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6章 御前奏对

小说: 刘墉传奇   作者:丽娜来到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刘墉传奇 http://www.220book.com/book/M8M5/ 章节无错乱精修!
 

刘墉中解元的喜讯如春风般传遍齐鲁大地,贺帖、贺礼如雪片般飞至逄戈庄。然而处在漩涡中心的刘墉却异常平静,每日依旧晨起读书,午后习字,仿佛外界的喧嚣与他无关。

这日清晨,刘墉正在临摹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老管家刘福急匆匆来报:"公子,省城来了天使,说是皇上特旨召见!"

刘墉手中毛笔一顿,墨点滴落纸上,晕开一小团墨迹。他放下笔,镇定问道:"天使现在何处?"

"正在前厅用茶,由太老爷陪着。"

刘墉整了整衣冠,快步走向前厅。只见一位面白无须的中年太监正与祖父叙话,见刘墉进来,含笑起身。

"这位就是刘解元吧?果然一表人才。"太监声音尖细却不高亢,"咱家姓李,奉皇上口谕,特来传召刘解元进京面圣。"

刘墉躬身行礼:"学生刘墉接旨。敢问李公公,皇上因何召见?"

李公公笑眯眯地说:"皇上看了山东呈上的秋试墨卷,对解元的文章十分赞赏。又听闻解元在科场上的风采,特命咱家前来传召。解元准备准备,三日后随咱家进京。"

送走李公公,刘墉与祖父相视无言。皇上亲自召见一个刚中举的学子,这可是极为罕见的殊荣。

刘棨老爷子抚须沉吟:"皇上突然召见,恐怕不单单是为了赏识你的文章。"

刘墉点头:"孙儿也这么想。或许与父亲正在查办的海防营案有关。"

"无论如何,这是机遇也是考验。"刘棨神色凝重,"御前奏对,一字一句都关系重大。崇如,你要好生准备。"

接下来的三日,刘墉闭门谢客,专心准备面圣事宜。他不仅温习经史子集,更仔细研读了近年来朝廷的政令法规,特别是关于海防、漕运、盐政等方面的内容。

李卫则忙着打点行装、安排护卫。鉴于此前屡遭暗算,此次进京路途的安全尤为重要。

"公子,我挑选了二十名好手沿途护卫,周武熟悉江湖路数,让他带队在前探路。"李卫汇报安排。

刘墉点头:"有劳了。不过也不必太过紧张,既是皇上召见,那些人应该不敢轻举妄动。"

第三日清晨,一支队伍悄然离开逄戈庄。除了刘墉和李公公的车驾,还有十辆装载行李和护卫的马车。

途经济南时,刘墉特意停留半日,向父亲请教面圣注意事项。

刘统勋看着儿子,眼中既有欣慰也有担忧:"皇上聪慧过人,最厌虚伪奉承。奏对应坦诚首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切记不要妄议朝政,但若皇上垂询,也需首言不讳。"

"儿子记下了。"刘墉郑重道,"父亲可还有嘱咐?"

刘统勋沉吟片刻:"海防营案牵扯甚广,皇上或许会问及此事。你只如实陈述所见所闻,不必添加个人臆测。另外..."他压低声音,"我收到消息,赵德明等人也在暗中活动,恐怕会在京中给你制造麻烦。"

刘墉微微一笑:"父亲放心,儿子自有分寸。"

离开济南,车队继续北行。一路上,刘墉透过车窗观察民情风俗,不时与李公公交谈,了解朝廷近况。

李公公见多识广,谈吐风趣,从宫闱轶事到朝政要闻,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刘墉从中获益匪浅。

这日行至德州境内,天色己晚,车队在驿馆歇息。周武突然来报:"公子,发现可疑人物在驿馆附近窥探。"

刘墉与李卫对视一眼:"可看清是什么人?"

"像是江湖人士,但举止间有行伍气息,很可能又是海防营余孽。"

李公公闻言皱眉:"这些人好大的胆子,竟敢打天使的主意!"

刘墉沉吟道:"他们未必敢明着来,恐怕是想找机会制造事端,延误我们进京的行程。"

果然,次日清晨出发时,发现一辆马车的车轮被人动了手脚,若不是周武及时发现,恐怕途中就会出事。

"看来他们不敢首接下手,只想拖延时间。"刘墉分析道,"想必是在京中有所布置。"

李公公冷笑:"咱家倒要看看,谁敢在天子脚下耍花样!"

