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裹着太行山的桃香,吹进李家庄园的朱门。
李昊站在新建的“仁义楼”顶层,指尖拂过雕花木栏。楼下,屯田的百姓正弯腰插秧,青布衫上沾着泥点,却哼着轻快的歌谣:“李公子,练雄兵,保家乡,得太平……”童声脆生生地跟着唱,惊飞了枝头的麻雀。
顾炎武端着茶盏走来,青衫上还沾着墨渍——他刚写完《仁义卫军屯续论》,正要找李昊商议。“公子,您看。”他指着楼下的人群,“张大娘带着孙子来了,说是要谢您给娃办了学堂。”
李昊低头望去,张大娘拄着拐杖,怀里抱着个穿新衣裳的孩童,正挤在人群里笑。她的脸晒得黝黑,眼角的皱纹里却全是光——半年前,她还住在保定府的破庙里,丈夫被清军砍死,儿子被抓去当壮丁,是李昊的仁义卫把她接来,分了田,还让孩子上了村里的蒙学。
“俺孙儿会背《三字经》了!”张大娘拉着李昊的袖子,声音发抖,“李公子,您是俺们家的活菩萨!”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李家庄园上演。
北京紫禁城的御书房里,多尔衮捏着奏折的手青筋暴起。奏折上写着:“太行贼首李昊,聚众五百,称‘仁义卫’,百姓归附者众。”他瞪着“贼首”二字,冷笑:“不过是个逃亡书生,也配称‘卫’?”
身旁的吴三桂却躬身道:“殿下,臣派去的人回来说,李昊治军极严,不抢民财,不杀降卒,百姓都叫他‘李公子’。招抚不如拉拢——此人若能为朝廷所用,清军不足惧。”
多尔衮皱着眉,把奏折合上:“再探。”
南京福王府的暖阁里,福王朱常洵把茶盏摔在桌上。“什么‘仁义卫’?不过是占山为王的草寇!”他的脸上满是轻蔑,“等本王的勤王兵到了,看他还能蹦跶多久!”
旁边的谋士却犹豫:“王爷,听说李昊的兵能打,而且……百姓都向着他。”
“百姓?”朱常洵嗤笑,“一群饿昏了头的刁民,谁给他们饭吃,他们就向着谁!”
清军大营里,鳌拜正摔杯子。
“李昊!李昊!”他指着帐外的斥候,“再派探子去!我要知道他的‘仁义卫’到底有多少人!”
帐下,一个穿破棉服的士兵缩着肩膀——他是鳌拜的亲兵阿福,上个月刚逃来投奔李昊。“鳌拜大人……”他声音发抖,“李昊的兵,不是靠人数吓人的……他们的人,都愿意替他死。”
鳌拜的脸扭曲起来:“废物!连个草寇都搞不定!”
李昊的“仁义”,从来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
张大娘的孙子小柱子,现在每天背着书箱去村里的蒙学——那是李昊用屯田的余粮办的,免费教百姓子弟读书写字。小柱子的课本上,写着“仁者爱人,义者守分”,他奶声奶气地念给奶奶听,张大娘抹着眼泪笑:“俺们家,终于有盼头了。”
商人王掌柜的“仁义堂”药铺,开在庄园门口。他原是保定府的药商,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越明末:从煤山遗恨到寰宇一统 清军打过来时,铺子被烧了,货也被抢了。是李昊的兵帮他抢回了药材,还派了两个士兵护送他来太行山。“李公子说,‘做生意要讲仁义,赚的是良心钱’。”王掌柜摸着药铺的招牌,眼里全是感激,“现在,我的药铺能供整个太行山的百姓抓药,这不是生意,是功德。”
最让李昊意外的是明军残部的归附。
宣府镇的赵三,带着二十个弟兄,拄着断刀跪在庄门口。“公子!”他的脸上有道深深的刀疤,“俺们长官被清军杀了,弟兄们走投无路……听说您能让士兵活成‘人’,不是只认军饷的机器,俺们就来了!”
李昊扶起他,看着这些曾经在明军里混日子的士兵,现在眼里有了光:“你们不是残兵,是仁义卫的新兵。”
赵三后来成了长矛营的教习,他教新兵时总说:“跟着李公子,不是为了杀多少人,是为了让更多人不用像我们一样,失去家。”
黄宗羲和王夫之的到来,让李家庄园的“仁义楼”更热闹了。
黄宗羲穿着青布道袍,手里拿着本《明夷待访录》,一进门就说:“李公子的军屯制,解决了兵民分离的弊病——兵是农,农是兵,既能打仗,又能种地,这才是长久之计!”
王夫之摸着仁义卫的军旗,沉声道:“我游历天下,见过太多军队烧杀抢掠,却没见过像仁义卫这样的——他们守的不是地盘,是百姓的日子。李公子有管仲之能,乐毅之德,是天下人的榜样!”
李昊笑着摆手:“两位先生过誉了。我只是想让跟着我的人,能吃饱饭,能活下去。”
黄宗羲摇头:“公子错了。您不是让‘跟着您的人’活下去,是让天下人都想活成‘跟着您的人’。”
傍晚,李昊站在仁义楼的栏杆边,望着山下的村庄。
顾炎武递来一杯茶,热气模糊了他的眼镜:“公子,您知道吗?现在天下人说起‘希望’,都会想到您的仁义卫。”
李昊望着正在练兵的新兵——周狗蛋的长矛营在练“地刺杀”,王二柱的骑兵营在练“夜袭”,张毅的火器营在练“精准射击”。他们的动作整齐,眼神坚定,像一群守护家园的狼。
“我不是什么公子。”李昊轻声说,“我只是个想让百姓活下去的普通人。”
顾炎武笑了:“可您做的,是让全天下的普通人,都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雪融后的太行山,土地泛着新绿。
韩通带着骑兵巡逻归来,马蹄声惊起一群飞鸟。他勒住马,对着仁义楼喊:“公子!屯田的粮食收了!够五千人吃一年!”
李昊望着远处的麦田,风吹过,麦浪翻滚。
他知道,“李公子”的名号,不是荣誉,是责任。
是五百个士兵的信仰,是千万百姓的希望,是乱世中,一盏不肯熄灭的灯。
而这盏灯,会一首亮下去——
亮过清军的铁蹄,亮过明军的腐败,亮过所有黑暗的时刻。
因为,它是百姓的灯,是希望的灯,是乱世里,最温暖的灯塔。
(http://www.220book.com/book/M1R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