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4章因祸得福2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回1976:我的完美人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M7IO/ 章节无错乱精修!
 

居委会调查的风波看似平息,却在林枫心里敲响了警钟。他意识到,在这个计划经济色彩依然浓厚的年代,过于突兀的财富积累,哪怕来源正当,也容易引人侧目。他必须更加谨小慎微,将“低调”二字刻进骨子里。

接下来的日子,林枫彻底收敛了锋芒。他不再去琉璃厂等敏感地带,连信托商店也去得少了。大部分时间,他都泡在学校图书馆和自家小院里,扮演着一个勤奋好学、生活简朴的模范大学生角色。小院的生活用品维持在普通水平,甚至比一些双职工家庭还显得清贫些。苏婉清虽然不解为何突然要“节衣缩食”,但她素来信任林枫,也毫无怨言地配合着,把精打细算过日子的本领发挥到了极致。

然而,林枫的“收藏”事业并未停止,只是转入了更隐蔽的“地下”。他通过之前建立的一些不起眼的人脉,比如学校后勤处一位喜欢摆弄老物件的老师傅,或者胡同里收破烂的老李头,偶尔能接触到一些流散在民间的“破烂”。他凭借超凡的眼力,以极低的价格,又陆续收了几件不起眼但潜力巨大的小玩意儿:一方雕工精湛的澄泥砚,一本缺页但内有名家批注的孤本棋谱,还有一套看似普通、实则胎质莹白的晚明民窑青花瓷茶盅。这些东西,都被他悄无声息地纳入了空间宝库。

这天,林枫被陈教授叫到办公室。老教授递给他一张制作精美的请柬。

“小林,周末有个小型的文化交流沙龙,在一位老友家里举行,多是些文化界、收藏圈的朋友,品品茶,聊聊字画。我看你对传统文化颇有见解,带你去见见世面,顺便也散散心。”陈教授语气温和,带着提携后辈的意味。

林枫心中一动。这正是一个观察风向、拓展人脉的绝佳机会,而且由陈教授引荐,身份安全。“谢谢陈老师!我一定准时到。”

周末傍晚,林枫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中山装(刻意为之),跟着陈教授来到城西一处幽静的西合院。沙龙主人是位退休的博物馆老专家,姓沈,家里布置得古色古香,墙上挂着几幅字画,博古架上摆着些瓷器和文房清供。

到场的有十几人,大多是中老年知识分子,气质儒雅。林枫作为场上最年轻的面孔,又是陈教授带来的,引起了一些注意,但多数人只是礼貌点头,并未深谈。林枫也乐得清静,跟在陈教授身边,安静地听他们高谈阔论,从唐宋诗词聊到明清家具,偶尔插上一两句,也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言之有物的话,显得沉稳内敛。

沙龙进行到一半,沈老兴致勃勃地拿出一个锦盒,打开后,里面是一幅装裱精美的水墨山水画。“诸位,这是我最近偶然得来的一幅石涛的《黄山图》,请大家一同鉴赏品评。”

众人围拢过去,啧啧称奇。画作气势磅礴,笔墨淋漓,题款印章一应俱全,看起来确是真迹无疑。赞誉之声不绝于耳。

“沈老好眼力!此画笔墨酣畅,确是石涛神品!”

“看这皴法,这气韵,非大痴道人不能为也!”

林枫站在外围,目光扫过那幅画,眉头却几不可察地微微一皱。画的确仿得极像,几乎能以假乱真,但以他前世在顶级拍卖行练就的火眼金睛,还是看出了几处细微的破绽:纸张的年份感略显刻意,某个印章的篆法有一丝犹豫,最关键的是,画中一处云气的渲染方式,带有明显的晚清民国仿古画的习气,与石涛的真迹风格有毫厘之差。

这是一幅高仿,而且是清末民初高手所为,价值不菲,但绝非石涛真迹。

就在众人交口称赞之际,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沈老,恕我首言,这幅画……恐怕有问题。”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重回1976:我的完美人生

说话的是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神色倨傲的中年人,姓吴,是某出版社的编辑,平时也以收藏家自居。

沈老脸色微变:“哦?吴编辑有何高见?”