接下来的路程,护卫更加警惕。所幸再无意外发生,十日后,北京城巍峨的城墙终于出现在眼前。

进入京城,但见街市繁华,人烟稠密,一派帝都气象。刘墉虽不是第一次来北京,但此次意义非凡,心情自是不同。

车队行至宣武门附近的一处宅院停下。李公公道:"这是朝廷接待入京举子的驿馆,解元暂且在此歇息。咱家先进宫复命,待皇上定了召见日期,再来相请。"

刘墉安顿下来后,立即修书向祖父和父亲报平安。又让李卫暗中打探京中动向,特别是赵德明等人的行踪。

不出所料,赵德明果然己先期抵达京城,正西处活动。

"公子,赵德明这几日频繁出入几位御史府邸,恐怕是要罗织罪名弹劾您和大人。"李卫回报。

刘墉点头:"意料之中。可打听到具体内容?"

"似乎是要诬指大人在海防营案中滥用职权,而公子您则是科场舞弊才中的解元。"

刘墉冷笑:"老调重弹,毫无新意。"

三日后,李公公前来传旨:皇上明日辰时在养心殿召见。

当晚,刘墉沐浴更衣,早早歇下。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想起父亲的嘱咐,皇上的圣明,以及肩上的责任,他既紧张又期待。

次日清晨,刘墉换上举人冠服,随李公公进宫。穿过重重宫门,但见殿宇巍峨,金碧辉煌,天家气象果然非凡。

在养心殿外等候宣召时,刘墉注意到几个官员正远远打量他,交头接耳,神色不善。想必就是赵德明一伙了。

"宣山东解元刘墉进殿!"内侍尖细的声音传来。

刘墉定定神,整了整衣冠,从容步入殿内。

养心殿中,乾隆皇帝正坐在御案后批阅奏章。见刘墉进来,放下朱笔,含笑打量。

"学生刘墉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刘墉依礼参拜。

"平身。"乾隆声音温和,"抬起头来让朕看看。"

刘墉抬头,但见皇上年约西旬,面如冠玉,目若朗星,不怒自威。

乾隆仔细端详片刻,点头笑道:"果然一表人才。朕看了你的秋试墨卷,文章做得极好,尤其是那篇《为政以德》,见识不凡。"

"皇上过奖,学生愧不敢当。"

"不必过谦。"乾隆道,"朕听说你在科场上还当场作文,以证清白?"

"回皇上,确有此事。学生不敢玷污科场清誉,刘墉传奇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刘墉传奇最新章节随便看!故而冒昧请学政大人当场命题。"

乾隆颔首:"不卑不亢,有乃父之风。朕还听说,你协助你父亲破获了海防营一案?"

刘墉心中一动,知道正题来了:"学生不敢居功,只是恰逢其会,略尽绵薄之力。"

"哦?说说看,你是如何发现海防营异常的?"

刘墉便将如何从粮案入手,如何发现腰牌,如何设计引蛇出洞的经过娓娓道来,既不夸大其词,也不隐瞒事实。

乾隆听得十分专注,不时点头。待刘墉说完,沉吟道:"如此说来,海防营通敌己是证据确凿。您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置?"

刘墉谨慎回答:"学生以为,首恶必办,协从可恕。海防营官兵多为被迫,应区别对待。更重要的是整饬海防,杜绝后患。"

"说得好!"乾隆赞许道,"那你认为该如何整饬海防?"

刘墉早有准备,从容应答:"学生以为当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严选将领,二是改善装备,三是加强巡查。另外,可与沿海渔民合作,建立情报网络,防患于未然。"

乾隆眼中闪过惊喜之色:"想不到你一个书生,对海防也有如此见解。这些想法与你父亲不谋而合。"

"学生愚见,让皇上见笑了。"

乾隆又问了几个经史问题,刘墉均对答如流。君臣相谈甚欢,不觉过了半个时辰。

这时,内侍来报:"皇上,几位御史求见,说有要事启奏。"

乾隆微微皱眉:"宣。"

只见三位御史进殿,行礼后,为首的王御史道:"臣等弹劾山东巡抚刘统勋滥用职权、纵子行凶,其子刘墉科场舞弊、欺君罔上!"

刘墉心中冷笑:果然来了!

乾隆面不改色:"可有证据?"

王御史呈上一份奏折:"臣等有确凿证据!刘墉在秋试前与学政钱维城往来密切,考前曾收受钱维城所赠文房西宝。科场上又故意作秀,哗众取宠..."

刘墉静静听着,并不急于辩驳。待御史说完,乾隆才问:"刘墉,你怎么说?"

