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电话来得突然,挂得也干脆。只说要约在杭州西湖边的一间茶室见面,具体时间地点稍后发来,便结束了通话。
林烨握着手机,半晌没有回过神。阿里巴巴,这个名字在前世如雷贯耳,而此时的马云,应该还在杭州那间狭小的公寓里,带领着“十八罗汉”艰难创业。
“谁的电话?”赵小军一边开车一边问。
“一个可能改变未来的人。”林烨深吸一口气,“掉头,去公司。我们要连夜开会。”
深夜的会议室里,核心团队齐聚。当林烨说出“马云”和“阿里巴巴”时,大多数人一脸茫然。1998年,这个名字还鲜为人知。
只有吴哲眼睛一亮:“我知道他们!在做B2B的网上贸易市场,模式很新颖!”
林烨在白板上写下“阿里巴巴”西个字:“如果我说,这家公司未来会改变整个中国的商业生态,你们信吗?”
众人沉默。赵小军忍不住说:“烨哥,我们现在自己的事都忙不过来,哪有精力管别人?”
“正因为忙不过来,才要寻找盟友。”林烨目光炯炯,“黑石和软银联手,万家在转型,全国性的竞争即将开始。单打独斗的时代过去了。”
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接受IDG和红杉的投资意向,启动A轮融资。
“但我们有三个条件:第一,估值不能低于五亿;第二,我们团队保持控股权;第三,投资方要带来战略资源,不仅仅是钱。”
这个决定在团队内部引发激烈讨论。张大壮担心引入资本后会失去控制权,沈曼则认为五亿估值太高,可能会吓跑投资人。
“不高。”林烨异常坚定,“我们的模式己经验证成功,数据会说话。”
与此同时,他让吴哲深入研究阿里巴巴的模式,同时收集所有关于马云和“十八罗汉”的资料。
“我要在见马云之前,完全了解他们的优势和短板。”
两天后,IDG和红杉的代表团抵达省城。尽职调查持续了整整一周,投资经理们翻遍了公司的每一本账册,访谈了每一位高管。
最终谈判在风尚总部的会议室进行。IDG的代表开门见山:“林总,我们很看好你们的模式,但五亿估值确实太高。目前市场上同类企业的估值都在三亿左右。”
红杉的代表接着说:“而且你们要求的控股权,对投资方来说风险太大。”
林烨早有准备。他让沈曼展示了三组数据:客户忠诚度、市场份额增长率、单位获客成本。
“看这组数据,”林烨指着屏幕,“我们的客户复购率是68%,远高于行业平均的25%。为什么?因为信任。”
他又调出另一张图表:“而我们的获客成本,只有竞争对手的三分之一。为什么?因为口碑传播。”
IDG的代表若有所思:“所以你们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是信任价值?”
“没错。”林烨点头,“而这,是无法用传统估值模型计算的。”
经过八个小时的拉锯战,最终达成了协议:IDG和红杉联合投资五千万,占股8%,估值六亿两千五百万。林烨团队保留52%的控股权。
“合作愉快。”签完协议,IDG的代表握着林烨的手说,“说实话,我们投过很多企业,你们是第一个把‘信任’量化为核心资产的。”
送走投资方,赵小军激动地拍着林烨的肩膀:“六亿!我们真的值六亿!”
然而,喜悦很快被现实冲淡。随着资金到账,投资方派驻的董事也进入了董事会。第一次董事会会议上,矛盾就出现了。
IDG的董事提出:“现在资金充足,应该立即进军全国市场,在北京、上海、广州同时开店。”
红杉的董事附和:“对,要快!互联网的窗口期很短,必须抢占先机。”
但林烨反对:“我们的模式需要深耕细作,盲目扩张只会稀释品牌价值。”
双方各执一词,会议不欢而散。
当晚,林烨接到了马云的第二通电话。这一次,他们聊了整整一个小时。
马云的声音充满激情:“林总,我看过你们的模式,线上结合线下,很有特色!但我们走的是不同的路,我们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林烨被这句话震撼了。如此宏大的愿景,在很多人听来像是天方夜谭,但他知道,这就是阿里巴巴未来成功的基因。
“马总,你们的B2B模式很有前景。但我认为,未来的爆发点在B2C。”
“B2C?”马云愣了一下,“首接对消费者?这个市场太小了吧?”
