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的扬州,风里都带着桂花香。东关街的老槐树下落满了黄叶,王阿婆每天清晨都会扫出一小堆,装在竹筐里,说是“留着煮水喝,能祛湿气”。算珠阁的生意比往常更热闹,不仅东关街的街坊来对账,连城南、城西的商户也慕名而来,说“沈账房算得准,还不贪工钱”。
这天上午,沈珠算刚算完一家布庄的账,门外就传来熟悉的声音:“珠算丫头,在家吗?”是李默大人派来的人,手里还捧着个木盒。
“李大人有什么吩咐吗?”沈珠算赶紧迎上去。
来人笑着把木盒递给她:“李大人听说扬州漕运的事解决了,百姓们都过上了安稳日子,特意让小人送来些东西,说是感谢你和顾先生为百姓们做的事。”
沈珠算打开木盒,里面是两本线装书,一本是《盐政辑要》,一本是《漕运考》,书页泛黄,却保存得很完好;还有一块小小的铜算盘,算盘珠是黄铜做的,闪着温润的光,算珠之间的凹槽磨得光滑,一看就是常用的好物件。“替我谢谢李大人!”她连忙说,手指轻轻拂过铜算盘,心里很感动——李大人远在省里,还记着扬州的百姓,记着他们。
来人走后,顾砚知从学堂回来,见沈珠算捧着木盒,好奇地问:“这是什么?”
“是李大人送的书和算盘。”沈珠算把书和算盘递给她,“《盐政辑要》和《漕运考》,以后再遇到盐、漕运的事,咱们就能参考了。这铜算盘也很好,比咱们现在用的木算盘结实,算起来还没那么响,不吵着街坊。”
顾砚知拿起《漕运考》,翻了几页,里面还有李默写的批注,都是关于漕运监管的要点。他笑着说:“李大人想得真周到,有了这两本书,咱们以后帮百姓们解决问题,就更有底气了。”
正说着,妞妞蹦蹦跳跳地跑进来,手里拿着个纸鸢,纸鸢上用彩笔画着小小的算珠阁,门口站着几个小人,梳着双丫髻的是妞妞,穿长衫的是顾砚知,扎着布巾的是沈珠算,还有扛着锄头的李大叔、拎着菜篮的王阿婆,旁边还歪歪扭扭写着“东关街一家人”。“珠算姐姐,顾哥哥,你们看,这是李大叔给我做的纸鸢!”
沈珠算接过纸鸢,小心地摸了摸上面的画,眼眶有点热:“真好看!咱们下午去城外的草地放风筝好不好?今天风大,纸鸢肯定能飞得很高。”
“好啊好啊!”妞妞开心地跳起来,小手抓住沈珠算的衣角,“我要让纸鸢飞得比云彩还高,让天上的神仙也看看咱们的算珠阁,看看咱们的一家人!”
下午,阳光正好,风也温柔。沈珠算、顾砚知带着妞妞,李大叔、王阿婆也一起,拎着纸鸢去了城外的草地。草地很开阔,远处有几头牛在吃草,近处的野花星星点点开着。李大叔帮妞妞举着纸鸢,顾砚知牵着线,妞妞在前面跑,嘴里喊着“放!放!”,风一吹,纸鸢晃晃悠悠飞了起来,越飞越高,像只自由的小鸟,带着“东关街一家人”的字样,飘在蓝天上。
王阿婆坐在草地上,看着纸鸢,笑着说:“咱们东关街好久没这么热闹了。以前总担心这担心那,盐价涨了怕吃不起,米掺沙了怕吃坏身子,现在好了,陈知府是清官,李大人也护着咱们,街坊们又团结,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李大叔坐在旁边,拿出带来的凉茶,给大家倒上:“是啊!这都多亏了珠算丫头和顾先生。要是没有你们,咱们还不知道要被那些贪官奸商欺负到什么时候。现在好了,漕运清了,米粮足了,咱们就能安安稳稳过日子了。”
沈珠算喝了口凉茶,看着天上的纸鸢,心里很踏实。她转头看向顾砚知,顾砚正笑着帮妞妞调整线轴,阳光落在他的侧脸上,温柔得像这秋天的风。她突然觉得,这样的日子真好——有喜欢的人在身边,有亲近的街坊相伴,有安稳的日子可过,有公道可守,有温情可享。
妞妞跑累了,坐在沈珠算怀里,仰着头问:“珠算姐姐,咱们会一首这样吗?一首在一起,一首放纸鸢,一首有干净的米吃,有不掺沙的盐用?”
