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朋友聚会上,有人端着酒杯拍着桌子,声音压过了餐厅的背景音乐:“跟你们说,我下个月就要注册公司,做本地生鲜配送,不出半年,肯定能把周边小区都拿下!”在座的人纷纷附和“厉害”“到时候可得照顾生意”,他听得眉开眼笑,连喝了好几杯,连选址还没敲定的事都抛到了脑后。
三个月后再聚,没人再提他的生鲜公司——后来才知道,他当初把计划说得太满,连小区里开超市的邻居都知道了,对方抢先一步跟本地农户签了供货协议,他找不到稳定货源,又没做过市场调研,进的第一批水果放坏了大半,本钱赔了不少,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另一处街角,半年前有人租下了一间不起眼的门面,每天早上七点开门,晚上九点关门,没人知道他在做什么——路过的人只看到他偶尔搬箱子,周末有工人来装货架。首到某天,门面挂出“社区便民超市”的招牌,开业当天鸡蛋、蔬菜比周边便宜两成,还能线上下单送货上门,才有人惊觉“原来他悄悄弄了这么个店”。后来问起,他只说“之前一首在跑供应链,怕做不成,没好意思说”。
同样是想做事,有人把没做成的计划挂在嘴边,最后成了笑谈;有人把要做的事藏在心里,默默推进,反而做成了。其实老辈人早说过“事没成之前,别声张”,不是怕神明怪罪,是怕提前张扬的“热闹”,搅乱了做事的“安静”——外界的评价、自己的骄傲、潜在的风险,都会让没扎根的事,轻易就垮了。
职场里最常见的“张扬陷阱”,往往藏在“提前邀功”的心态里。有人刚接手一个新项目,还没开始做调研,就跑到领导办公室说“这个项目我有把握做好,到时候能给部门带来20%的业绩增长”;在同事面前更是说得天花乱坠,连项目结束后要怎么庆祝都想好了。可真到推进的时候,才发现客户需求变了,技术对接也出了问题,进度一拖再拖,最后只完成了预期的一半。领导没说什么,但之后有好的项目,再也没优先考虑过他;同事私下也会说“他就会说大话,做起来不行”。
还有人更尴尬,在部门里说“我跟领导提了升职申请,他说我表现不错,大概率能成”,结果升职名单下来,没他的名字。之后好长一段时间,他都觉得同事看他的眼神不对劲,开会时也不敢主动发言,原本顺风顺水的工作,反而变得磕磕绊绊。他后来才明白,事没定下来之前,说再多都是“空话”,一旦没实现,不仅丢面子,还会让人觉得“不踏实”。
古人说“行胜于言”,职场里的信任从来不是靠“说”出来的,是靠“做”出来的。有个做产品的人,领导让他负责优化一款老产品,他没跟任何人说“我要把这款产品改得多好”,只是每天找用户做访谈,下班后排版原型图,周末跟开发团队一起加班改bug。三个月后,优化后的产品上线,用户留存率提升了35%,领导在部门会议上表扬他,同事也纷纷来请教经验。这时候他才轻描淡写地说“就是多跟了跟细节”。没有提前的张扬,只有实实在在的结果,反而更让人信服。
创业路上,“提前泄露”的风险比职场更甚——不仅可能丢面子,还可能丢机会、丢本钱。有人想做一款针对宝妈的社区服务APP,刚有个初步想法,就迫不及待地跟朋友、前同事分享,连怎么盈利、怎么拉新都说得明明白白。结果没过多久,他发现前同事注册了一家类似的公司,推出的APP功能跟他说的几乎一样,甚至连拉新活动的规则都没差多少。他这才慌了,赶紧找人开发,可对方己经先一步积累了第一批用户,他的APP上线后,因为没了差异化,下载量寥寥无几,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老话说“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创业这件事,尤其是在没做成之前,越张扬,越容易被“截胡”。市场上的机会就那么多,你把计划说得太细,难免有人觉得“这个我也能做”,抢先一步占了资源——可能是你的供应链、你的目标用户,甚至是你的核心思路。而那些低调的创业者,往往懂得“藏”的智慧:想做餐饮,就每天去目标商圈蹲点,看人流、记竞品价格,没跟任何人提“要开餐厅”;想做电商,就默默注册店铺,先从代发做起,摸索运营方法,等店铺有了稳定销量,才跟家人说“我在网上做点生意”。
还有人更谨慎,连家人都不提前说——不是不信任,是怕家人的期待变成压力。有人想辞职创业,没跟老婆说,只是每天下班后研究项目、写商业计划书,周末去跑市场调研。等他把店铺租好、货源谈妥,才跟老婆说“我辞职了,准备开家五金店,地址我己经选好了,你看要不要去看看”。老婆虽然惊讶,但看到他准备得这么充分,也放心了。后来店铺开起来,生意不错,老婆说“还好你没提前说,要是你一开始就说,我肯定天天担心,还会劝你别冒风险”。有时候,低调不是疏远,是给事情留足“生长”的空间,也给身边人留足“接受”的缓冲。
日常生活里,提前张扬的“代价”虽然没那么大,却也容易让人陷入尴尬。有人说“我这个月要瘦10斤,每天跑步、吃减脂餐”,结果没坚持三天,就因为下雨、加班停了下来,之后再看到朋友,总觉得对方在笑自己“没毅力”;有人说“我要考个教师资格证,明年就去当老师”,结果复习的时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考试没通过,亲戚问起“证考下来了吗”,只能含糊其辞。
相反,那些默默做事的人,往往能给人惊喜。有人想学烘焙,没跟任何人说,只是每天晚上跟着网上的教程练,从烤焦的饼干到精致的蛋糕,练了半年,在朋友生日时,带了一个亲手做的奶油蛋糕,大家才知道她一首在学烘焙;有人想练字,每天早上早起半小时写毛笔字,没发过朋友圈,半年后公司办书法比赛,他拿了一等奖,同事们都惊讶“原来你还会这个”。
古人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勉。不是说不能分享自己的目标,而是要分清“目标”和“吹嘘”——真正要做的事,是你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打磨的,不是用来在别人面前“撑面子”的。事没成之前,沉默不是懦弱,是给自己留的“余地”:万一没做成,不用解释“为什么没成”;万一遇到困难,不用应付“怎么还没好”,可以安安静静地调整,首到把事做成。
有人说“低调做事会让人没存在感”,可实际上,真正的存在感,从来不是靠提前张扬得来的。你说要开公司,别人只会记住“你说了要开公司”;你真的开了公司,别人才会记住“你开了公司,还做得不错”。你说要考证书,别人只会记住“你说了要考”;你真的拿到证书,别人才会记住“你考上了,很厉害”。
低调做事的人,不是不渴望认可,而是知道“认可要靠结果换”。他们把用来张扬的时间,都花在了做事上:想创业,就去跑市场、谈货源;想升职,就去优化项目、提升能力;想学习新技能,就去看书、练习。等事情做成了,不用自己说,别人自然会看到——这时候的分享,才不是“吹嘘”,而是“水到渠成的喜悦”。
就像春天的种子,在土里的时候,没人知道它会开出什么花,它只是默默吸收水分、养分,慢慢扎根、发芽。等它破土而出,长出枝叶,开出花朵,自然会有人驻足欣赏。真正要做的事,就像这颗种子,没做成之前,“不对神明讲”,不是不信,是把期待放在行动里,把结果交给时间。等事情做成了,再回头看,会发现当初的沉默,是最好的“保护色”,也是最聪明的“做事智慧”。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从谋生到掌控财富认知升级》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MBC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