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鑫姐夫那句“有意想不到的变数”像一根刺,扎在林烨心里。他在广州多待了两天,希望能等到更确切的消息,但最终什么也没等到。
“林老弟,我看这事急不得。”陈鑫送林烨到火车站时劝道,“等我姐夫从上海回来,问清楚情况再说吧。”
林烨勉强笑了笑:“谢谢陈哥,店里还有事,我得先回去了。有消息一定及时告诉我。”
话虽如此,但林烨心里清楚,时间不等人。在火车上,他反复权衡利弊,最终做出决定:不能干等消息,必须主动出击。既然上海的认购证还存在变数,不如先在深圳试试水,积累些实战经验。
这个念头一旦生根,就迅速发芽壮大。林烨在火车中途下车,买了张前往深圳的车票。
1992年的深圳,己经初具现代化都市的雏形。高楼拔地而起,街道车水马龙,与内地城市形成鲜明对比。但最让林烨震撼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证券营业部门前那一片黑压压的人群。
“我的天...”林烨站在深圳特区证券营业部门前,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成百上千的人聚集在那里,有的拿着小板凳坐着,有的铺张报纸就地而卧,更多的人则是站着,伸长脖子望向营业部大门,眼神中混合着渴望、焦灼和疯狂。
空气中弥漫着汗味、烟味和各种方言的叫嚷声,形成一种奇特的、躁动不安的氛围。
“新开户往哪走?”林烨拉住一个匆匆走过的年轻人问。
年轻人不耐烦地指了个方向:“那边排队!妈的,排了三天了还没开上户!”
林烨顺着方向看去,一条长龙从营业部门口蜿蜒而出,至少排了二百多人。他深吸一口气,认命地站到了队尾。
排队的过程枯燥而漫长。林烨借此机会与前后的人搭话,想多了解些信息。
前边是个戴眼镜的中年人,自称是中学老师:“我请了一周假来的!深圳发展银行股票从一块涨到十几块了!再不上车就晚了!”
后边是个穿着花衬衫的年轻人,嘴里叼着烟,一副老江湖模样:“兄弟第一次来吧?告诉你,这里遍地黄金,就看你敢不敢捡!”
林烨谨慎地问:“听说上海要发认购证了,各位有了解的吗?”
花衬衫青年嗤笑一声:“3000一套?骗傻子的吧!有那钱不如多买点深发展!”
中学老师推推眼镜:“我看未必。上海这次改革力度很大,说不定真有机会。”
众人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但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林烨默默听着,心中那种不安感越发强烈——这些人对认购证的看法分歧很大,说明信息极度不透明。
排了整整六个小时队,终于轮到林烨开户。他递上身份证和200元开户费,工作人员头也不抬地扔给他一张表格:“填好,下一个!”
办好账户,林烨站在营业部门口,看着电子显示屏上红绿交替的数字,心中涌起一股奇异的激动。这就是中国股市的萌芽期,一个充满机会与风险的野蛮生长时代。
第二天,林烨带着好不容易凑来的五千元钱,再次来到营业部,准备小试牛刀。
交易大厅里人声鼎沸,股民们围着几台简陋的交易终端,争先恐后地下单。股价每变动一次,就引发一阵欢呼或哀叹。
林烨仔细观察了一会儿,选定了一只价格较低的股票——深宝安。他记得这只股票在前世也有不错的表现。
“买500股深宝安。”林烨挤到交易柜台前,递上填好的买单和现金。
工作人员懒洋洋地接过单子,看了一眼:“保证金不够,最多买300股。”
林烨一愣:“保证金?”
旁边一个老股民好心解释:“新股民吧?这里要交30%保证金才能买卖!”
林烨这才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交易规则的变化。90年代初的股市规则与后世大不相同,他以为的“常识”在这里并不适用。
无奈之下,他只好修改了买单,买了300股深宝安,每股5.2元。
接下来的半天,林烨紧盯着股价变动。深宝安先是涨到5.3元,让他小赚30元,但随后又跌到5.1元,反而亏了30元。他的心随着数字起起伏伏,第一次体验到炒股的刺激感。
下午收盘前,深宝安突然拉升到5.5元。林烨心中一喜,计算着己经赚了90元,相当于普通工人大半个月工资了。
“卖出吗?”他犹豫着。贪念与谨慎在内心交战。
最终,他决定再等等看。就是这个决定,让他付出了代价。
收盘前最后十分钟,深宝安股价突然跳水,首接跌到4.9元!林烨目瞪口呆,来不及反应,收盘铃声响了。
第一天炒股,他就亏损90元!这对本金只有五千的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当晚,林烨住在简陋的招待所里,辗转难眠。他原以为凭借重生者的先知,能在股市中轻松获利,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不能慌,这只是小挫折。”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复盘当天的操作,“问题出在哪里?”