沈珠算摸了摸妞妞的头,轻声说:“会的。只要咱们街坊们一首团结,一首互相帮衬,只要还有像陈知府、李大人这样的清官为百姓做主,咱们就会一首这样安稳下去,一首是开开心心的一家人。”
放风筝回来,路过算珠阁时,沈珠算看见门口站着个熟悉的身影——是老李!老李从江南的粮店回来的消息,王阿婆早上提过一嘴,说他在江南攒了些钱,还学了新的记账法子,想回扬州来,在算珠阁帮忙。
“爹爹!”妞妞看见老李,一下子从沈珠算怀里跳下来,扑了过去。
老李抱起妞妞,眼眶都红了,声音有点哽咽:“妞妞,爹爹回来了!爹爹再也不走了,以后就留在扬州,陪妞妞读书,陪妞妞放风筝。”
“真的吗?”妞妞搂着老李的脖子,开心得眼泪都掉了,“爹爹,你要说话算话!我还要跟你一起去学堂,听顾哥哥讲课,跟珠算姐姐学记账!”
沈珠算笑着走过去:“李大叔,欢迎你回来。算珠阁正好缺个帮忙的账房,你要是愿意,就来这里吧,咱们一起帮街坊们算账,一起守着咱们的东关街。”
老李放下妞妞,对着沈珠算和顾砚知深深鞠了一躬:“多谢你们!多谢你们照顾妞妞,多谢你们为扬州百姓做的一切。以后,我就在算珠阁帮忙,你们指哪儿,我就打哪儿,绝不推辞!”
晚上,算珠阁里格外热闹。王阿婆做了扬州炒饭、狮子头,还炖了鸡汤;李大叔买了酒,说是“庆祝老李回来,庆祝咱们的好日子”;老李从江南带了点心,分给大家吃;妞妞坐在老李身边,一会儿给老李夹菜,一会儿跟大家说学堂里的趣事,一会儿又缠着沈珠算教她拨算盘。
沈珠算端起酒杯,站起来对大家说:“今天是个好日子,李大叔回来,咱们东关街的一家人又聚齐了。我敬大家一杯,谢谢大家一首以来的帮忙和照顾,谢谢大家陪我一起守着算珠阁,守着咱们的公道,守着咱们的安稳日子。祝咱们以后的日子,像这杯酒一样,甜甜蜜蜜,长长久久!”
大家都端起酒杯,碰在一起,酒杯碰撞的声音清脆,笑声也清脆,飘在算珠阁的灯光里,飘在满是桂花香的夜色里。顾砚知看着沈珠算的笑脸,心里很暖——他以前总觉得,家是一间屋子,是一本账本,现在才明白,家是身边的人,是热闹的笑声,是互相的牵挂,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一起扛过去的团结。
月光透过算珠阁的窗户,洒在柜台上的《盐政辑要》和《漕运考》上,洒在那只黄铜算盘上,也洒在围坐在一起的“一家人”身上。沈珠算知道,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有街坊们的陪伴,有顾砚知的守护,有安稳的日子,有永远的家。
以后或许还会遇到新的困难,还会有新的挑战,但她不怕。因为她知道,只要有身边的人在,有东关街的街坊们在,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一起努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守不住的公道,就没有过不好的日子。
算珠阁的灯亮了很久,里面的笑声、说话声、算盘声,顺着风飘在东关街的夜色里,像一首温暖的歌,诉说着市井的温情,诉说着一家人的团圆,诉说着永远的安稳与公道。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扬州珠算娘》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M9A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