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得好:“让秀才去种地,不如请老农;让将军去算账,不如找账房。”这句话朴素地道破了社会运行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规则——人岗匹配的智慧。现实社会中,许多人陷入“事倍功半”的困境,往往不是因为不够努力,而是从一开始就搞错了用人的逻辑。真正的高手都明白一个道理:谋事阶段需要找拥有资源、眼界开阔的人来掌舵,而执行阶段则需要找缺乏资源但踏实肯干的人来划桨。
为什么谋事必须找有资源者?因为谋事本质上是“看清方向、整合资源”的过程。有资源的人往往站在更高的信息节点上,他们可能是某个领域的资深人士、掌握人脉的关键人物,或是拥有资本的投资人。这些人的价值不在于亲自执行具体事务,而在于能凭借其资源网络,为项目打开突破口。比如一个创业想法,如果只让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谋划,即便他们再有激情,也容易因缺乏行业人脉、市场经验而处处碰壁。反之,若能让一位深耕该行业多年的企业家参与谋划,他可能一句话就能引荐关键客户,一个电话就能摸清政策动向。古人云“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有资源者正是“善假于物”的典型——他们擅长利用己有的资源杠杆,撬动更大的机会。
然而现实中,许多人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认为“能谋事的人必然能做事”。于是常出现让战略家去盯报表、让策划高手去跑客户的错位安排。这就像让诸葛亮去当先锋官,既浪费了他的运筹帷幄之才,又暴露了他不擅厮杀的短板。曾国藩在组建湘军时深谙此道,他本人擅长宏观谋划和人才选拔,但具体作战则放手让彭玉麟、杨岳斌等实战派将领去执行。他曾说:“取人之长,避人之短,用人如器。”有资源者的“长”在于视野和格局,而他们的“短”往往是对具体事务缺乏耐心。若强行让他们陷入琐碎执行,反而会削弱其战略价值。
那么,为什么做事要找无资源者?因为执行阶段最需要的是专注、踏实和珍惜机会的态度。无资源者往往更清楚“机会来之不易”,一旦获得平台,他们会以百分之百的投入去把握。比如一个来自普通家庭的年轻人,若被委以重要项目的执行任务,他很可能通宵达旦地研究细节,因为这是他改变命运的机会;而一个资源丰厚的人,可能对同样的任务缺乏激情,毕竟他还有更多选择。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企业家在创业初期,更愿意招聘“寒门子弟”作为核心执行层——他们身上有一种“破釜沉舟”的狠劲。老话“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说的正是这种因缺乏退路而迸发的执行力。
但这种匹配规则最容易被两种情绪破坏:一是“同情心泛滥”,二是“精英崇拜”。有些人觉得“应该给有资源的人更多锻炼机会”,于是把执行重任交给关系户,结果对方敷衍了事;另一些人迷信“名校光环”,让高材生去干重复性工作,最终导致人才流失。事实上,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点明了关键:“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不同资质的人应该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让有资源者去执行琐碎任务,是对其资源的浪费;让无资源者去谋划大局,则可能因视野局限而误判方向。
一个经典的反面案例是历史上某些“贵族领兵”的教训。纸上谈兵的赵括之所以惨败,不仅因为他缺乏实战经验,更因为决策者错误地将谋划阶段的理想化思维用到了残酷的战场上。而刘邦的成功恰恰在于正确的人岗匹配:张良负责运筹帷幄(谋事),韩信负责带兵攻城(做事),萧何负责后勤保障(资源整合),三人各司其职,终成大事。现代企业中同样如此:让投资人去写代码、让销售冠军去做财务规划,往往都会酿成灾难。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无资源”是相对概念,并非否定个人的能力价值。恰恰相反,许多无资源者通过在执行层的卓越表现,逐渐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资源。比如某科技公司的初创团队中,最初负责测试的工程师因为对产品细节了如指掌,后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项目负责人。这说明人岗匹配是动态过程——当执行者积累足够资源后,也可能进阶为谋划者。但无论如何进阶,核心原则不变:在什么阶段,就要找符合该阶段特质的人。
这种匹配智慧不仅适用于组织管理,对个人发展同样重要。年轻人初入社会时,与其抱怨“没有资源”,不如先成为那个“靠谱的执行者”。通过踏实做事积累口碑,自然会吸引有资源者与你合作。而当你拥有一定资源后,就要学会从执行者向谋划者转型,把具体事务交给更擅长的人。这就是《道德经》中“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深层应用——既要看清他人适合什么岗位,也要明白自己处于哪个阶段。
当然,这种匹配规则需要克服人性的弱点。多数人本能地喜欢与“同类”相处:有资源者更愿意提携背景相似的后辈,无资源者则容易对“高高在上”的谋划者产生抵触。但要打破阶层固化,恰恰需要逆向操作——有资源者应主动发现那些具备执行潜力的“寒门子弟”,而无资源者也要学会与更高层次的人共事。这需要双方都有破圈的眼界和胸襟。
最后要警惕的是,不能将这种匹配规则简单理解为“剥削”。让无资源者做事,绝不是利用他们的弱势地位压榨价值,而是要通过公平的回报机制,让他们的付出获得相应收益。事实上,许多成功企业家的早期团队之所以能死心塌地跟随,正是因为创始人既发挥了谋划优势,也让执行团队共享了发展红利。这与《孙子兵法》中“上下同欲者胜”的道理一脉相承——只有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并让所有人看到共同利益,才能真正实现“人尽其才,事尽其功”。
当我们真正理解这套社会运行规则,就会明白:所谓的怀才不遇,可能是你总在错误的场合展示才华;所谓的管理混乱,往往是因为把谋划者和执行者放错了位置。唯有像工匠挑选工具般精准地匹配人与事,才能在复杂的社会游戏中,让每一份力量都打在正确的节点上。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从谋生到掌控财富认知升级(http://www.220book.com/book/MBC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