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万大军,如同一条蜿蜒北上的钢铁巨龙,旌旗招展,蹄声如雷,踏碎了初春的冻土,卷起漫天烟尘。中军帅旗之下,“萧”字与“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旗帜迎风猎猎作响,彰显着无上的权威。
行军并非一味赶路。每日扎营后,萧煜的身影总会出现在不同的营地。他并非高高在上的统帅,而是深入士卒之间,观察操练,检查军械,甚至亲自下场,指导骑兵冲锋的阵型变换,纠正步兵方阵的配合漏洞。他结合对北狄骑兵作战特点的了解,临时调整着既定的战术,将一些适合应对北狄骑射、冲锋的新战法融入日常训练。
“北狄骑射,惯用奔袭扰敌,一击即走。我军弓弩手,需练就更快、更准的齐射!盾阵,要更厚,更稳!”萧煜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将领耳中,随即化作一道道具体的指令,落实到各营各队的训练里。他的存在,如同一剂强心针,让原本因边境败绩而有些低落的军心,迅速变得凝实而锐利。
而与萧煜的“武备”相辅相成的,是温知意的“文治”。
她并未待在舒适的中军马车里。在萧煜的默许和安排下,她带着几名精心挑选的、有一定医学基础的军医和助手,组建了一支临时的“医巡队”。每日大军开拔前或扎营后,她便会出现在各营之间。
起初,士兵们对这位身份尊贵、容颜绝美的王妃亲自前来,既好奇又惶恐。但很快,那份惶恐便被由衷的感激取代。
温知意会仔细为一些患有陈年旧伤或是在行军中感到不适的士兵诊脉、施针。她的手法精准娴熟,往往几针下去,便能缓解士兵多年的隐痛。她注意到北地初春,天气变幻无常,加之长途行军,人员密集,极易引发伤寒或时疫。
于是,她根据沿途采集和随军携带的药材,开出了一张“扶正祛邪汤”的方子,命人架起大锅,在各营轮流熬制,要求每位士兵每日必须饮上一碗。这汤药味道虽苦,但效果显著,行军途中因风寒感冒而倒下的士兵数量大大减少。
更让士兵们感到新奇且受益的,是王妃偶尔会召集他们,讲授一些极其实用的野外生存和简易解毒技巧。
她会拿着沿途常见的植物,告诉士兵们哪些可以用来紧急止血,哪些植物的汁液可以缓解蚊虫叮咬的肿痛,甚至如何初步辨别水源是否有毒,误食某些毒草后最初级的催吐、缓解方法。
“在野外,多一分知识,便多一分活命的机会。”她声音清柔,讲解却深入浅出,毫无王妃的架子,仿佛只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医者在传授经验。士兵们听得聚精会神,将这些宝贵的知识牢牢记住。
萧煜与温知意,一个主外,砺剑铸盾,锤炼着大军的筋骨与爪牙;一个主内,抚慰伤痛,防范于未然,滋养着大军的元气与精神。
他们虽不常并肩出现在人前,但彼此的默契却无处不在。萧煜会在训练间隙,下意识地望向医巡队的方向,看到那抹素色身影安然无恙,才会继续投入军务。温知意则会在配制新药时,特意加入几味能宁神静气、缓解疲劳的药材,嘱咐亲兵务必送到元帅帐中。
这种无声的关怀与支撑,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整支军队。将士们看到王爷与王妃如此同心同德,一个运筹帷幄,一个救死扶伤,心中那份为国征战的责任感与归属感愈发强烈。原本因皇帝病重、强敌压境而带来的阴郁气氛,竟在长途行军中,被一种昂扬向上的士气所取代。
“跟着王爷和王妃,这仗,一定能打赢!”这样的信念,在军中悄然滋生,汇聚成一股无形的强大力量。
钢铁洪流,继续向着北方坚定不移地推进。夫妻二人,以各自的方式,共同支撑着这支承载着国运的军队,一步步逼近那决定命运的战场。前路凶险未卜,但此刻,军心如火,斗志昂扬。
(http://www.220book.com/book/M48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