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江城彻底从冬眠中苏醒。江风变得柔软,吹在脸上带着暖意。路边的樱花开了又谢,落英缤纷。林晚和杨子辰的生活,像窗台上那盆新移栽的茉莉,悄无声息地抽枝散叶,焕发出新的生机。
看房这件事,被正式提上了日程。不再是橱窗前的随口议论,而是变成了周末的一项固定活动。每个周六或周日的下午,他们都会约见不同的房产中介,穿梭在江城的大街小巷,看各种各样的房子。
这个过程,远比他们想象中复杂,也更有趣。
第一个周末,中介是个刚毕业的小姑娘,热情得有些过头,带他们看了一套位于黄金地段的高层公寓。房子很新,装修时尚,视野极佳,站在落地窗前能俯瞰半个江城的景色。价格自然也“很美丽”,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算。
“两位请看,这视野,这采光!绝对是稀缺资源!”小姑娘口若悬河。
林晚确实被视野打动了,但杨子辰更关心实际问题:“这栋楼的物业费多少?停车位怎么算?附近的学校资源怎么样?”
一连串专业问题把小姑娘问得有点懵。最终,他们礼貌地留下了资料,没有当场表态。
走出那栋豪华公寓,林晚还有些留恋地回头看了一眼。
“喜欢?”杨子辰问。
“视野是真好。”林晚实话实说,“就是太贵了,感觉不像是过日子的地方,像酒店。”
杨子辰笑了:“英雄所见略同。家嘛,还是得有点烟火气。”
第二次,中介是个经验丰富的大姐,带他们看了一套老城区学区房。房子有些年头了,楼道略显昏暗,但小区环境安静,绿化很好,邻居多是住了几十年的老住户,见面都会点头打招呼。房子本身不大,两室一厅,布局紧凑,但阳光充足,窗外是一棵高大的梧桐树。
“这房子虽然旧点,但地段好,学区也好。关键是实在,公摊小,得房率高。”大姐说话很实在。
林晚在房间里转悠,摸着有些掉漆的窗框,想象着在这里生活的场景。她喜欢窗外的梧桐树,喜欢这个小区安宁的氛围。杨子辰则更关注房屋结构和水电线路,仔细检查了各个角落。
“墙皮有点潮,估计防水得重新做。”他低声对林晚说。
“嗯,装修可能得花点心思。”林晚点头。
他们没有立刻做决定,但这套“老破小”却在他们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完美,但有温度,有种岁月沉淀下来的踏实感。
看房的过程,也是他们不断明确自身需求的过程。他们发现自己并不需要多么奢华的空间,更看重社区的便利性、房子的实用性,以及那种能让人安心放松的“家”的感觉。他们开始拿着本子记录每套房子的优缺点,回来后再仔细比较、讨论。
有时会因为一个细节争论不休。比如,林晚喜欢开放式厨房,觉得显得空间大;杨子辰则坚持要做隔断,担心油烟问题。最后两人各退一步,决定做玻璃移门,既能隔离油烟,又不影响通透感。
这些争论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引发矛盾,反而成了增进了解的契机。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更清晰地看到了对方对生活的理解和期待。
一个周三的晚上,林晚加班回来,发现杨子辰正对着电脑屏幕皱眉。走近一看,是在看一个复杂的户型图。
“这是什么楼盘?”她放下包,凑过去看。
“之前看过的那家中介推的,一个新楼盘,期房。”杨子辰把屏幕转向她,“位置有点偏,但规划不错,未来有地铁。关键是户型挺好,你看这个阳台,还有这个书房的位置。”
林晚仔细看着,户型确实方正,布局合理,那个朝南的小书房尤其合她心意。
“就是太远了,现在通勤不方便。”她有些犹豫。
“我算了算,等交房的时候,地铁应该差不多通了。”杨子辰点开地图,“而且这边环境好,安静,适合以后……有孩子的话。”
他后面那句话声音低了些,但林晚听清楚了。心里微微一动,像被羽毛轻轻拂过。他们己经开始不自觉地将“孩子”纳入未来的规划了。
“周末去看看实物样板间?”杨子辰提议。
“好。”林晚点头。
看房的间隙,他们的日常生活也在继续。 董娇娇和徐朗的恋情进展神速,己经到了如胶似漆的阶段。她时不时就要跟林晚汇报最新进展,语气甜蜜得能齁死人。
“晚晚,你说我怎么就这么幸运呢?老徐他真的太懂我了!”电话里,董娇娇的声音洋溢着幸福,“昨天我不过随口说了句想吃那家很远的面包,他今天早上就开车绕路去给我买了!”
