了个头,连滚带爬地跑了。

紧接着,逃难的百姓涌来了。

第一个是保定府的张大娘,她拄着拐杖,怀里抱着个破布包,哭着跪在庄门口:“俺男人被清军砍了,儿子被抓去当壮丁……听说您这儿不打人,能分地……俺就想来看看……”

李昊赶紧扶她起来:“大娘,您放心,只要有咱们的地,就不会让百姓饿肚子。”

接着是商人王掌柜,他推着辆装满药材的车,掀开油布:“俺路过青石峪,遇到劫道的……您家的兵不仅赶跑了他们,还帮俺把车推到庄子里!这世道,还有这样的军队?”

最让李昊意外的是一群明军残兵。他们穿着补丁摞补丁的鸳鸯战袄,跪在庄门口,为首的叫赵三,脸上有道刀疤:“俺们是前明宣府镇的!长官被清军砍了头,弟兄们走投无路……听说您会练兵,想跟着您学怎么打胜仗!”

赵三从怀里掏出块锈迹斑斑的腰牌:“这是俺们宣府镇的军牌……您要是收留俺们,俺们愿意拼命!”

半个月后,李昊的名号像长了翅膀,飞遍了华北平原。

苏州书生陈子龙在《江南见闻录》里写:“闻太行有李姓公子,练兵不杀降,屯田不夺田。有保定百姓逃至江南,言其军‘食必分粮,伤必给药’,或曰‘此岳武穆转世也’。”

北京的茶馆里,茶客们压低声音:“听说了吗?李昊的兵,睡觉都抱着《孙子兵法》!上次有个兵犯了错,他自己跪在祠堂里,背了半宿《尉缭子》!”

连天津卫的盐商都有耳闻:“李公子的庄子,连讨饭的乞丐都能分到粥喝……这哪里是反贼?分明是活菩萨!”

韩通看着络绎不绝的投奔者,挠着大胡子问:“公子,这些人越来越多,咋安排啊?庄子里的屯田都快不够种了!”

李昊站在寨墙上,望着山下的车马人流——有人挑着锄头,有人抱着孩子,有人背着书箱。他笑了:“安排?他们不是负担,是咱们的底气。”

他转身对韩通说:“会打仗的,去长矛营、火铳营;会种地的,去屯田队;会打铁的,去孙老蔫的铁匠铺;连会算账的,都能去管粮库。”

韩通眼睛亮了:“对呀!俺怎么没想到——这些人是来投奔咱们的,不是来吃闲饭的!”

这天夜里,月色如水,庄门口传来轻轻的敲门声。

李昊开门,见是个穿青布衫的书生,手里抱着卷书稿,脸冻得通红:“在下顾炎武,字宁人。久闻公子‘仁义卫’之名,特来拜访。”

李昊请他进屋,顾炎武从怀里掏出书稿,递过去:“这是在下写的《军屯论》,说军队既要打仗,也要种地。兵农合一,才能长久……公子若不嫌弃,愿效犬马之劳。”

李昊翻开书稿,纸页上写着工整的小楷:“寓兵于农,国之大幸。兵农不分,则粮足兵强,外可御敌,内可安民。”

他的指尖停在“寓兵于农”西个字上,抬头看向顾炎武:“先生说得对。我之前就想,要是能让士兵屯田,既不用抢百姓的粮,又能养活自己……”

顾炎武笑了:“公子己有此心,只是缺个理论罢了。在下愿帮公子完善,让‘仁义卫’不仅是一支军队,更是一个能让百姓安心的家园。”

几天后,李昊在演武场举行“新兵授旗仪式”。

五百名新兵穿着统一的粗布军装,手里拿着长矛或火铳,站得整整齐齐。李昊将一面绣着“仁”字的战旗交给周狗蛋:“这旗,是咱们的魂。不管走到哪,都要记住——咱们是来守家的,不是来抢东西的。”

周狗蛋攥着战旗,大声喊:“仁义卫!守家!”

五百人齐声呼应,声音震得寨墙上的积雪簌簌往下掉。

台下,张大娘抱着孙子,抹着眼泪笑:“俺就知道,李公子是好人。”

王掌柜推着药材车,朝李昊拱拱手:“下次进货,我给您打个折!”

顾炎武站在人群后面,看着眼前的场景,嘴角露出欣慰的笑——他知道,自己找到了值得辅佐的人。

深夜,李昊坐在书房里,翻看着顾炎武的《军屯论》。

韩通走进来,手里拿着份名单:“公子,又有二十个百姓来投奔,都想加入屯田队。”

李昊放下书稿,望着窗外的月亮:“告诉他们,来了就好。咱们一起,把日子过好。”

韩通点头,转身要走,又被李昊叫住:“对了,给阿福捎封信回去——就说鳌拜要是不听话,咱们随时欢迎他来‘参观’。”

韩通笑着应下,走出书房。风卷着雪粒子吹进来,吹得书稿哗哗翻页,停在“寓兵于农”那一页。

李昊望着窗外的太行山脉,轻声说:“这不是‘反贼’的名号,是百姓给咱们的信任。”



    (http://www.220book.com/book/M1R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越明末:从煤山遗恨到寰宇一统 http://www.220book.com/book/M1R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