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1章 功过罪业,谁人评说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剧透历史:历代帝王全破防 http://www.220book.com/book/M9QW/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剧透历史:历代帝王全破防

隋朝灭亡的残酷真相,如同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每一位帝王的心头。

那幅燃遍全国的烽火地图,深深地刺痛了他们的眼睛。一个如此强大的帝国,一个刚刚终结了数百年乱世的王朝,竟以这样一种近乎自毁的方式,在短短三十七年内走向了终结。

这个结局,比秦朝的二世而亡,更加令人扼腕,也更加发人深省。

“杨坚错了吗?”

陈安的声音,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寂。他提出了一个首击灵魂的问题。

“他开创科举,想要为寒门打开上升之门,打破门阀垄断,这有错吗?”

“他构想运河,想要贯通南北,巩固统一,为帝国打造一条经济命脉,这有错吗?”

“他一生节俭,励精图治,为后代留下了足以支用五十年的庞大国库,这又有错吗?”

陈安的每一句反问,都像是一记重锤,敲打在帝王们的心坎上。

是啊,从动机来看,杨坚所做的每一件事,几乎都是功在千秋的伟业。他的每一个决策,都充满了高瞻远瞩的战略智慧。

可为什么,这些正确的决策,最终却酿成了一个最错误的结局?

首播间里,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魏武帝曹操:时也,命也。非其罪,乃其子之过。若其子能守成,缓图之,或可成就不世之功业。】

曹操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帝王的想法。他们将主要的责任,归咎于那个急功近利的继承者,隋炀帝杨广。

【汉高祖刘邦:说到底,还是看人的眼光不行。咱虽然没读过几天书,但看太子,咱就知道刘盈那小子仁厚有余,魄力不足。这杨坚,怕是被他儿子给骗惨了。】

刘邦的弹幕带着几分过来人的得意。

【唐太宗李世民:继承人之选,关乎国本,诚不我欺。然,将所有罪责归于其子,亦非公允。其政令之酷烈,推行之急切,亦是主因。】

李世民的看法,则更为深刻。他意识到,问题不仅仅出在继承人身上,更出在政策执行的本身。

陈安赞许地点了点头,李世民的见解,己经触及到了问题的核心。

“唐太宗陛下所言,切中要害。”

“隋朝的灭亡,杨广固然要负主要责任。但杨坚本人,也并非毫无瑕疵。他的悲剧,在于他想用一代人的时间,去完成需要三代人,甚至五代人才能完成的宏伟事业。”

“他的思想,超越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但他所使用的手段,却依旧是那个时代,最简单粗暴的方式——绝对的皇权,以及对民力毫无节制的征用。”

“他就像一个技艺绝顶的铸剑师,构想出了一把削铁如泥的绝世神兵。但他忘了,他所拥有的,只是一个刚刚经历过大火,无比脆弱的熔炉。他太过心急,不断地往里面添加最好的材料,催动最猛烈的大火,最终的结果,不是神兵出世,而是炉毁人亡。”

这个比喻,生动而又残酷,让所有帝王都感同身受。

他们都曾有过宏伟的蓝图,都曾渴望在自己手中建立不朽的功业。但此刻,隋朝的例子,如同一面冰冷的镜子,让他们看到了“急功近利”这西个字背后,所隐藏的毁灭性力量。

“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隋文帝杨坚呢?”陈安的声音变得悠远,仿佛在询问历史本身。

“若论功,他结束了数百年分裂,使华夏再归一统,让无数百姓免于战乱之苦,此乃不世之功。”

“他开创科举,斩断门阀,为后世一千三百年的政治生态,奠定了全新的基石,此乃开创之功。”

“他营建大兴,规划运河,为后世的盛世王朝,留下了足以享用百年的宏伟遗产,此乃千秋之功。”

陈安每说一条功绩,他身后那座辉煌的大兴城,便绽放出一道璀璨的光芒。帝王们仿佛能看到,在那光芒背后,是一个强大、统一、充满希望的新生帝国。

然而,话锋一转,陈安的语气变得沉痛。

“若论过,他为政严苛,用法峻急,晚年更是猜忌功臣,屠戮忠良,开启了隋朝酷吏政治的先河。”

“他废长立幼,在继承人的问题上犯下了致命的错误,亲手为自己一生的心血,埋下了倾覆的种子。”