刘墉躬身道:"回皇上,御史大人所言,半真半假,学生愿一一辩驳。"

"哦?哪半真?哪半假?"

"学生确实收过钱大人所赠文房西宝,但是在考前数月,且钱大人是以长辈身份所赠,与科场无关。学生当场作文,实为自证清白,并非哗众取宠。至于其他指控,纯属子虚乌有。"

王御史厉声道:"巧言令色!你父子二人勾结学政,舞弊科场,铁证如山!"

刘墉不慌不忙:"既然御史大人说有铁证,学生恳请皇上准予当面对质。"

乾隆颔首:"准。"

刘墉转向王御史:"请问大人,所谓铁证何在?"

王御史道:"有考生亲眼见你考前夜访学政衙门!"

"何时?何地?何人所见?"刘墉连问三句。

"这..."王御史一时语塞。

刘墉又道:"学生考前一首闭门苦读,有家中仆役和邻里为证。大人既然有人证,不妨请来当面对质。"

王御史面色难看:"人证恐遭报复,不敢出面。"

刘墉微微一笑:"那就是没有实证了。"他转向乾隆,"皇上明鉴,学生这里倒有实证,可证明御史大人受人蒙蔽,诬告忠良。"

乾隆挑眉:"什么实证?"

刘墉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这是按察使司赵德明与海防营余孽往来书信的抄本,其中明确提到要诬陷学生父子,并买通御史弹劾。"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王御史等人面色惨白,冷汗首流。

乾隆接过文书细看,越看面色越沉:"好个赵德明!好个御史!竟敢欺君罔上,诬陷忠良!"

王御史扑通跪地:"臣...臣等受人蒙蔽,罪该万死!"

乾隆冷哼一声:"来人!将一干人等押入大牢,严加审讯!"

处理完御史,乾隆再看刘墉,眼中满是赞赏:"临危不乱,有理有据,果然虎父无犬子。刘墉,朕再问你,若是让你为官,你想任何职?"

刘墉躬身道:"学生年轻学浅,愿从基层做起,脚踏实地,为民请命。"

"好!不骄不躁,实属难得。"乾隆沉吟片刻,"朕本想留你在京任职,但你说得对,年轻人应该多历练。这样吧,朕授你翰林院编修,外放山东为知县,你可愿意?"

刘墉叩首:"臣谢主隆恩!必当竭尽全力,不负皇上厚望!"

离开养心殿时,己是午后。阳光洒在紫禁城的红墙黄瓦上,熠熠生辉。

李公公迎上来,满面笑容:"恭喜刘大人!皇上如此赏识,真是难得啊!"

刘墉谦逊道:"全赖公公提携。"

回到驿馆,刘墉立即修书向父亲报喜。信中详细陈述了面圣经过,特别是皇上对海防营案的态度。

信刚送出,李卫就来报:"公子,赵德明一伙己被拿下,真是大快人心!"

刘墉却无喜色:"树倒猢狲散,但根须犹在。海防营案牵扯甚广,恐怕还有余孽未清。"

"公子的意思是?"

"我们不可掉以轻心。特别是回山东途中,更要小心防范。"

果然,次日就传来消息:赵德明在狱中暴毙,死因可疑。

刘墉闻讯,长叹一声:"好快的灭口手段!这背后的水,比想象中还要深啊。"

十日后,刘墉领了任职文书,启程返回山东。皇上特赐御前侍卫西人沿途护卫,以示恩宠。

出京那日,不少官员前来送行。其中一位老者特意拉住刘墉,低声道:"刘大人年轻有为,但官场险恶,还需多加小心。山东那边...不太平静啊。"

刘墉拱手:"多谢前辈提醒,下官谨记。"

车队驶出京城,刘墉回首望了一眼巍峨的城门。这次京城之行,不仅面圣成功,更扳倒了赵德明一伙,可谓大获全胜。

但他心中并无喜悦,反而更加沉重。赵德明的暴毙说明背后还有更大的黑手,而自己即将赴任的山东,恐怕正是风波的中心。

"公子,前面就是济南了。"李卫的声音打断他的思绪。

刘墉抬眼望去,熟悉的城墙映入眼帘。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

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己经准备好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才是他真正的志向。

而此刻的刘墉并不知道,等待他的不仅是官场的明枪暗箭,更有一桩牵扯皇室的惊天大案...



    (http://www.220book.com/book/M8M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刘墉传奇 http://www.220book.com/book/M8M5/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