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内的气氛比边境战场更加凝重。
嬴稷端坐王位,手中把玩着赵胜呈上的和议国书。芈月坐在珠帘之后,看不清神色。
"赵国愿献五城,岁贡千金,只求罢兵。"赵胜的声音在殿内回荡,"望秦王三思。"
范雎刚刚赶回咸阳,风尘未洗就首奔朝会。此刻他出列奏道:"大王,此时议和,无异于纵虎归山。"
芈戎紧随其后:"臣以为,和议可受,但条件需改。五城太少,当要十城。岁贡翻倍,且赵国不得在边境驻军超过三万。"
这个条件让满朝哗然。连赵胜都变了脸色:"阳泉君这是要逼赵国死战?"
"平原君言重了。"芈戎不卑不亢,"赵国若诚心议和,自当拿出诚意。"
嬴稷终于开口:"武安君何在?"
白起应声出列:"臣在。"
"将军以为,此时该战该和?"
"战。"白起回答得斩钉截铁,"臣己破赵军两道防线,廉颇退守不出。此时若乘胜追击,三个月内必下邯郸。"
赵胜急忙道:"武安君勇武,天下皆知。但赵国尚有带甲之士二十万,若拼死一战,秦军纵胜,也必伤亡惨重。"
"平原君这是在威胁寡人?"嬴稷语气转冷。
"外臣不敢。"赵胜躬身,"只是提醒大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一首沉默的芈月突然开口:"都退下吧。平原君先回驿馆,容大王细细思量。"
待群臣退去,嬴稷独留范雎。
"先生以为,母后为何倾向和议?"
范雎沉吟道:"太后所虑,或许不在战事本身。"
"哦?"
"大王可还记得楚怀王旧事?"范雎意味深长地说,"当年武关之会,虽得一时之利,却使秦国背负背信弃义之名。太后或许是不愿大王重蹈覆辙。"
嬴稷恍然:"先生是说,母后担心寡人失信于天下?"
"不仅如此。"范雎压低声音,"太后更在意的,或许是朝局平衡。"
这话点醒了嬴稷。若此战大胜,白起功高震主,范雎权势日盛,确实可能打破朝堂现有的平衡。
与此同时,芈月宫中,芈戎也在与姐姐密谈。
"太后真要劝大王和议?"
芈月轻叹:"你难道看不出?铁血秦时:我的闺蜜是芈月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铁血秦时:我的闺蜜是芈月最新章节随便看!此战若胜,第一个受威胁的不是赵国,而是你我。"
芈戎怔住:"太后何出此言?"
"白起若取下邯郸,其功当封侯。范雎运筹帷幄,必为丞相。"芈月目光深邃,"到那时,朝中还有我们立足之地吗?"
芈戎冷汗涔涔:"那太后的意思是..."
"和议要谈,但条件不能太苛。"芈月道,"既要让赵国元气大伤,又不能逼其死战。这个分寸,你要把握好。"
"臣明白了。"
是夜,范雎秘密拜访白起府邸。
"将军可知,今日朝会上,为何大王犹豫不决?"
白起冷笑:"不过是有人不愿见我们立功罢了。"
"将军误会了。"范雎摇头,"大王所虑,在于长远。"
他详细分析了朝中局势,最后道:"此战必须打,但不能全胜。"
白起何等聪明,立即明白过来:"先生是说,要留着赵国,制衡朝中某些势力?"
"正是。"范雎点头,"鸟尽弓藏的道理,将军应该明白。"
白起沉默良久,终于长叹:"用兵之道,贵在纯粹。朝堂之争,却要讲究平衡。难怪都说,治国比打仗更难。"
三日后,嬴稷再次召见赵胜。
"寡人可以议和,但条件要改。"嬴稷道,"赵国献八城,岁贡三千金,割让上党。另外,廉颇必须致仕。"
这些条件虽然苛刻,但比芈戎提出的要温和许多。赵胜知道这己是底线,只得应下:"外臣这就回禀赵王。"
和议既成,边境战事暂歇。
庆功宴上,嬴稷亲自为白起斟酒:"委屈将军了。"
白起举杯:"臣明白大王的苦心。"
芈戎也上前敬酒:"此前多有得罪,还请将军海涵。"
白起难得地露出笑意:"阳泉君为国谋划,何罪之有。"
将相和睦的景象,让嬴稷欣慰点头。
然而宴席散去后,范雎却对嬴稷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大王,和议只是暂歇。待时机成熟,这一战终究不可避免。"
"先生以为要等多久?"
"少则三年,多则五载。"范雎道,"届时,朝局稳固,粮草充足,才是灭赵之时。"
嬴稷望向东北方向,目光深邃:"那寡人就再等五年。"
(http://www.220book.com/book/M2Z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