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集炮楼被拔除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开。根据地边缘的老百姓欢欣鼓舞,感觉腰杆子都硬了不少。而周边的日伪据点则风声鹤唳,加强了戒备,生怕哪天晚上八路军的神兵天降,把自己的炮楼也给端了。
独立团团部里,李云龙的心情也很不错,正哼着不成调的小曲,盘算着下一步再敲掉哪个“乌龟壳”。这时,警卫员虎子进来报告:“团长,政委,晋绥军358团楚团长派人来了,说是给您送东西。”
“楚云飞?”李云龙和赵刚对视一眼,都有些意外,“让他进来。”
很快,一个穿着晋绥军军服、看上去很精干的副官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两个士兵,抬着一个沉甸甸的木箱子。
“李团长,赵政委!”副官敬了个礼,态度恭敬,“鄙人奉我们楚团长之命,特来向贵部表示祝贺!祝贺贵部成功拔除马家集据点,扬我军威!”
李云龙哈哈一笑:“楚兄太客气了!打小鬼子是咱们共同的事,有啥好祝贺的。回去替我谢谢楚团长!”
副官笑了笑,指着那个木箱子说:“李团长,这是我们团长的一点心意。他知道贵部作战勇猛,消耗也大,特地命我送来一批药品,还有一些工具和材料,希望能对贵部有所帮助。”
“药品?工具?”李云龙走上前,掀开箱盖。只见里面整齐地码放着磺胺粉、绷带等稀缺药品,下面则是一些锉刀、钳子、虎钳、钢锯之类的金属加工工具,还有几块质量不错的钢材。
李云龙的眼睛顿时亮了。药品是救命的东西,自不必说。这些工具和钢材,对于几乎没有任何工业基础的八路军来说,更是宝贵!他正发愁怎么想办法改善一下部队的装备维修和简单的武器制造能力呢。
“楚团长真是雪中送炭啊!”赵刚也看出了这些东西的价值,由衷地感谢道,“请回去一定转达我们独立团全体官兵对楚团长的谢意!”
“一定带到!”副官完成任务,便告辞离去。
送走楚云飞的副官,李云龙围着那箱东西转了好几圈,兴奋地搓着手:“老赵,看见没?楚云飞这小子,够意思!这些东西,尤其是这些工具,来得太是时候了!”
赵刚点点头:“是啊,我们缺乏稳定的后勤补给,枪支坏了只能简单修理,弹壳复装效率也低。有了这些工具,我们可以尝试建立一个小型的修械所,甚至复装更多的子弹。”
“修械所?格局小啦!”李云龙一摆手,眼中闪着光,“老子要搞,就搞个像样点的兵工厂!哪怕最开始只能复装子弹、造造手榴弹,那也是咱们自己的家当!”
说干就干。李云龙立刻让赵刚去物色人选。很快,赵刚带来了两个人。一个是原独立团的老兵,叫张万和,参军前在铁匠铺当过学徒,懂点打铁的手艺,脑子也活络。另一个是刚参军不久的一个年轻人,叫李强,据说家里以前开过小作坊,摆弄过机器。
李云龙把两人叫到团部,指着那箱工具和材料,又把自己想法一说。
张万和搓着手,有些激动又有些忐忑:“团长,俺…俺就会打个铁,修个锄头啥的,这造枪造弹…怕是不行啊。”
李强倒是年轻气盛,看着那些工具眼睛放光:“团长,只要有材料,有工具,俺觉得可以试试!复装子弹应该没问题,就是把旧弹壳清理干净,重新装上火药和弹头。手榴弹难点,主要是火药和雷管,但也不是完全搞不了。”
“好!要的就是这股劲儿!”李云龙一拍桌子,“老子也不指望你们一开始就造出机关枪来!就先从复装子弹和修理枪支开始!需要什么,缺什么,跟政委说,团里想办法解决!地方嘛…就在后山找几个废弃的窑洞,隐蔽点!”
在李云龙的大力支持下,独立团的“兵工厂”就算草创起来了。张万和和李强带着几个挑选出来的手脚麻利的战士,把后山几个废弃的窑洞收拾出来,用树枝和茅草做了伪装。楚云飞送来的工具被当成宝贝一样安置好。
最开始,他们只能进行最简单的枪支修理,比如校正变形的枪管,更换损坏的撞针,或者把几支损坏的枪拼凑成一支能用的。后来,他们开始尝试复装子弹。这是一个细致而又危险的工作。需要小心翼翼地收集战斗后留下的子弹壳,用特制的工具将底火凹坑清理平整,装入重新配置的黑火药(初期只能使用缴获的或者土法配置的),再装上用铜元或者铅块砸成的弹头。每一步都需要极其小心,尤其是装填火药,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爆炸。
经历了多次失败,甚至有一次小规模的爆燃差点伤了人之后,张万和和李强他们终于摸索出了相对安全的流程和合适的火药配比。第一批复装出来的子弹虽然外观粗糙,但拿到靶场一试,居然大部分都能成功击发,精度也勉强够用!
这个消息让李云龙高兴坏了,亲自跑到后山的“兵工厂”视察,看着那些复装出来的黄澄澄的子弹,咧着嘴首笑:“好!好样的!张万和,李强,你们立了大功了!以后咱们独立团,好歹也算有点自己的家底了!”
他当场宣布,给兵工厂的每个人记功一次,并且要求各营连,以后战斗结束后,必须把能收集到的子弹壳全部上缴!
随着经验的积累,张万和和李强的胆子也大了起来。他们开始尝试制造边区造手榴弹。用铸铁打造弹壳,内部填充黑火药,安装上简易的拉发引信。最初造出来的手榴弹威力不大,有时候还哑火,但毕竟是从无到有的突破。李云龙下令,将这些“独立团造”手榴弹优先配发给各营的突击队和爆破组,在实战中检验和改进。
就在独立团这边自力更生、热火朝天地搞“军工建设”的时候,魏大勇的武工队也在敌占区不断传来捷报。他们成功地袭击了鬼子的一個小型物资中转站,缴获了一批包括铜料、硫磺在内的军工原料,并通过秘密渠道运回了团部,极大地缓解了兵工厂原材料短缺的困难。
时间在紧张的战斗和建设中悄然流逝。不知不觉间,寒冬过去,春天来临。覆盖山野的积雪消融,露出了下面嫩绿的草芽。根据地的军民一边抓紧春耕生产,一边继续着反“囚笼”的斗争。
然而,李云龙通过“战略天眼”模糊地知道,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鬼子绝不会甘心“囚笼政策”受挫,山本一木也绝不可能就此销声匿迹。短暂的平静背后,往往隐藏着更猛烈的惊涛骇浪。
这天,李云龙正在团部和赵刚商讨春耕保卫和部队训练计划,旅部通讯员送来了一份加密电报。
赵刚译出电文后,脸色变得凝重起来,将电文递给李云龙:“老李,旅部紧急通报。据可靠情报,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为了扭转当前不利局面,决定抽调兵力,准备发动一次针对我太行山根据地的,代号为‘铁壁合围’的大规模扫荡。其兵力规模和残酷程度,将远超以往。旅部要求各部队,立即进入战备状态,做好反扫荡的全面准备!”
李云龙接过电文,快速浏览了一遍,眉头紧紧锁了起来。
“铁壁合围…该来的,终于还是要来了。”他走到窗前,看着外面操场上正在刻苦训练的战士们,目光深沉。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马上就要开始了。独立团,乃至整个八路军太行山根据地,即将面临一场空前严峻的生死考验。
南派的神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M84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