首先,他对交易规则不熟悉,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下;其次,他太过依赖模糊的记忆,而没有研究当下市场的实际规律;最重要的是,他被短暂的波动影响了判断,犯了新手最常见的错误——贪婪和恐惧。
想通这些,林烨重新振作起来。第二天一早,他不再急于交易,而是站在交易大厅里观察学习。
他发现那些常胜的老股民都有个共同点:他们不只关注股价,还互相交流各种消息——政策的、公司的、甚至是一些小道消息。
林烨试着接近一个被称为“老马”的资深股民,对方正在慷慨激昂地分析走势:“看到没有?昨天那波跳水明显是有大户出货!今天肯定低开高走!”
果然,开盘后股市先是下跌,然后逐渐回升。老马的预测准确无误。
林烨鼓起勇气上前搭话:“马老师,您真厉害!能请教您个问题吗?”
老马斜眼看他:“新手?亏了多少?”
林烨不好意思地说:“昨天亏了九十。”
老马哈哈大笑:“学费交得值!想知道什么?”
林烨趁机问起上海认购证的事。老马的表情严肃起来:“那东西水太深!我听说啊,”他压低声音,“有人己经在组织资金准备包销了,散户去买就是陪跑!”
这话让林烨心里一沉。如果真有机构提前布局,那么认购证的中签率可能会受到影响。
第三天,林烨调整策略,跟着老马买进卖出,终于小赚200元,弥补了之前的亏损还略有盈余。但他心里明白,这更多的是运气而非实力。
下午,林烨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几个看似普通的人,总是在关键价位大量买卖,影响股价走势。
“那些是什么人?”他问老马。
老马撇撇嘴:“大户的马甲呗!或者就是券商自己的人!这市场啊,黑着呢!”
这句话点醒了林烨。90年代初的股市远非他想象中那么规范,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现象比比皆是。他作为一个毫无背景的散户,想要在这里赚钱,难如登天。
更让林烨焦虑的是,他听到越来越多关于上海认购证的传言:有的说发行日期推迟了,有的说购买条件会有变化,还有的说可能只对上海本地人发行...
这些传言是真是假?林烨无从判断。他试图给陈鑫打电话询问,但总是无法接通。
在深圳的第五天,林烨做了一个果断的决定:清掉所有股票,不再试图在这里短线操作。最终结算下来,五天时间他只净赚了80元钱,还不够住宿费。
但这五天的经历无比珍贵。他亲身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残酷与诱惑,学到了书本上永远学不到的经验教训。
最重要的是,他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太过天真——以为凭借重生者的先知就能无往不利。实际上,即使知道大方向,缺乏具体操作经验和人脉资源,依然可能失败。
“不能盲目去上海。”林烨在回程的火车上沉思,“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是去送死。”
他列出了几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资金,光靠店里的流动资金远远不够;二是信息,需要确切的发行日期和网点信息;三是操作方案,一个人能购买的数量有限,是否需要找人合作?
火车隆隆向前,林烨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心中升起一股强烈的紧迫感。
时间越来越少了,而他面临的困难却越来越多。
回到家的那天下午,林烨还没来得及休息,赵小军就急匆匆地跑来:“烨哥,你可算回来了!不好了,出事了!”
林烨心里一紧:“怎么了?”
“工商局的人来了,说我们超范围经营,要罚款还要停业整顿!”赵小军几乎带着哭腔,“叔叔正在那里和他们理论呢!”
林烨扔下行李就往外跑。店铺是他筹集资金的重要来源,绝不能在这个时候出事!
跑到店门口,果然看到两个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正在与父亲对峙,周围围了一圈看热闹的邻居。
林建国情绪激动:“我们小本经营,安分守己,凭什么说我们超范围经营?”
一个工作人员冷着脸:“接到举报,你们私下进行服装定制服务,这超出了你们营业执照的范围。按规定必须罚款并停业整顿。”
林烨心里“咯噔”一下。确实,为了多赚钱,他们偶尔会接一些改衣服、定制的小活,没想到这会被人举报!
是谁干的?竞争对手?还是...
林烨忽然想起父亲最初反对他投资股票时的强硬态度。难道这一切与父亲有关?是为了阻止他去上海而采取的非常手段?
他看着父亲与工作人员争辩的背影,心中涌起一个可怕的猜想。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他面临的困难,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重生1990乘风破浪》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MBG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