林烨没有争辩。他知道,此时的中国,连马云这样的先行者都还没有看清C端的巨大潜力。
挂掉电话后,林烨久久不能平静。重生者的优势让他看到了未来的轮廓,但具体路径仍需自己摸索。
融资成功后,业界对风尚的关注度急剧上升。更多的风投机构找上门来,媒体采访接踵而至。甚至连黑石投资的詹姆斯都再次联系林烨,这次的语气客气了许多。
“林总,恭喜融资成功。如果我们调整方案,只要求20%的股份,不谋求控股权,是否可以再谈谈?”
林烨婉拒了。他知道,与黑石的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
然而,新的麻烦很快出现。获得融资的消息公布后,团队内部出现了浮躁情绪。一些老员工开始计较股权分配,新员工则期待着快速升职加薪。
最让林烨痛心的是赵小军的变化。这个从创业初期就并肩作战的伙伴,最近经常缺席重要会议,对公司的新战略也兴致缺缺。
一天深夜,林烨找到在办公室发呆的赵小军。
“小军,我们聊聊。”
赵小军苦笑着抬起头:“烨哥,我可能要走了。”
林烨心中一沉:“为什么?”
“我跟不上公司的发展了。”赵小军的声音充满失落,“以前我们就是个小店,怎么经营我都懂。现在又是资本,又是全国战略,我...我真的不懂。”
林烨在他身边坐下:“记得我们开第一家店的时候吗?你连账都算不清楚,现在不是把财务管得好好的?”
“那不一样。”赵小军摇头,“现在公司要的是能和国际投行谈判、能制定全国战略的人才。我算什么?一个高中毕业生。”
这番话让林烨深感震撼。他意识到,公司快速发展带来的不仅是机遇,还有团队跟不上的危机。
“如果我送你去学习呢?国内外的商学院,随便你选。”
赵小军眼睛亮了一下,随即又暗淡下去:“烨哥,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有些东西,不是上学就能学会的。”
那晚的谈话没有结果。但林烨知道,他必须找到平衡公司发展与团队成长的方法。
与此同时,与阿里巴巴的会面日期终于确定。临行前,林烨召开了战略会议,宣布了“双轮驱动”的新战略:一方面继续深耕现有业务,另一方面成立创新实验室,探索新业务模式。
“我们要在奔跑中调整姿势,但不能停止奔跑。”
飞往杭州的航班上,林烨反复看着阿里巴巴的资料。他知道,这次会面可能改变很多事情的走向。
在西湖边那家古色古香的茶室里,林烨终于见到了马云。比想象中更瘦小,但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林总,久仰!”马云热情地握手,“你们那个‘线下自提’的模式很有意思!”
两个小时的交谈中,他们讨论了电商的方方面面。让林烨惊讶的是,此时的马云对C端业务确实不太重视,全部精力都放在B2B上。
“中小企业才是中国经济的未来。”马云笃定地说,“帮他们把生意做到全世界,这个市场足够大。”
林烨没有试图说服他,而是提出了合作的可能:“如果阿里巴巴帮中小企业找到买家,风尚帮他们把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不是很好的互补吗?”
马云眼睛一亮:“有意思!我们可以详谈!”
会谈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临走时,马云突然问:“林总,你对我们这么了解,是不是也在关注B2B?”
林烨笑了笑:“我关注的是整个电子商务的未来。”
回程的飞机上,林烨心潮澎湃。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将打开新的局面,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
刚下飞机,打开手机,十几条未读短信涌了进来。最上面的一条是吴哲发来的:
“林总,速回!黑石通过二级市场收购了我们5%的股份!”
林烨的心猛地一沉。原来詹姆斯所谓的“调整方案”,指的是这个。
更糟糕的消息接踵而至。赵小军正式提交了辞呈,同时带走了三个业务骨干。
坐在回公司的车上,林烨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景色。资本的游戏才刚刚开始,而他己经感受到了其中的残酷。
手机再次响起,是IDG的董事:“林总,我们需要立即召开董事会,讨论防止恶意收购的方案。”
林烨挂掉电话,对司机说:“再开快一点。”
他知道,从接受风投的那一刻起,这场战争就己经升级。而现在,他不仅要面对外部的强敌,还要处理内部的危机。
车窗外,城市的轮廓在夜色中愈发清晰。林烨握紧拳头,眼神坚定。
无论前路如何,他都必须走下去。因为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战争,更是关乎一个时代的选择。
(http://www.220book.com/book/MBG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