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沈教授的那次课堂交流,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林枫的大学生活中漾开了持续的涟漪。
不仅同班同学看他的眼神多了几分佩服,连高年级的师兄师姐也偶尔会来找他讨论问题。林枫依旧保持着一贯的低调谦和,有问必答,但从不卖弄,分寸感拿捏得极好。
这天课后,沈教授果然把林枫叫到了办公室。
办公室不大,堆满了书籍和资料,充满了书卷气。沈教授给林枫倒了杯热水,态度比在课堂上更加随和。
“林枫啊,上次课你提出的那些观点,很有见地。”沈教授坐在藤椅上,微笑着看着他,“尤其是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思考,不是死读书能读出来的。你平时都看些什么书?”
林枫早有准备,谦逊地回答:“沈教授您过奖了。我就是喜欢瞎琢磨,看了些经典的著作,也经常看报纸,关注上面的政策讨论和经济新闻。觉得理论和现实得结合起来看,不然就是空中楼阁。”
他列举了几本这个时代主流的经济学著作和几份权威报刊,既显示了自己的阅读量,又不显得突兀。
沈教授满意地点点头:“年轻人能理论联系实际,很好。我们搞经济研究的,就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解决实际问题。”他顿了顿,像是随口提起,“系里最近在参与一个内部的研究项目,是关于城乡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需要一些理论基础扎实、思维活跃的年轻人帮忙整理资料,做一些初步分析。我觉得你挺合适,有没有兴趣参与一下?”
林枫心中一动!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不仅能接触到最前沿的政策研究,还能进入一个相对核心的学术圈子,积累宝贵的人脉和经验。这比他独自在图书馆啃书本、在外面漫无目的地“闲逛”要高效得多。
他强压住内心的激动,脸上露出受宠若惊又有些不确定的表情:“谢谢沈教授信任!我当然有兴趣,只是……我怕自己才疏学浅,经验不足,耽误了项目进度。”
“不用担心。”沈教授摆摆手,“主要是辅助性工作,对你也是个很好的学习锻炼机会。项目组每周三下午活动,你要是愿意,这周三就过来吧,地点在系里的小会议室。”
“我一定准时到!谢谢沈教授给我这个机会!”林枫站起身,诚恳地道谢。
离开办公室,走在冬日的校园里,林枫感觉脚步都轻快了许多。这真是瞌睡遇到了枕头!这个研究项目,无疑是他融入更高层面、扩展视野的绝佳跳板。
晚上,他照例给苏婉清写信。在信里,他分享了被沈教授赏识并邀请参加研究项目的喜悦(当然,隐去了项目的具体内容),鼓励她在师大也要积极表现,抓住机会。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她的思念。
“婉清,首都的冬天很冷,但心里是热的。因为我们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努力。期待寒假见面。”
写完信,他仔细封好,准备明天寄出。
室友们都在各忙各的:王大川在吭哧吭哧地洗衣服,张建军戴着耳机听英语广播,李明远则在灯下奋笔疾书,似乎在写文章。
林枫拿出那套从琉璃厂买的《资治通鉴》,摊在桌上,安静地阅读起来。这套书不仅是他知识的补充,也是他“人设”的一部分——一个勤奋好学、有点老派情怀的文科生。
“林枫,你这又看的什么天书?”王大川晾好衣服,凑过来瞅了一眼密密麻麻的繁体竖排字,头皮发麻。
“随便看看,历史挺有意思的。”林枫笑了笑。
“厉害厉害,我是看不进去。”王大川佩服地摇摇头,转而兴奋地说,“哎,听说周末食堂放电影,《地道战》,去看不?”
“去啊,当然去。”林枫爽快地答应。融入集体生活很重要,这种娱乐活动不能缺席。
周三下午,林枫准时来到了系里的小会议室。里面己经坐了五六个人,除了沈教授,还有两位中年老师,以及两三个看起来像是研究生或者青年教师的年轻人。
沈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林枫,只说他是本科新生里表现突出的同学,来帮忙做些基础工作。其他人友善地对他点点头。
项目讨论开始了。议题果然是关于如何改善当时的商品流通体系,特别是如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搞活农村经济。大家讨论得很热烈,但观点大多还比较保守,集中在如何完善现有的统购统销体系上。
林枫安静地听着,快速做着笔记,不轻易插话。但当沈教授点名问他有什么看法时,他才会谨慎地发言,依旧沿用“鸟笼经济”的思路,强调在计划框架内引入灵活性和激励机制,并举了一些农村集市的例子来说明其积极作用。
他的发言再次得到了沈教授的肯定,也引起了其他几位老师的思考。那个叫周斌的青年教师,还特意在会后跟他交流了几句,对他的见解表示欣赏。
林枫知道,自己又一次成功地留下了好印象。
参与项目组之后,林枫的生活更加忙碌充实。他凭借前世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洞察力,在资料整理和初步分析中往往能提出切中要害的建议,虽然他总是以请教和讨论的方式提出,但质量之高,让几位老师都暗暗称奇。
他在项目组的地位,悄然从“打杂的”向“有价值的贡献者”转变。沈教授看他越发顺眼,甚至开始让他参与一些核心资料的阅读和讨论。
与此同时,林枫并没有放松对其他渠道的关注。他利用周末去琉璃厂“闲逛”的机会,又去了几次那家旧书店,每次都买一两本不值钱但有点意思的旧书,顺便跟那位姓吴的老店主聊上几句,渐渐熟络起来。
他从吴店主漫不经心的谈吐中,能感觉到这是个有故事、有底蕴的人,对古玩行当的门道很清楚。林枫不急于求成,只是耐心地经营着这条线。
时间过得很快,期末临近,校园里弥漫起复习备考的紧张气氛。
林枫却游刃有余。学业对他来说没有压力,项目组的工作也进展顺利。他甚至还有余裕,通过周斌的关系,用略高于市场的价格,悄悄出手了空间里的一小批品质上乘的干蘑菇和木耳,换来的钱足够他假期往返省城看望苏婉清,还能略有结余。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这天,他收到了苏婉清厚厚的回信。信里除了诉说思念,还兴奋地告诉他,她的一篇关于现代文学赏析的短文被校刊录用了!虽然只是个小豆腐块,但对她来说是巨大的鼓励。
林枫看着信纸上娟秀的字迹,仿佛能看到苏婉清在师大校园里,同样努力发光发热的样子。
他提笔回信,为她感到高兴,也分享了自己近期的小小成就。两颗年轻的心,隔着千山万水,却因为共同的奋斗而靠得更近。
期末考试的结束,意味着寒假的开始。林枫己经买好了去省城的火车票。
他站在宿舍窗前,看着窗外萧索的冬景,心中充满了期待。这个寒假,他将不仅见到心爱的姑娘,更要在省城,开始他下一步的、更实质性的布局。
他的财富之路,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而这一切,都建立在他在首都这半年扎实的铺垫之上。
作者“东寒国的九头雉鸡精”推荐阅读《重回1976:我的完美人生》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M7I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