吴编辑扶了扶眼镜,指着画上的题款:“石涛的题款,笔力雄健,自带一股孤傲之气。而此款,虽形似,神却不足,略显绵软。再看这方印,印泥颜色浮而不沉,似是后加。” 他说的几点,倒也沾边,但并未切中真正的要害,显得有些外行充内行。

沈老脸色有些不好看,其他人也面面相觑,沙龙气氛顿时尴尬起来。

这时,陈教授轻轻推了林枫一下,低声道:“小林,你怎么看?但说无妨。”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集中到了林枫这个年轻人身上。吴编辑更是带着一丝不屑,似乎想看他出丑。

林枫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考验。他不能说得太透,得罪人,但也要展现自己的眼力,赢得尊重。

他上前一步,对沈老微微躬身,语气谦逊:“沈老,吴编辑的见解很有道理。晚辈才疏学浅,只是觉得……这幅画好则好矣,但似乎太‘完美’了些。石涛作画,常于狂放中见真率,有时甚至带有一种‘漫不经心’的天趣。而此画,处处精到,反而失了几分真品的‘拙趣’。尤其是这云气的画法,过于规整,与石涛晚年那种恣意挥洒的笔意,略有出入。晚辈妄加揣测,这或许是清末某位摹古高手精心临仿之作,虽非石涛真笔,但本身也是件难得的艺术精品了。”

他这番话,既点出了画的疑点(“太完美”、“失拙趣”、“云气画法”),又给了沈老台阶下(“摹古高手”、“艺术精品”),语气恭敬,不卑不亢。

一番话毕,满室寂静。沈老仔细盯着画看了半晌,又对比了一下自己记忆中石涛的真迹特征,脸色渐渐缓和,最终长叹一声:“后生可畏啊!林小友眼光毒辣,言之有理!老夫一时眼拙,险些打了眼。不错,此画神韵稍欠,确是仿作,但仿得如此精妙,也属难得了!吴编辑,看来你我皆不如这位年轻人看得透彻啊!”

吴编辑面红耳赤,讪讪地说不出话来。其他人则纷纷对林枫刮目相看,没想到这个沉默寡言的年轻人,竟有如此深厚的鉴赏功力。

陈教授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沙龙结束后,沈老特意留下林枫,单独交谈。他不仅没有因林枫点破仿画而恼怒,反而十分欣赏他的坦诚和眼力。

“林小友,今日多谢你首言。你这般年纪,有如此眼力和心性,实在难得。以后若有机会,多来走动。”沈老说着,从书架上取下一本泛黄的、没有封面的线装书,“这本是我早年收集的一些古玩鉴定心得笔记,或许对你有用,送给你了。”

林枫心中大喜,这可是无价之宝!他双手接过,郑重道谢:“多谢沈老厚爱,晚辈一定认真研读!”

这次沙龙,林枫虽未获得实质性的财物,却赢得了宝贵的名声和人脉。他在这个小圈子里初步建立了“年轻眼毒、为人沉稳”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沈老的笔记,他的专业知识将得到极大提升。

回家的路上,陈教授对林枫说:“小林,看到了吧?真才实学,终究会被认可。不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你要时刻牢记。”

“学生明白,谢老师教诲。”林枫恭敬地回答。他知道,今天只是小试牛刀,未来的路还很长。但经此一事,他更加确信,知识、眼力和人脉,才是他安身立命、低调积累财富的最强武器。而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正需要他这样的“慧眼”去发现和把握。小院的灯光下,苏婉清还在等他,而他的征途,才刚刚启航。



    (http://www.220book.com/book/M7I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回1976:我的完美人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M7IO/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