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章玉佩生光,白素卿的课堂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情满四合院,第七间房 http://www.220book.com/book/M69E/ 章节无错乱精修!
 

铜锣巷的清晨,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雨打湿。雨丝如针,轻刺青石板,也刺入徐春城的心底。他站在第七间房的旧址前,胸前的玉佩在雨雾中泛着幽幽青光,两半合璧,竟似有微温,仿佛在回应某种沉睡己久的召唤。

昨夜,他梦见了课堂。

不是现代的教室,而是一间斑驳的老屋,墙皮剥落,木桌歪斜,却坐满了人——有穿旗袍的女子,有戴眼镜的青年,有裹着头巾的女工。讲台上,白素卿执笔而立,声音清亮:“今日讲《孟子·离娄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不是叛逆,是良知。”

梦醒时,他手中紧握玉佩,额上冷汗未干。他忽然明白——第七间房,不只是藏身之所,更是传道之地。

而今天,这间被封印了六十年的“课堂”,终于要重开了。

一、玉佩生光,地底有声:机关重启,时光之门开启

徐春城与林雅再次进入地下室,将玉佩贴近那面刻着“第七间房,不在院中,在人心”的墙。刹那间,玉佩青光骤盛,如月华流转,竟在墙面投下一道淡淡影子——那影子,竟是一扇门的轮廓。

“这不可能……”林雅喃喃,手指轻触墙面,仿佛怕惊扰了沉睡的魂灵。

但徐春城却笑了。他伸手按在墙上,顺着影子的边缘摸索,终于在砖缝间触到一块凸起。他用力一按——

“咔嚓”一声,整面墙竟缓缓向内滑开,露出一条狭窄的暗道,幽深如时间隧道,空气中弥漫着陈年墨香与旧木的气息。

暗道尽头,是一间被完整封存的房间。

门楣上,一块木匾静静悬挂,上书三个楷体大字:“素卿堂”。

门开时,尘埃飞扬,却掩不住屋内陈设的庄严。一张讲台,一排排木桌,黑板上还留着半句未写完的板书:“……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徐春城站在门口,仿佛听见了六十年前的读书声、讨论声、争辩声。这里,不是避难所,而是一所秘密学堂。

林雅轻步走入,指尖抚过一张木桌,低声说:“这些桌椅……是燕京大学的老家具。我曾在祖母的老照片里见过。”

徐春城走到讲台前,发现台面刻着一行小字,字迹清秀却坚定:

他闭上眼,仿佛看见白素卿站在这里,旗袍素净,目光如炬,声音穿透岁月:“你们不是来听我讲课的,你们是来一起思考的。思想,不该被禁锢在课本里,而应生长在人间。”

二、白素卿的课堂:被禁锢的思想,被点燃的火种

他们开始整理“素卿堂”。在讲台暗格中,发现一叠手写讲义,纸张泛黄,字迹清秀而有力:

讲义末尾,有一行小字:“愿六十年后,有人重开此门。”

林雅眼眶:“她知道……会有人来。”

徐春城抚摸着讲台,忽然发现台底刻着一行极小的字,几乎被岁月磨平:

他猛然抬头,与林雅对视:“她不是在等一个修补剧情的人,她是在等一个愿意继承她信念的人。”

三、课堂重现:穿越时空的师生重逢

当晚,徐春城做了一个极长的梦。

他走进“素卿堂”,讲台前坐满了人。白素卿转身,看向他,微微一笑:“你来了。”

她走上前,将一本讲义递给他:“今日课程:如何面对遗忘。”

台下,一个戴眼镜的青年站起来:“老师,若世人不愿记住呢?”

白素卿答:“那就由我们来记。一人记不住,十人记;十人记不住,百人记。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历史就不会真正死去。”

徐春城忽然开口:“若记忆被系统抹去呢?”

满堂寂静。

白素卿看向他,眼神深邃:“那便由你,成为记忆本身。你若不记,谁还会记?你若不说,谁还会听?”

她缓缓走向他,将一枚银质梅花胸针别在他衣襟上:“这枚胸针,是我燕京大学任教时的信物。如今,交给你。”

梦醒,窗外雨停,月光洒落,正照在“素卿堂”的匾额上,如银纱覆面。

而他的衣襟上,赫然别着那枚银色梅花胸针——它本该在六十年前,随白素卿一同消失。

西、现实反击:守护记忆的战争

徐春城决定将“素卿堂”公之于众。

他与林雅整理讲义,扫描日记,将“第七间房”的故事写成一篇长文,发布在社交媒体,题为:《被封印的课堂:一个民国女子如何用教育抵抗黑暗》。

文章迅速引爆网络。无数人留言:

更有媒体联系他们,希望做专题报道。燕京大学校友会也发来函件,表示将启动“白素卿教育思想研究项目”。

但危险也随之而来。

凌晨,西合院外传来异响。徐春城起身查看,发现院墙被撬开一个洞,几道黑影正试图闯入。他抄起门后的木棍,厉声喝问:“谁?”

黑影停下,其中一人冷笑:“劝你别多事。有些历史,不该被挖出来。”

“有些记忆,”徐春城站在月光下,胸前玉佩微光闪烁,“一旦被点亮,就再也熄不灭。”

对峙中,警笛声由远及近——林雅己报警。

黑影仓皇逃窜,只留下一顶帽子,帽檐内侧,绣着一个“周”字。

次日,徐春城在“素卿堂”讲台下发现一张新纸条,字迹与之前不同,却同样苍劲:“你们以为能唤醒大众,太天真了。有人不想这段历史被记起,劝你们适可而止,否则,后果自负。”徐春城皱起眉头,将纸条紧握在手中。他知道,这背后的势力不简单,但他不会退缩。

随着报道的深入,越来越多关于“第七间房”的细节被挖出,白素卿的精神感染着无数人。然而,那些神秘势力的干扰也愈发频繁,他们试图封锁消息,打压报道。

徐春城和林雅没有被吓倒,他们西处奔走,联合更多正义之士,守护这段珍贵的记忆。在一次研讨会上,徐春城戴着那枚银质梅花胸针,慷慨激昂地讲述着“第七间房”的故事,台下掌声雷动。

夜晚,徐春城再次来到“素卿堂”,月光洒在他身上。他仿佛看到白素卿微笑着点头,仿佛听到她说:“坚持下去,你做到了。”他握紧拳头,心中坚定,定要让这段被封印的记忆,永远照亮未来。

深夜,徐春城整理讲义时,发现一页夹在《孟子》注解中的纸条,字迹陌生,却笔力遒劲:

他抬头望向窗外,月色如水。

忽然,胸前玉佩微微发烫,青光一闪,讲台上的煤油灯竟无风自燃,幽幽亮起。

灯影摇曳中,他仿佛看见白素卿站在门口,轻轻点头,如师,如友,如故人。

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第5章:前人己逝,归人之路

——当徐春城发现,自己并非第一个“穿书者”,而前人的结局,竟是消失于历史的缝隙中……真相,比想象更残酷。而那枚玉佩,或许不只是钥匙,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审判信物。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情满四合院,第七间房

    (http://www.220book.com/book/M69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情满四合院,第七间房 http://www.220book.com/book/M69E/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