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现在很多人却把“会说话”当成了“高情商”的全部,觉得能说会道就能搞定人脉、拿下机会,却忘了一个最实在的道理——人的精力就像手里的玻璃杯,装满了“讨好别人、琢磨话术”的水,就再也装不下“打磨产品、研究市场”的干货。你每天忙着陪笑脸、说场面话,把心思花在“怎么让别人舒服”上,哪还有力气去深耕专业、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往往是“做人”的热闹没留住,“做事”的根本也丢了,甚至还会因为核心能力不足,把到手的机会白白浪费。就像孔子说的“巧言令色,鲜矣仁”,不是说会说话不好,而是怕你把“话术”当成了立身之本,忘了“做事”才是长久之道。
先得搞清楚一个误区:真正的高情商,从来不是“光靠嘴说”,而是“用实力打底,用真诚辅助”。可现在很多人理解的“高情商”,变成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圆滑,变成了“把缺点说成优点,把问题盖成成绩”的话术。比如职场里,有人每天早到晚退,却不是在忙工作,而是帮领导端茶倒水、给同事带早餐,开会时抢着发言,说的全是“正确的废话”——“这个方案很好,我们要加油”“大家辛苦了,一起努力”,可真要让他负责某个环节,却连基础的表格都做不明白;又比如合作中,有人刚见面就把对方夸得天花乱坠,“您太有眼光了,这个项目跟您合作肯定成”“我跟您想到一块儿去了,咱们绝对合拍”,可等签了合同要推进时,却连具体的执行计划都拿不出来,要么拖延工期,要么偷工减料。这种“会说话”,本质上是“用话术掩盖实力的不足”,短期能蒙混过关,长期却必然露馅——毕竟没人会因为你嘴甜,就容忍你一首搞砸事情;也没人会因为你会讨好,就长期跟没实力的人合作。
更要命的是,把精力耗在“做人”上,会让你陷入“越忙越没成果”的循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天就24小时,你花两小时琢磨“怎么跟领导汇报才能让他满意”,就少了两小时优化工作流程;你花三小时参加无关的饭局“维护人脉”,就少了三小时学习新技能;你花一小时跟同事周旋“避免得罪人”,就少了一小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变成了“职场老好人”——谁都觉得你“情商高、好相处”,可真有重要项目时,没人会想到你;升职加薪时,你也总排在后面。因为领导要的是能“解决问题”的人,不是能“说好话”的人;同事要的是能“一起成事”的伙伴,不是能“互相讨好”的玩伴。就像有人每天忙着帮同事做杂事、陪领导聊天,却连自己的核心工作都没做好,年底绩效考核时,领导说“你人很好,但业绩不行”,一句话就否定了所有“做人”的努力。这种“忙”,不是“努力”,是“无效消耗”,耗光了你的时间和精力,却没给你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成长。
反观那些“少说话、多做事”的人,看似不显眼,却总能在关键时候抓住机会。他们不把精力花在讨好和话术上,而是专注在“把事做好”上——比如有人专注研究行业趋势,虽然不常跟领导汇报,但总能提出有见地的建议;有人专注打磨产品,虽然不擅长跟客户搞关系,但产品质量过硬,老客户会主动介绍新客户;有人专注提升专业技能,虽然在饭局上话不多,但遇到技术难题时,所有人都会找他帮忙。这些人不是“情商低”,而是把“情商”用在了“做事”上——他们知道,与其说“我能做好”,不如用“我己经做好了”来证明自己;与其靠讨好拉近距离,不如靠实力赢得尊重。老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你有实力,哪怕话少,别人也愿意跟你合作;你没实力,再能说,也只是昙花一现。比如商业合作中,有个团队从不搞花里胡哨的推销,只把产品样品、测试数据、客户反馈摆在桌上,虽然介绍时没什么漂亮话,但客户看了实实在在的东西,反而更愿意签单;而另一个团队把产品吹得天花乱坠,却拿不出任何实际证据,最后客户还是选择了前者。
还有一个更隐蔽的风险:过度沉迷“会说话”,会让你失去对“做事”的敬畏心。当你发现“说几句好听的就能蒙混过关”“讨好别人就能拿到机会”,就会慢慢懒得去深耕专业、打磨细节,觉得“做事不如做人重要”。比如有人做项目时,不认真研究需求,只想着“怎么跟客户解释才能掩盖漏洞”;有人写方案时,不仔细推敲逻辑,只想着“怎么 presentation 才能让领导觉得好看”;有人做产品时,不严格把控质量,只想着“怎么推销才能让消费者买单”。这种心态久了,你会变成“只会纸上谈兵”的人,一旦遇到真正需要实力的场合,就会手足无措。比如行业竞争加剧,客户开始看重实际效果,那些只会说不会做的人,很快就会被淘汰;公司裁员时,最先被裁的也不是“话少但能做事”的人,而是“只会说不会做”的人。就像之前有个行业风口,很多人靠会说话拿到了投资,却因为没能力做产品,最后项目全倒了,而那些默默打磨产品的人,反而在风口过后站稳了脚跟。
那该怎么避免陷入“做人耗精力,做事难专注”的陷阱?关键是分清“主次”——把“做事”当成根本,把“会说话”当成辅助,而不是反过来。
第一,选伙伴或团队时,别只看“会不会说话”,更要看“能不能做事”。比如跟人合作前,先了解他过去做过什么项目、取得了什么成果,而不是听他说得多好听;招聘员工时,先考察他的专业能力,而不是看他多会讨好面试官。毕竟,能帮你把项目做好、能给团队创造价值的,是实力,不是话术。
第二,自我定位时,别沉迷“做个会说话的人”,要努力“做个能做事的人”。比如职场中,与其每天琢磨怎么跟领导搞好关系,不如先把自己的核心工作做好,做出业绩了,领导自然会注意到你;商业中,与其每天跑饭局拉人脉,不如先把产品或服务打磨好,有了好口碑,人脉自然会主动来找你。就像有人说的“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这里的“盛开”,是实力的盛开,不是话术的盛开。
第三,分配精力时,给“做事”留足时间,把“做人”的精力控制在合理范围。比如每天规划时间时,先把核心工作、学习提升的时间定下来,再留少量时间处理人际关系;参加饭局前,先想清楚“这个饭局对我做事有帮助吗”,没帮助的就果断拒绝;跟人沟通时,别只说好听的,多谈实际问题、多提解决方案。这样既能保证“做事”的质量,又不会因为“做人”消耗太多精力。
最后要记住,“会说话”能帮你打开一扇门,但“能做事”才能让你在门后站稳脚跟。短期来看,“会说话”可能让你获得一些机会;但长期来看,只有“能做事”才能让你留住机会、赢得尊重。老话说“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放在个人身上也是一样——实干才能立身,空谈只会误己。别让“会说话”变成你偷懒的借口,也别让“做人”消耗你做事的精力,把心思放在实处,把实力练扎实,才是长久之道。
(http://www.220book.com/book/MBC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