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身边常能见到这样的创业者:刚租下小办公室,就把“打造行业第一品牌”的标语贴在墙上,开会时逢人就说“半年内要超过所有竞争对手”,结果没撑过一年,就因为资金链断裂、团队散架关门大吉。这不是他们能力不够,而是把“力争第一”当成了唯一的财富目标,反而把自己逼进了“要么全胜、要么全输”的死胡同。反观另一些人,创业初期只说“先冲进行业前十”,先把区域市场做透,把产品打磨好,没几年反而悄悄排进了行业前三,甚至成了细分领域的领头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藏着财富积累中最关键的目标设定逻辑:赚钱从来不是“要么第一、要么失败”的单选题,而是“稳步进阶、持续盈利”的持久战,盲目追第一易摔跟头,理性争前十反能走得远。
“力争第一”的风险,首先在于“目标过载”带来的急功近利。老话说“求上得中,求中得下”,可要是把“上”死死定成“行业第一”,又把“第一”和“成功”画上等号,一旦达不到,就容易把“第二”“第三”都当成失败,进而心态崩塌、放弃努力。就像做奶茶加盟的,有人刚开第一家店就想着“要做全城奶茶店数量第一”,为了抢速度,半年内连开八家分店,既没精力把控原料品质,也没能力培训店员,结果每家店的口味都不一样,差评越来越多,客流越来越少。为了撑住“第一”的架子,他又借钱继续开店,最后不仅把前期赚的钱全亏进去,还背上了几十万的债务。这种目标背后,其实是对财富规律的误解:总觉得“只有当第一才能赚大钱”,却忘了“第一”需要匹配的资源——足够的资金、成熟的团队、稳定的供应链,哪一样跟不上,都会像没站稳就想跑的人,摔得头破血流。
更可怕的是,“力争第一”容易让人忽略“隐性风险”,为了抢排名不惜牺牲根本。比如做电商的,有人为了冲“类目销量第一”,不惜打价格战,把原本20%的利润压到负数,想着“先当第一再提价”。可真熬到了第一的位置,客户早就习惯了低价,一提价就大量流失,只能继续在亏损里硬撑;还有人为了冲排名,刷单刷评价,最后被平台查出,店铺首接被封,之前的投入全打了水漂。管理学里有个“目标置换效应”,说的就是当人把“目标本身”当成了“终极目的”,就会忘了最初的目标是什么。这些追“第一”的人,原本是想通过做事业赚钱,最后却把“当第一”当成了唯一目的,反而忘了赚钱的本质是“持续盈利”,最后落得“排名没拿到,钱也没赚到”的下场。
而“力争前十”的灵活之处,在于它给人留足了“容错空间”和“成长时间”。它不是不追求优秀,而是不把“第一”当成唯一的衡量标准——只要能进前十,就是阶段性成功,就能积累信心,再一步步往前冲。就像做跨境电商的,有人一开始不盯着“全网销量第一”,而是先定目标“进细分品类前十”。他先研究前十的店铺怎么选品、怎么写详情页、怎么对接物流,跟着学、跟着改,慢慢把自己的店铺也做进了前十。等站稳了前十的位置,他又开始优化供应链,找更优质的货源,把利润从15%提到25%;再后来,他又开通了多语言站点,把市场从欧美扩展到东南亚,最后悄悄冲进了品类前三。这个过程没有急功近利,每一步都踩得稳,反而比那些追第一的人走得更远。老辈人常说“积跬步以至千里”,财富积累就是这样:今天比昨天多赚一点,这个月比上个月排名进一名,慢慢就把优势攒起来了,根本不用急着一口吃成胖子。
从谋生到掌控财富认知升级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从谋生到掌控财富认知升级最新章节随便看!“力争前十”还能让人更专注“核心能力”,而不是只盯着表面的排名。比如做 SaaS 软件的,要是目标定成“行业第一”,很可能会急着给软件加各种花里胡哨的功能,想着“功能多就能吸引客户”,结果反而忽略了软件的稳定性,客户用着总出bug,最后纷纷流失。可要是目标定成“行业前十”,就会先把核心功能打磨好——比如客户最需要的“数据备份”“多端同步”,先做到稳定、好用,再慢慢根据客户反馈加功能。这样一来,客户用得满意,自然会推荐给同行,口碑慢慢就起来了,排名也跟着往前冲。就像稻盛和夫经营京瓷时,从来没喊过“要做全球第一”,而是说“要做客户愿意长期信赖的企业”。他先把身边的中小企业客户服务好,帮他们解决生产中的难题,慢慢把业务扩展到全国,再走向全球,最后成了电子元器件领域的巨头。他后来在书里写:“不要总想着做第一,要想着把事情做透。事情做透了,排名自然会来。”
不止创业,职场和投资里的目标设定,也藏着同样的逻辑。职场上,有人刚进公司就喊“要做部门业绩第一”,每天加班到半夜,抢着做不属于自己的工作,结果因为精力太分散,自己的核心业务反而频频出错,不仅没拿到“第一”,还被领导批评“不踏实”。有人则定目标“先进部门前十”,先把本职工作做好——比如做销售的,先保证每月完成业绩目标,再慢慢学谈判技巧、客户维护方法,等业绩稳定在前十,又主动申请参与大项目,积累经验,最后反而成了部门的业绩骨干,还升了主管。投资者也一样,有人买基金非要“找去年年化收益第一的”,每年都追着“冠军基金”买,结果因为市场风格一变,冠军基金往往次年表现拉胯,亏得一塌糊涂。有人则定目标“选长期在同类基金前十的产品”,挑几只业绩稳定的混合型基金做定投,不管市场涨跌都坚持投,几年下来反而获得了年化8%以上的收益,比追冠军基金的人赚得更稳。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说过:“目标管理的本质,不是设定多高的目标,而是设定合理的目标。”合理的目标,从来不是“跳起来也够不着的星星”,而是“跳起来能摸到的果子”。“力争第一”就像去够最高的星星,不仅费劲,还容易摔下来;“力争前十”则像去摘眼前的果子,摘到了能填肚子,还能攒着力气去摘更高的。对普通人来说,财富积累不是一场“冲刺跑”,而是一场“马拉松”。一开始冲得再快,要是体力耗尽了,后面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超过;反而那些一开始保持节奏、稳步前进的人,能越跑越稳,最后跑到前面。
老话说“慢即是快”,这句话在财富目标设定里格外管用。你不用急着当第一,先定个“进前十”的小目标,把产品做好、把服务做透、把能力练强,慢慢就会发现,排名在不知不觉中往前挪,钱也在不知不觉中越赚越多。就像开面馆的,不用急着“做全城第一的面馆”,先把“小区前十的面馆”做好——面要筋道、汤要鲜美、服务要热情,小区里的人都来吃了,自然会推荐给周边小区的人,慢慢就成了周边几公里的“网红店”,最后说不定真能做成全城有名的面馆。
说到底,“力争第一”和“力争前十”的区别,不是“要不要优秀”,而是“怎么实现优秀”。财富从来不是给“急功近利者”的奖励,而是给“稳健前行者”的馈赠。与其喊着“要做第一”的口号焦虑失眠,不如定个“力争前十”的目标踏实做事。毕竟,能进前十,就己经超过了90%的人;再一步一个脚印往前冲,成为“第一”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
(http://www.220book.com/book/MBC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