林晚一边听着闺蜜晒幸福,一边看着旁边正在认真研究装修攻略的杨子辰,心里也觉得暖暖的。好的爱情,大概就是能让彼此都变成更好的样子吧。
杨子辰在新公司的工作也逐渐打开了局面。他牵头的一个技术优化方案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上司的公开表扬。虽然依旧不太擅长办公室政治,但他用实力赢得了尊重。下班回家,他有时会跟林晚讨论一些技术难题,林晚虽然不懂细节,但能从他眼神中的光彩看出他的投入和成就感。
林晚自己也调整了工作节奏。她不再盲目加班,而是更注重效率。周末的绘画班成了她固定的放松方式,她的画技也有了明显进步,开始尝试画一些更复杂的景物。杨子辰把她画的一幅江景素描装裱起来,挂在了客厅墙上,虽然画得还有些稚嫩,但他却说:“这是我们家独一无二的装饰。”
周末,他们去看了那个新楼盘的样板间。 小区环境确实不错,绿化率高,配套设施完善。样板间装修得精致温馨,几乎满足了他们对家所有的幻想。尤其是那个小书房,阳光洒进来,温暖明亮。
销售顾问极力推荐,说着未来的升值空间和美好前景。林晚确实心动了,但看着模型图上那片尚是荒地的位置,心里还是有些没底。
“你觉得呢?”她问杨子辰。
杨子辰比较冷静:“期房有风险,交付时间、质量都说不准。而且距离是硬伤,就算通了地铁,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也不少。”
他顿了顿,看着林晚:“房子是拿来住的,不是拿来炒的。我们还是得优先考虑当下的生活品质。”
他的话像一盆冷水,让林晚从对“梦想之家”的憧憬中清醒过来。是啊,家最重要的是住在里面的感受,而不是一个遥远的蓝图。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立刻承载他们当下生活、给予他们温暖和力量的空间。
回去的路上,两人都有些沉默。经过老城区时,林晚下意识地让司机绕道去了上次看的那套“老破小”小区。傍晚时分,小区里很热闹,有老人带着小孩在散步,有刚下班的人在遛狗,窗户里透出温暖的灯光,飘出饭菜的香气。
“其实……我觉得那套老房子也挺好的。”林晚轻声说。
杨子辰看着窗外的景象,点点头:“嗯,生活气息浓。而且位置方便,离你公司近,离菜市场也近。”
“就是旧了点,得花功夫装修。”
“装修怕什么?”杨子辰握住她的手,“我们一起弄,把它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那一刻,他们心里都有了答案。家的形状,不在于有多新、有多豪华,而在于里面住着谁,装着怎样的生活和回忆。一个需要漫长等待、充满不确定性的“梦想之家”,或许比不上一个可以立刻入住、共同经营的“现实之巢”。
晚上回到家,杨子辰打开电脑,重新调出那套老房子的资料和照片。两人头碰头地研究起来,开始规划哪里打掉非承重墙让空间更通透,哪里做定制柜子增加收纳,哪个房间做书房,哪个房间留给未来的孩子……
灯光下,他们的影子投在墙上,交织在一起。讨论声,笑声,偶尔的争论声,充满了这个暂时还属于租来的小空间。但他们都相信,很快,他们会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按照共同意愿打造的家。
那个家可能不完美,会有装修的烦恼,有贷款的壓力,有生活中琐碎的摩擦。但它会是真实的,温暖的,充满了他们的气息和故事。
家的形状,在一次次看房、讨论和憧憬中,渐渐清晰起来。它不在遥远的未来,而在他们共同把握的当下,在他们彼此紧握的手中。江城的三月夜,温暖而充满希望,照亮了他们通往未来的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MB2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