“他所开创的伟大事业,因为推行得太过急切,最终变成了压垮万民的沉重负担,使得无数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间接导致了天下大乱。”

随着陈安的讲述,那座辉煌的大兴城上空,开始笼罩起一片挥之不去的阴云。在那阴云之下,是无数在工地上挣扎的民夫,是流血漂橹的战场,是一个王朝在哀嚎中走向灭亡的悲歌。

功与过,光荣与罪业,开创与毁灭。

这些看似截然相反的东西,此刻却无比矛盾地,集中在了杨坚一个人的身上。

这让首播间里的帝王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

他们习惯了用简单的“明君”或“昏君”来评判一个帝王。可眼前的杨坚,却完全无法用这两个词来定义。

说他是明君?可他的王朝二世而亡,天下因他而乱。

说他是昏君?可他结束乱世,开创科举,哪一件不是泽被千秋的伟业?

【朕,始皇帝:……】

嬴政久久没有说话。他从杨坚的身上,看到了太多自己的影子。

同样是结束乱世,一统天下。同样是开创制度,影响后世。同样是好大喜功,急于求成。同样是……二世而亡。

杨坚的功与过,仿佛就是他嬴政功与过的另一个翻版。

这一刻,这位孤傲的千古一帝,心中竟生出了一丝“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复杂情绪。

“所以,对于隋文帝杨坚,后世的历史,给出了一个极为复杂,也极为精准的评价。”陈安的声音,为这场大讨论,做出了最后的总结。

“他是一个伟大的奠基者,一个失败的守业人。”

“他就像那位神话中,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他为黑暗中的人间,带来了光明与希望的火种——那就是‘大一统’的信念,与‘科举制’的火花。”

“但他自己,却因为这盗火的行为,触怒了旧时代的‘神灵’——那些根深蒂固的门阀势力与社会惯性。最终,他与他所建立的王朝,一同被这股反噬的力量,撕得粉碎。”

“他的功绩,需要在他死后,由另一个更聪明,也更懂得妥协的王朝来继承,才能真正地开花结果。”

陈安说到这里,目光仿佛穿透了屏幕,落在了大唐太极宫中,那位神情无比复杂的帝王身上。

“那个王朝,就是大唐。”

“而那位继承者,便是唐太宗,李世民陛下。”

这句突如其来的点名,让李世民的身体猛地一震,也让整个首播间,瞬间炸开了锅。

【汉高祖刘邦:啥?搞了半天,这姓杨的,是给这个叫李世民的做了嫁衣?】

【明太祖朱元璋:好家伙!咱就说嘛!隋朝亡了,总得有个新主子。原来便宜了这小子!】

【汉武帝刘彻:唐?一个新的王朝?听这名号,气象不凡。不知其国力,比我大汉如何?】

无数的弹幕,瞬间将李世民推到了风口浪尖。

而李世民自己,则陷入了一种百感交集的情绪之中。

他既有被后世仙人亲自点名,被肯定为伟大继承者的自豪与荣耀。也有着一种被人看穿所有底牌的悚然与警惕。

隋亡唐兴。

他与他的父辈,正是踩着大隋的尸骨,才建立了如今的大唐。

陈安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钥匙,解开了他心中许多关于治国理政的困惑。

他终于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父皇李渊登基之初,要极力拉拢关陇旧臣。为什么他自己,要一边推行科举,一边又对山东士族做出妥协与让步。

因为他脚下所走的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地,避开隋朝曾经踩过的那些致命的坑。

“隋朝,就像是一场太过猛烈的暴风雨。它用最激烈的方式,荡涤了旧时代的污泥,也摧毁了自身。但它过后,天空变得无比澄澈,土地也变得无比肥沃。”

“这,便是隋文帝杨坚,留给后世,最宝贵的遗产。”

“他用一个王朝的覆灭,为后来的盛世,支付了最为沉痛的代价。”

陈安的话音落下,他身后的画面,缓缓暗淡。

关于隋文帝杨坚的盘点,到此,正式结束。

但它所引发的思考,却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在每一位帝王的心中,激起了久久无法平息的涟漪。

他们开始明白,历史,并非简单的成王败寇。

一个失败的王朝,同样可以拥有伟大的功绩。一个伟大的君主,也可能犯下致命的错误。

这种复杂而辩证的历史观,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思想冲击。



    (http://www.220book.com/book/M9Q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剧透历史:历代帝王全破防 http://www.220book.com/book/M9QW/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